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启发、华为赋能,广汽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有多硬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11:11 1

摘要:说起传统车企搞数字升级,广汽当年那波“被美的打脸后加速”的操作,我得先给你唠唠,本来他们去调研美的时,还觉得家电制造业能比汽车复杂?结果一去就傻了,美的靠统一的数字平台,一个月就能把海外新公司全流程整合完。更狠的是,人家每年砸20亿在数字升级上,美的董事长方洪

说起传统车企搞数字升级,广汽当年那波“被美的打脸后加速”的操作,我得先给你唠唠,本来他们去调研美的时,还觉得家电制造业能比汽车复杂?结果一去就傻了,美的靠统一的数字平台,一个月就能把海外新公司全流程整合完。更狠的是,人家每年砸20亿在数字升级上,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就一句话:“因为尝到了甜头”。

说实话,换别的国企可能还得开会讨论半个月,广汽时任总经理冯兴亚在返程路上就拍板了:“美的一个民企对回报都这么审慎还敢投,我们广汽更得全力推数字转型!”现在回头看,这步决策真没拖泥带水,毕竟那会儿造车新势力已经靠原生数字优势抢市场了,传统车企再不动,真要被甩在后面。

拍板之后,广汽2020年就启动了GDA1.0计划,但当时的问题挺棘手:集团总部就300来人,要管近十万人的产业体系,还搞“战略管控+财务管控”那套,传祺、埃安这些业务单元都自己玩自己的。数据不通不说,数字升级也只停在单点上,比如这个部门上个系统,那个部门又搞一套,根本串不起来。

无奈之下,广汽只能先动组织体系这块硬骨头,他们把全集团的IT资源都整合了,总部从“管战略”改成“管经营”,IT团队直接归集团管。还设了个数字化先导资金,第一年给项目100%补贴,业务部门只要方案好、路演过了就能拿钱。甚至高薪从外面请了CEO来管大圣科技,就是2016年成立的那家子公司,专门做广汽内部数字建设的。

老实讲,很多国企怕得罪人不敢这么整,但广汽还真干成了,接着他们就搭了广汽云,核心经营数据放私有云,高并发的ToC业务用公有云,又建了大数据湖把研发、生产、车联网的数据都装进去。2021年这事儿还入选了国资委的数字转型典型案例,成了当年广东唯一上榜的国企。这哪儿是运气啊,分明是组织先理顺了,技术才能落地。

不过数字升级哪有一帆风顺的,基础搭好后,真正的考验才来,业务、组织、文化这三块开始“打架”,也就是人家说的“深水区攻坚”。2024年11月,广汽把总部迁到了广州番禺化龙,明着说要从“管理型总部”变“经营型总部”,暗地里还把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IT人凑起来,组了个近200人的团队。以前是“科技公司跟总部当甲乙方”,现在全成自己人了。

搞不清为啥有些业务部门那会儿还吐槽“系统不统一”,比如财务有5套预算系统,人力有十几套系统,副总们还质问“为啥不能统一”。广汽数字化部刘部长那段“松鼠鱼”的比方太形象了:“我们统一了厨师,但传祺要松鼠鲤鱼,埃安要松鼠桂鱼,业务标准都没统一,技术咋满足所有人?”后来他们搞了“资源池”,给不适应的人竞聘转岗的机会,虽说可能得罪人,但总比让转型卡住强。

本来想靠自己摸索组织变革的方法,后来发现还是得借外力,广汽引入了华为的IPD、DSTE这些方法论,董事长还亲自牵头开周度研讨会,中层以上每周都一起开工作坊,不光聊流程,还聊战略怎么变。甚至请了华为专家来“说真话”,哪儿不好就指出来,不怕戳痛点。更关键的是设了“变革办”,比如财务想上全面预算系统,采购、营销不配合,以前都推给数字部门,现在变革办直接仲裁,这才把跨部门的坎儿迈过去了。

等这些都理顺了,广汽就进入GDA3.0时代,提出“AllinAI”和“AIforAll”的双核战略,说实话,很多车企搞AI都是赶时髦,广汽却先踩了个坑,早期在经营驾驶舱里加AI问答,一开始准确率挺高,后来越来越差,还总“说胡话”。他们才发现,没有标准流程和高质量数据,AI就是个花架子,而且“上线只是开始,运营才是关键”,业务部门不管后续运营,AI早晚成负资产。

所以他们搞AI场景时,不贪多,就选高频、重复、能快速见效的,比如办公室把多年的TB级文档数字化,变成能用的知识资产。而且不搞“数字部门一言堂”,让业务部门主导选场景,数字部门只给方法。刘部长还说,试点项目要算ROI,但战略级投入不能只看短期收益,这点我特认同,比如早年广汽搞增程式技术,本来技术都有了,却因为合资燃油车赚钱就停了,后来错失机会,这教训肯定记着呢。

在算力和云这块,广汽也挺有想法,是首个“Allin国有云”的车企,有人可能问为啥不选亚马逊、谷歌云?他们算得很明白:中美现在这情况,国有云能跟企业共进退,比如阿里云能对接菜鸟物流,字节的TikTok还能帮着搞海外合规,光中文服务就省不少管理成本。更实际的是算力利用率,私有云才30%,公有云能到90%,成本差了一个数量级,这账谁都会算。

但最核心的,还是广汽坚持自研,他们不啥都自己搞,比如ERP这种成熟系统就外采,但数据平台、AI工具这些核心的,必须自己掌控。说实话,这才是明智的,很多车企啥都靠外部供应商,改个功能得等好久,还得付高额运维费。广汽靠自研和组件化开发,把开发周期从“年”缩到“月”甚至“周”,成本也降了不少,数据主权还在自己手里。

现在广汽还搞“赛马机制”,研究院有自己的HPC私有云,也用外部商业AI中台,大圣科技靠自研AI产品做应用。不过长远看,他们肯定会整合这些能力,搞个集中的云管平台,把AI能力当公共服务用。

如此看来,广汽这趟数字转型,真不是只买技术那么简单,从被美的“打醒”拍板,到拆组织的墙,再到AI时代抓自研和运营,每一步都踩在“业务转型”的点上,而不是单纯搞技术升级。对其他传统国企车企来说,这哪是案例啊,简直是本“避坑指南”,毕竟AI时代,没流程标准、没数据质量、没核心能力,真要被淘汰了。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