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后续发展越来越跑偏——公司以 “旷工” 开除她,她反手搞起 “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 维权,这步子迈得有点大,直接把网友整懵了。
曾几何时,崔丽丽还是全网同情的“x侵工伤维权第一人”,如今却成了网友口中 “过度消费受害者身份” 的争议人物。
从一边倒的支持,到满屏的质疑,这场舆论反转比电视剧还跌宕,说到底,不是网友变心快,是她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事情最初挺让人揪心:高管崔丽丽出差应酬后被老板王某侵犯,报警后王某被判四年,本是个“正义昭雪” 的故事。
可后续发展越来越跑偏——公司以 “旷工” 开除她,她反手搞起 “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 维权,这步子迈得有点大,直接把网友整懵了。
最先让大家打问号的是监控细节:王某抱她回酒店时,她手还主动搂着对方脖子。但凡醉到不省人事的人,别说搂脖子,抬手都费劲,这细节一曝光,“被动受害”的说法就打了折扣。
接着更魔幻的来了:事发后她没第一时间报警,先找王某要两千万私了,谈崩了才走法律程序。
要知道她年薪百万,两千万远超同类案件十几万的民事赔偿,这哪是讨公道,更像“狮子大开口”。
司法已经给了结果,王某蹲了大牢,她偏要绕开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转头以“工伤”向公司索赔。劳动仲裁判113万还不满足,俩月后又追加50万,金额涨得比房价还快。
更让人费解的是她的“高调”:一般受害者怕二次伤害会低调处理,她倒好,接受采访、开直播、开庭穿事发时衣服,连跟丈夫分房三年的私事都往外说。
一边喊着“创伤后应激障碍,凌晨三四点醒、不敢出门”,一边忙着接采访聊维权进展,这反差比川剧变脸还快。
网友不是反对维权,是反感借“受害者”身份,漫天要价、博眼球。公司开除她确实不妥,追究违法解除合同的损失合情合理,但把x侵责任全摊给公司,要高额工伤赔偿,就有点牵强了。
工伤是因工作受伤,性侵是老板个人犯罪,这俩能混为一谈吗?就像员工上班被同事打了,能算“工伤” 让公司赔天价吗?
更讽刺的是,她当初靠舆论博同情,如今反被舆论戳脊梁。
之前支持她的网友,转头被怒怼“你算哪根葱”,不是大家冷血,是她把“维权”玩成了“生意”。
真正的受害者维权,是为了讨回公道、守住底线,而不是把痛苦当筹码,把争议当流量。
说到底,正义从来不是“想要多少就得多少”,而是“该得多少就得多少”。
崔丽丽要是踏踏实实,追究公司违法开除的责任,没人会说啥;可偏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用夸张操作消耗公众同情,最后把自己从“标杆”作成“笑柄”,这能怪谁?
希望这事能给所有维权者提个醒:舆论是把双刃剑,能帮你披荆斩棘,也能让你自食其果。维权可以,但别越界;博同情行,但别消费痛苦。
毕竟,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真心讨公道,谁在借题发挥,一目了然。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