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村,想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绿壳鸡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绿壳鸡产出的绿壳鸡蛋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远超普通鸡蛋,深受市场欢迎,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绿壳鸡的饲养方法。
在农村,想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绿壳鸡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绿壳鸡产出的绿壳鸡蛋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远超普通鸡蛋,深受市场欢迎,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绿壳鸡的饲养方法。
鸡舍搭建与环境控制
场地选择:鸡舍要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顺畅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远离化工厂、屠宰场等污染源,避免噪音和污染影响绿壳鸡生长。若是散养,周围要有充足的草地或林地,让鸡能自由活动、觅食。比如在山区,可利用山坡林地搭建鸡舍,为绿壳鸡创造天然的活动空间 。
鸡舍建造:鸡舍面积根据养殖数量来定,一般每平方米饲养成年绿壳鸡6 - 8只,雏鸡30 - 50只。鸡舍地面最好是水泥地面,方便清扫和消毒;屋顶呈斜坡状,利于排水。内部设置栖息架、产蛋箱等设施。产蛋箱可用木箱制作,里面铺上柔软的干草,给母鸡提供舒适的产蛋环境 。
温湿度控制:育雏期温度很关键,1 - 7日龄保持在33 - 36℃,之后每周下降2 - 3℃,直到降至20 - 22℃的适宜生长温度。温度过低,雏鸡易扎堆、受冻,甚至引发疾病;温度过高,雏鸡会张口呼吸、远离热源,影响生长。相对湿度方面,1 - 10日龄保持在60% - 70%,11 - 21日龄为60%左右,3周龄后维持在50% - 60% 。
通风与光照:良好的通风能保证鸡舍空气清新,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育雏期和低温季节,注意协调保温和通风,可通过调节进风口大小、风机开启时间和个数来控制通风量。光照对绿壳鸡生长和产蛋影响大,育雏期前3天提供24小时光照,之后每周减少1 - 2小时,产蛋期稳定在16 - 17小时光照,促进卵泡发育和激素分泌 。
品种选择与鸡苗选购
品种挑选:绿壳鸡品种有东乡绿壳鸡、五黑一绿绿壳鸡等。东乡绿壳鸡适应性强、产蛋量高;五黑一绿绿壳鸡除蛋壳绿,毛、皮、肉、骨、内脏均为黑色,营养价值高。选择时结合当地气候、市场需求,如当地对特色品种需求大,可选择五黑一绿绿壳鸡 。
鸡苗选购:要从正规、信誉好的孵化场购买鸡苗。挑选时,选择绒毛光亮、精神活泼、叫声响亮、脐部愈合良好的鸡苗。避免购买脱水、脐部有炎症或有其他明显缺陷的鸡苗,保证鸡苗质量,提高养殖成活率 。
饲料搭配与投喂
饲料种类:绿壳鸡饲料分雏鸡料、育成鸡料和产蛋鸡料。雏鸡阶段,饲料蛋白质含量18% - 20%,可用全价蛋(肉)小鸡料,满足快速生长对氨基酸的需求,促进肌肉和骨骼发育;育成期和产蛋期可用全价料或自配料,保证营养均衡 。
自配料配方:自配料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使用60%的玉米、20%的豆粕、5%的预混料,剩下15%添加青菜、米糠、酒糟、麸皮等。散养蛋鸡可再加5%的鱼粉和0.35%的盐,搅拌均匀后投喂 。
投喂方法:遵循“少喂勤添”原则,让鸡保持良好食欲,减少饲料浪费。雏鸡每天投喂4 - 6次,随着鸡长大,逐渐减少投喂次数,成年鸡每天投喂2 - 3次。夏季高温时,早晚多喂,中午少喂;冬季寒冷,增加夜间投喂,补充能量 。
日常管理要点
密度调整:随着绿壳鸡生长,要及时调整养殖密度。雏鸡阶段每平方米饲养30 - 50只,之后逐渐降低密度,4周龄后每平方米15 - 20只,成年鸡每平方米6 - 8只。合理密度可避免鸡群应激和疾病传播 。
日常观察:每天仔细观察绿壳鸡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便形态等。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粪便异常,可能是鸡生病的征兆,要及时诊断治疗。例如,粪便稀且有异味,可能是肠道疾病,需调整饲料或用药治疗 。
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按科学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首免在7 - 10日龄,二免在28 - 30日龄;定期对鸡舍和设备消毒,每周至少1 - 2次;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杂物;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病传播 。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啄癖问题:绿壳鸡可能出现啄羽、啄肛等啄癖现象。原因包括密度过大、光照过强、饲料营养不均衡等。解决办法是调整养殖密度,避免鸡群过于拥挤;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白天阳光强烈时适当遮光;保证饲料营养全面,添加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产蛋异常: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差等是常见的产蛋问题。产蛋量下降可能是饲料营养不足、环境应激、疾病等引起,要调整饲料配方,保证营养供给,减少应激因素,做好疾病防控。蛋壳质量差可能是缺钙、维生素D缺乏等,可在饲料中添加贝壳粉、骨粉等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 。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