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期我们讲到,朱元璋想当和尚的梦想也破灭了,他走投无路。算了一卦,老天爷都支持他造反,于是朱元璋投奔了红巾军。而从这一刻开始,朱元璋终于要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了,他即将登上元末的竞技擂台,和各方枭雄一较高下。
上一期我们讲到,朱元璋想当和尚的梦想也破灭了,他走投无路。算了一卦,老天爷都支持他造反,于是朱元璋投奔了红巾军。而从这一刻开始,朱元璋终于要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了,他即将登上元末的竞技擂台,和各方枭雄一较高下。
元末大舞台和朱元璋同台竞技的枭雄们什么出身的都有:地主、军阀、巨富、海盗、布商、私盐贩子,即便是最不起眼的渔夫,也比乞丐加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有排面多了。
那为什么最后是朱元璋夺了天下呢,今天我们就看一看元末的乱斗大舞台,看看和朱元璋同台竞技的都是哪些选手。
咱们先来看看和朱元璋竞争的第一位选手,这位选手出师不利,事业刚起步就被元军镇压了,咱们姑且把他当成元末擂台的零号选手吧。
倚天屠龙记大家看过没有,里面有个大美女,周芷若,拿手绝活是九阴白骨爪。
周芷若的爸爸,叫周子旺。诶,这个周子旺历史上确有其人,周子旺的师傅很厉害,是白莲教的高级领导彭莹玉,人称彭和尚。
彭和尚很厉害,传说他出生时漫天红光,还从小就能掐会算,是个小预言家。
彭莹玉长大后加入了白莲教,和徒弟周子旺开始从事反元事业,他俩很早就召集了五千信众起兵了,可惜并不成功,上来就被元军镇压了。
彭莹玉和周子旺死里逃生,虽然失败了,可他们心中的反元之火,没灭,他们隐姓埋名等待着新的机会的降临。
周子旺一等就等了十二年,时间来到了1350年,大元朝廷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
辩论什么呢?治水还是不治水。这一年,黄河水患又爆发了,大雨连下二十天,下游水位暴涨六米,河水泛滥,形成了大片的洪泛区,数以万计的灾民流离失所。
元顺帝召开了紧急会议,有大臣先发言了,说可不能治,治水得用人,少说也得调集各地劳工二十万,这么多汉人聚在一起,他们造反了怎么办?
看来元朝廷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知道自己这些年没干什么人事,元朝末年,统治腐朽,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在各地接连爆发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过都被镇压了下来。
这时候把二十万人聚集在一起,黄河两岸可就成了起义的温床了。
时任元朝中书右丞相的脱脱站出来说了,河必须治。不治不更多人起义吗?坚决治水,坚决修河。
在脱脱的坚持下,来自各地的十五万劳工,云集在了黄河两岸,浩浩荡荡地开始大修河工。
可刚开始修河,就发生了一件怪事,来自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劳工之间突然传唱起了同一首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更奇怪的是,劳工们还真就挖出了这么一个独眼石人,背后刻着的赫然就是那句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人们纷纷议论,大元的气数怕不是要尽了吧!上天都派石头人来领路了,不反是不是太不给老天爷面子了?干!
这等怪事,那当然是设计好的,属于起义前的常规操作了。
石人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元末大舞台一号选手:刘福通
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家中有田又有钱,他有个好友叫韩山童,在白莲教中德高望重,属于白莲教的推广大使,有很多信众。
于是刘福通出钱,韩山童摇人,两人在黄河边埋了个石人,就拉开了起义的大旗,也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运动的高潮。
韩山童不愧是宣传口出身,给自己宣传了两重身份,第一重是宣传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八辈孙子,打起了反元复宋的旗号,喊出的口号很振奋:重开大宋之天。
哎,咱也不懂,韩山童知道宋徽宗姓赵对吧?既然都是编,为什么不编个厉害的祖先,什么赵匡胤、赵光义之类的,挑个给敌人下跪求和的宋徽宗算几个意思啊。
韩山童给自己安排的第二重身份是明王,因为白莲教一直在宣扬一句谣谶:天下当大乱,明王要出世。
所以韩山童一众也被叫作明教,就是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他们教的原型。后来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个明字也和明王降世的这句谣谶有关系。
不过出头的橼(chuan)子先烂,脱脱人家对修河可能引发起义是有预判的,所以韩山童和刘福通刚起兵,就被官兵发现了,韩山童遭到了元军的抓捕,死了。
刚和宋徽宗攀上亲戚的韩山童,就去地下见宋徽宗去了。
韩山童死了,刘福通就拉着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继续开展起义事业,毕竟韩林儿已经是宋徽宗的九世孙了嘛,这支打着反元复宋旗号的起义军,后来建立的政权就叫大宋,因为部众头上都系着红巾,所以人称“红巾军”。
元朝廷派出阿速军去讨伐红巾军。
咱们介绍一下这个阿速军,这个阿速军,是当年蒙古西征时“捡来的”。
当年蒙古征服了阿速地区,一部分阿速人就被加入进了蒙古部队。阿速军素以:“精悍,善骑射”著称,因为阿速人大多是金发碧眼,所以也被汉人称为碧眼回回军,阿速人就是现在的奥塞梯人,相传斯大林的爸爸就是奥塞梯人。
数十年的太平日子,阿速军早就没了当年的骁勇,这群看起来人高马大的白人,特别不经打,刚和红巾军交战就阿卜阿卜的溃散了,阿卜就是走的意思。
一连大败几波元军,刘福通威名远播,人们纷纷加入刘福通的队伍,刘福通和韩林儿成了元末众起义军中的第一主力。
介绍完元末大舞台的一号选手,接下来是二号选手,二号选手也和红巾军有关。
元末的众多的起义队伍中,有两大主力,一支是红巾军,另一支也是红巾军,不同于刘福通的大宋红巾军,另一支叫天完红巾军。
大家还记得零号选手周子旺和彭和尚么,趁着刘福通掀起起义热潮,他俩再次拉起了起义大旗,毕竟都是白莲教系统的,所以他们头上也系上了红巾。
彭和尚在他们的起义队伍中,看中了一位三十岁的青年将领,觉得这个人将来必成大业,这个人就是咱们的二号选手,徐寿辉。
彭和尚毕竟是预言家出身,大家信得过,所以徐寿辉就成了这支起义队伍的话事人。
别看这支队伍“皆短衣草履,齿木为耙,削竹为枪”武器就是木耙和竹子,却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扩张,攻下江州、南康、袁州、饶州、徽州、常德、潭州、宝庆、沔阳、中兴、荆门、襄阳等地。
徐寿辉称帝,国号天完,这也是这支部队被称为天完红巾军的原因。
徐寿辉之所以扩张得这么迅猛,是因为元朝廷此时顾不上他们,那元朝廷这时在干什么呢?
眼看各地的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元顺帝慌了,他质问丞相脱脱道:
修河修河,我说我不修,你非让我修,现在遍地都是起义军,丞相以何策待之?
脱脱被质问的汗流浃背,只好选择戴罪立功,亲自率军南下平叛!
脱脱亲率元军十万,首先攻打四战之地的徐州,占据徐州的是元末大擂台的三号选手,芝麻李。
芝麻李的起兵过程很传奇,他原本就是一个卖芝麻的小贩,天灾苛政让老百姓吃不上饭芝麻李有心拯救灾民,可自己家也没粮啊,
诶,对了!我不是还一仓芝麻呢,芝麻李于是大开芝麻仓,用芝麻救了不少人的命,
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值岁饥,其家惟有芝麻一仓,尽以赈人”
后来芝麻李召集了八位邻居,没错,就八个人,潜伏进徐州城,杀了守门的援军,拉开了自己的起义大旗,人们纷纷参加,“从之者亦百余万”。
不过芝麻李没能挡住脱脱的十万元军,仓皇逃窜,路上被元军抓住杀了,退出了逐鹿天下的大舞台。
虽然芝麻李没挡住元军,可毕竟吸引了元军的火力,让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大肆扩张了一把,算是帮徐寿辉挡了刀了。
芝麻李兵败后,他麾下的残部一路逃往了濠州,为什么逃往濠州呢,因为濠州也有一支红巾军队伍,咱们的四号选手郭子兴要出场了。
此时咱们的主角朱元璋还蛰伏在郭子兴的队伍里。
芝麻李的残部一路逃到濠州,脱脱派麾下的大臣贾鲁带兵追击,很好,也把元军成功引到了濠州,郭子兴很气,而作为郭子兴亲兵的朱元璋也很气,朱元璋气的不是元军,气的是濠州的守军。
郭子兴不是濠州唯一的元帅,濠州加上郭子兴在内,有五支义军,五位元帅。现在又多了两位从芝麻李麾下逃来的义军将领,此时的濠州热闹极了,七拨人马挤在一起,这些人一边忙着抵抗元军,一边还在忙着勾心斗角。
在朱元璋看来大敌当前,自己人还不团结,这濠州要是能守住,就真是奇迹了。
哎,如果这次能侥幸活下来,高低不陪这些庸才玩了。老天爷似乎听见了朱元璋的心声。元军围困濠州七个月后,元军统帅贾鲁突然就病死了,元军就这么意外地退军了。
濠州城的七位大佬欢天喜地,其中两位高兴的直接就称王了,从此做起了逍遥王爷。
其实这在当时的起义军领袖里,属于常规操作。
这些人大多是苦命人出身,从来没想过要君临天下。割据一方,已经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了。
用著名儒生陶安的话说:“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互相雄长,然其志皆子女玉帛,取快一时,非有拨乱救世安天下之心”
这些乱世起兵的诸军领袖,志向就是金银美女,着眼于一时享受,都没有安天下的雄心。
咱们刚才说了,率领元军的贾鲁一死,元军就撤军了,那平叛总负责人脱脱这会在干什么呢?
脱脱在忙着攻打高邮,高邮的起义军领袖是咱们的五号选手张士诚。
张士诚原本是盐商,因为每次向朝廷送盐,元朝官员不止结款磨磨叽叽,还经常侮辱张士诚,太恶劣了,张士诚气不过了,召集了十八个人起义了。
十八条扁担打天下,张士诚率领吃不饱饭的灾民接连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然后自称诚王,定国号大周。
可张士诚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赶上脱脱率领百万大军来打高邮,史料记载元军此时是:
“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
张士诚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强敌,毫不气馁,英勇抗击,生生挡下了元军的猛攻,不过双拳难敌四手,张士诚就快坚持不住了。如果一切顺利,百万元军攻下了高邮,再继续剿灭其他起义军,可能元末乱世真的就被脱脱终结了。
可是惊人的一幕在这时发生了,元顺帝发出一纸调令调脱脱回京了,怕脱脱不肯撤军,还派人抓了元军将领们的家人,威胁说圣旨一到谁不撤军,马上诛全族。
“诏书且至,不即散者当族诛”
于是,百万元军成鸟兽状,拼了命地跑回了家,元顺帝之所以下令脱脱撤军,当然是怕手握百万大军的脱脱倒戈。
咱们通过上帝视角知道脱脱撤军是因为元朝廷内斗,可张士诚不知道啊,在张士诚眼里,元朝撤军是因为自己厉害,他是志得意满,也开始尽情地享受生活,夜夜笙歌,快乐得我们想象不到。
其实元末乱世可不止这几支起义队伍,篇幅问题就不一一介绍了,毕竟99.9%的人都只能充当一个时代的背景板,而元末乱世只有一位主角,朱元璋。
大家估计也等急了,咱们让种子选手朱元璋出场吧。
朱元璋看着天下各地的起义军名单,陷入了沉思,在曾经的朱元璋心里,称王称霸这事离自己很遥远,那不是一般人能干成的,可看这各地起义军领袖:卖芝麻的、卖鱼的、卖盐的、卖布的,朱元璋突然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他们要是能行,我觉得我也行。
朱元璋对濠州的义军统帅很失望,这些人啊,敌人来了勾心斗角,敌人走了夜夜笙歌,实在扶不上墙,还是得单干。
朱元璋很清楚,在这乱世之中,想偏居一隅,过逍遥日子,是不可能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元朝这片支离破碎的大地上求生,犹如养蛊,各地起义军领袖,就如同被丢进蛊中的上百条蛊虫,最终都难逃被侵吞的命运,想活下来,就必须成为蛊王。
这是朱元璋的一大优点,他的眼界更宽,理想更远大。
人光有理想是不够的,朱元璋的创业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朱元璋是怎样当上起义军首领的?下期我们继续朱元璋的创业故事,敬请期待!
来源:纪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