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尔街这边早就慌了,不是怕政府关门本身,是怕经济数据没法按时发,毕竟不管是大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得靠这些数据判断市场走向。
2025年9月30号当地时间午夜,美国政府的运转资金就要耗尽了。
截至现在,国会两党连临时支出方案的影子都没见着,停摆眼看着就要成真。
华尔街这边早就慌了,不是怕政府关门本身,是怕经济数据没法按时发,毕竟不管是大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得靠这些数据判断市场走向。
说实话,最受影响的得是那些关键经济数据,首当其冲的就是非农就业数据。
美国劳工部已经明说了,要是政府真停摆,下属的统计机构就得停了数据收集、处理和发布的活儿。
原计划这周五要出的9月月度就业报告,里面的非农数据肯定要黄。
只有8月大都市区的就业与失业报告,能按特殊流程正常发。
本来想觉得一次数据延迟不算啥,但后来发现历史教训摆在那儿。
2013年美国政府停摆16天,当时原定于10月3号发的非农报告,直到政府重启后第4天才能公布。
那时候市场直接乱了套,连标普500指数的波动都大了不少。
现在这情况,要是非农数据真缺席,企业招人计划可能得停,家庭花钱也会更谨慎,毕竟大家都不知道劳动力市场到底咋样了,谁也不敢乱决策。
更麻烦的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
长期缺钱不说,特朗普政府那时候还大规模裁员,现在连就业报告的调查回复率都降了,有些地方的CPI数据收集都停了。
要知道,这些数据以前可是行业里的“黄金标准”,现在连质量都没法保证了。
我查过劳工统计局2024年的报告,他们的预算比2019年少了快两成,全职统计人员比2017年少了五分之一还多。
2025年上半年,美国好几个州的CPI食品分项数据都没法收集,导致全国数据的估算误差都变大了。
说实话,数据不准比没数据还坑人,企业要是根据不准的CPI定价格,很可能卖不出去或者赚不到钱;普通投资者要是信了失真的数据,投资方向都能错。
劳工部这边的事儿还没捋清楚,商务部那边又掉了链子。
他们到现在都没说停摆了该咋应对,可下属的经济分析局和人口普查局,管着GDP、零售销售额这些关键数据呢。
2023年政府停摆时,第四季度GDP初值就延迟了好几天,当时市场对经济增速的猜测差了两个百分点。
现在2025年第三季度GDP初值原计划10月27号发,要是停摆持续,这数据肯定也得拖,到时候跨国企业想在美国投资都没底。
数据一断,最头疼的其实是美联储。
美联储定货币政策,全靠这些政府数据当参考。
现在市场都觉得,10月28号到29号的会议上,美联储会降息25个基点,毕竟9月初就业报告不好,他们已经开始宽松了。
可要是关键数据没了,美联储怕是要“摸黑”表决。
我看了CMEGroup的数据,9月29号的时候,市场觉得美联储10月降息的概率是68%。
但要是9月非农数据真没了,这概率可能得降到45%。
鲍威尔之前在议息会议后特意说,每一次政策调整都得看最新数据,现在数据没了,他们哪敢轻易动利率?
2013年停摆的时候,美联储本来想缩减QE规模,就因为非农数据延迟,硬生生把决策推到了12月。
当时耶伦还说,没数据就没法判断经济复苏咋样。
现在情况更复杂,通胀快到目标了,失业率又低,要是没数据支撑,美联储要么不敢降息错过时机,要么盲目降息让通胀反弹,怎么选都难。
更乱的是美联储官员们的说法还不统一。
理事鲍曼说要警惕通胀反弹,不能降息;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又说经济在放缓,该适时降息。
搞不清他们到底咋想的,投资者只能盯着这些言论猜,市场波动肯定得变大。
2018年停摆那阵儿,就因为官员说法不一样,标普500指数一天波动了2.1%,普通投资者根本扛不住这种折腾。
市场这边也开始想办法应对了。
纳特联盟的布伦纳说,要是非农报告延迟,那些买了国债衍生品的交易员可能会赶紧平仓或者对冲风险,到时候国债市场波动会更大。
现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期货的持仓量都到1200万手了,大部分都集中在非农数据发布前后到期,一旦有变动,连锁反应少不了。
机构们也给出了建议,奥赛克的布兰卡托说要多配固定收益资产,买中期国债,还得留5%到10%的现金当备用金。
高盛更具体,建议买1到3年期的短期国债,收益率4.2%,风险小;还说别买太多美股科技股,估值太高对利率敏感。
老实讲,普通投资者别盲目跟着机构学,得看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要是怕亏,多留点儿现金也不是坏事,总比瞎投资赔钱强。
其实这次停摆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大家对官方数据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华尔街日报》2024年的调查显示,82%的机构投资者觉得美国政府数据没5年前可信了,35%的机构已经开始用ADP就业数据、彭博消费数据这些私人数据替代。
2025年上半年,Markit的美国PMI数据关注度涨了40%,大家都不想再依赖不靠谱的官方数据了。
毫无疑问,美国经济数据的“黄金标准”地位,是美联储政策的“指南针”,也是市场稳定的“压舱石”。
这次停摆要是真发生,不只是短期让政策和市场乱一阵,长期还会让大家更不信任官方数据。
以后市场可能会变成私人数据主导,但私人数据又贵又不全,普通投资者想获取信息更难,信息不对称只会越来越严重。
接下来大家得密切盯着国会两党谈判的进展,要是9月30号前能谈拢临时支出方案,停摆就能避免。
要是真停摆了,也得关注劳工部和商务部啥时候补发数据,别光看私人数据,毕竟私人数据也有局限性。
长期来看,美国国会得给政府统计机构多拨点钱、多配点人,不然数据总出问题,美国经济体系的稳定都得受影响。
来源:曦言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