山东教育者手记|崔正全:南风化雨,爱育芳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2 11:25 1

摘要: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教师 崔正全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兼班主任,我时常在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双重角色中思考:如何让知识的传递不仅停留在课堂,更能抵达学生的心灵?如何让班级管理不是冰冷的规则约束,而是充满温度的成长陪伴?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南风与北风”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南风效应”的智慧——温暖胜于严寒,关爱胜于苛责。在高中教育的场域里,这份智慧恰是构建爱生亲师和谐关系的密钥,让我们以自我形象塑造为舟,以爱的滋养为帆,以关爱行动为锚,在育人之海上乘风破浪。

立师者之范,树班级之魂

在高中班级生态中,教师的自我形象是一面旗帜,既关乎专业权威,更传递人格温度。物理学科的严谨性要求我们在知识传授中精准、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角色要“板起面孔”。

从物理教师的身份出发,我们可以将学科特质与人格魅力相融合。在课堂上,以清晰的逻辑推导物理规律,用生动的实验展现科学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知识的敬畏与对教学的热忱;在班级管理中,以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公正的态度处理矛盾,让学生看到我们的担当与原则。同时,我们也要展现人文的温度:记得有次班级活动,我和学生们一起探究“声音的传播”,从物理原理延伸到人际沟通——“就像声波需要介质传递,我们的理解与关爱也需要真诚作为介质”。这种将学科与育人结合的尝试,让学生看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成长的同行者。

自我形象的塑造,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与倾听上。高中学生已具独立思想,我们要放下“权威”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班级讨论。在一次关于“班级公约”的制定中,我没有直接灌输要求,而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就像物体在受力平衡时保持稳定,班级也需要规则与个性的平衡”。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教师的形象便不再是“北风”般的强制,而是“南风”般的包容,这种形象的力量,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石。

南风效应下的班级温度营造

拉封丹的寓言中,南风以温暖让行人脱下大衣;在班级管理中,“爱”就是那缕温暖的南风,能融化隔阂,滋养心灵。高中学生面临学业压力、成长困惑,更需要教师以爱为支点,给予支持与引导。

“南风效应”的核心是“温暖效应”,这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而非简单的群体管理。班里有位物理成绩薄弱的学生,因多次考试失利而逐渐消沉。我没有批评他“不够努力”,而是先从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入手,帮他分析知识漏洞,像拆解“复杂电路”一样梳理他的学习困境;同时,我关注到他对天文的兴趣,便推荐他阅读科普书籍,鼓励他参加天文社活动,告诉他“物理不是只有试卷上的难题,它更是探索宇宙的钥匙”。当他在一次天文社活动中成功用望远镜观测到土星环时,我看到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光——那是被认可、被关注的温暖所唤醒的内驱力。

以爱润心,还需要我们接纳学生的不完美。高中阶段的孩子难免犯错,此时“北风”式的批评可能引发抵触,而“南风”式的引导更能促其成长。有次班级卫生评比失利,我没有指责值日生,而是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像做“实验分析”一样寻找“变量”——是时间安排的问题,还是分工协作的疏漏?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主动承担责任,制定了新的卫生值日方案。这种以爱为底色的处理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的不是惩罚的寒意,而是成长的暖意,班级的凝聚力也在这份温暖中悄然增强。

让关爱行动成为班级的成长仪式

“守护天使”活动是将关爱从理念落到行动的载体,它让“南风”的温暖具象化,成为班级成员间彼此传递的能量。在高中班级中,我们可以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守护天使”行动,让关爱渗透在日常点滴中。

我们班的“守护天使”活动,采用了“匿名+持续”的模式。每位学生抽取一张纸条,成为另一位同学的“守护天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默默的关心传递温暖:可以是为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整理一份“错题解析手册”,像整理“实验数据”一样细致;可以是在同学情绪低落时,写下一张“物理公式”式的鼓励便签——“就像动能定理中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变化,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会让成长的动能增加”;还可以是在生日时,送上一本印有物理学家名言的书签。活动结束时,大家通过线索猜测自己的“守护天使”,每次揭晓都伴随着惊喜与感动。

这种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体间的关爱传递,更在于营造了班级的“关爱场域”。当学生习惯了用温暖的方式对待他人,班级便形成了正向的“人际磁场”。有次运动会,班里一位同学脚踝扭伤,其他同学自发组成“护理小组”,有人查物理降温的原理(用冰袋冷敷是利用热传递减少肿胀),有人负责陪他复健,有人帮他整理课堂笔记。这种自发的关爱行动,正是“守护天使”活动所培育的班级文化的延伸,让“南风”的温暖在班级中形成循环,让爱生亲师的和谐关系从师生间拓展到生生间,构建起充满温度的班级生态。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和班主任,我们既是物理世界的“勘探者”,也是学生心灵的“温暖者”。拉封丹的寓言跨越时空,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征服”,而在于“唤醒”。当我们以良好的自我形象树立榜样,以真诚的关爱滋养心灵,以具体的行动传递温暖,我们便化身为那缕“南风”,让学生在温暖中卸下防备,在关爱中自由成长。

在未来的育人之路上,愿我们都能秉持“南风效应”的智慧,让爱生亲师的和谐之花在班级中绽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的教育生态中,如物理实验中那些蕴含无限可能的粒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迸发成长的能量,最终成就属于自己的芳华人生。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