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腰杆挺直”敢于禁止必和必拓铁矿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1 19:50 1

摘要:更气人的是,有些钢企为了自己活命,偷偷跟必和必拓签涨价协议,搞得 “集体议价” 成了空话,专家都骂这是 “自愿挨宰的杀猪盘”,可不少钢企只顾自己,根本不听劝。

当地时间 9 月 30 号,彭博社消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周已经跟国内买家打招呼了 —— 别再买必和必拓那些用美元计价的海运铁矿石。

这可不是小事,不光新合同签不了,就连已经从澳大利亚矿山运出来的货也不行。

现在必和必拓手里,也就剩点儿刚到中国港口的现货能卖,而且还都得用人民币结算。

知情的人说,这么干是因为前几周谈了好几轮,两边都没谈拢,这才下了狠手 —— 其实说到底,这是中国和必和必拓在铁矿石上拉扯几十年,终于憋不住的爆发。

说起中国和必和必拓在铁矿石上的恩怨,那真是历史悠久了,早年咱们当 “大买主”,却没少受气。

2003 年咱们刚成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必和必拓早就在 2002 到 2005 年把产能扩了 45%,在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里占了一半江山。

那时候全球海运铁矿石,七成都是被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这三家攥着,妥妥的垄断。

可咱们这边呢?2005 年有 116 家钢企都能进口铁矿石,各买各的,根本拧不成一股绳,只能被动接受人家定的年度长协价,说涨就涨。

2005 年那次谈判最憋屈。宝钢代表咱们接了淡水河谷 71.5% 的涨价,结果必和必拓还不满足,想再额外加 7.5 到 10 美元一吨,好在咱们集体反对才没成。

但这事儿也戳破了个怪圈:2004 到 2005 年咱们粗钢产量涨了 26%,需求越旺,矿商越敢抬价,咱们反倒没了话语权。

后来咱们也想破局,2010 年后琢磨着把长期合同改成短期的,用现货指数定价,可没想到又掉坑里了。

必和必拓 2014 年故意停了西澳铁矿的扩产,就为了控制供给;还跟其他矿商一起,把普氏指数拿捏得死死的 —— 要知道这指数七成都是看中国港口的现货交易。

就算 2015 年铁矿石价格跌到 40 美元一吨,必和必拓也不怕,他们西澳矿山成本能压到 20 美元以下,反倒趁机把中小矿企挤垮,自己的份额更稳了。

更气人的是,有些钢企为了自己活命,偷偷跟必和必拓签涨价协议,搞得 “集体议价” 成了空话,专家都骂这是 “自愿挨宰的杀猪盘”,可不少钢企只顾自己,根本不听劝。

咱们为啥长期被必和必拓卡脖子?说透了,一是自己家的矿不争气,二是市场规矩被人家攥着。

国内铁矿平均品位才 31%,连澳大利亚的一半都不到,开采成本还得 80 到 90 美元一吨,比进口矿贵 20 到 30 美元。

2024 年国内产的铁精矿,也就够 20% 的需求,八成以上都得靠进口。再看必和必拓,西澳南坡矿用自动化卡车、智能调度,成本压得极低,咱们根本比不了。

还有海运这事儿,更是被人家占了便宜。从澳大利亚运铁矿石到中国,成本才 15 美元一吨,比从巴西运便宜一半多,比非洲更是省 25 美元。

必和必拓还专门砸钱控制黑德兰港 —— 这港一年能运 2.5 亿吨 —— 还有铁路专线,咱们就算建了湛江港 40 万吨的大码头,短时间也改不了这局面。

最坑的是定价权,都被玩成 “金融游戏” 了。普氏指数成了矿商的 “提价工具”,必和必拓还搞 “背靠背合同”:跟咱们签长协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稳赚不赔。咱们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成交量占全球八成,可定价的主导权,一直没拿到手。

不过 2025 年不一样了,咱们敢说不买必和必拓的矿,真是攒够了底气。

首先谈判桌上咱们硬气了,新一年长协谈判,必和必拓说 “中国铁矿石需求在复苏”,要涨 15%,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直接戳穿:现货价都跌破 80 美元一吨了,长协凭啥你说涨就涨?更过分的是,谈不拢的时候,必和必拓还说要把西澳产能扩到每年 3.3 亿吨,想逼咱们让步,这一下彻底把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惹火了。

再者,咱们现在有退路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采购整合起来后,进口来源多了不少,现在 65% 以上都不是从必和必拓那儿来的。2024 年咱们进口 12.37 亿吨铁矿石,必和必拓也就占 18%。停购当天,咱们就跟巴西淡水河谷签了每年 5000 万吨的长协,根本不怕断供。

更关键的是,几内亚西芒杜铁矿 9 月 14 号已经开始挖了,11 月就能发第一批货,以后一年能产 1.2 亿吨,到时候更不用看必和必拓脸色。

还有必和必拓自己屁股也不干净,环保和道德上全是漏洞。2020 年在澳大利亚西部开矿,毁了 40 处原住民遗址,赔了 1.2 亿澳元,现在官司还没打完;嘴上喊着要 “碳中和”,2024 财年煤炭业务占了 18% 的营收,花在环保上的钱却不到 1%,这种 “双标”,正好成了咱们反制的理由。

往后跟必和必拓谈判,咱们钢企得会用招儿,不能再被动了。

第一招,学太钢国贸和韩城钢铁,用 “基差贸易” 破他们的价格垄断。别再让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咱们按期货价格加个协定的基差来定价 —— 每周定好基差,想啥时候点价就啥时候点,结算价就是提货周的基差加点价。必和必拓要涨价?咱就拿大商所的期货价格当参照,再用海南国际清算所的人民币工具对冲风险,免得又亏了价格又亏了汇率。

第二招,把 “多找货源” 当成谈判的筹码。跟必和必拓谈的时候,直接把跟淡水河谷的长协、西芒杜铁矿的投产计划摆出来 ——2024 年从巴西进口的矿已经涨了 9.2%,乌克兰矿的增量占了 25%,其实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矿一直在减。明确告诉他们:你不降价,这些份额随时能补上来,少你一家无所谓。

第三招,把 “低碳技术” 跟价格绑在一起谈。必和必拓不是想跟中国宝武合作绿氢直接还原铁技术吗?行啊,但得在定价上有诚意 —— 想抢中国的低碳市场,就得在长协价格上让步。同时也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本事,国内现在能把 20% 到 25% 品位的低质矿利用率提 40%,慢慢能减少对他们高品位矿的依赖,让他们知道咱们有后手。

第四招,用人民币结算绕开美元的坑。海南国际清算所已经有人民币海漂铁矿掉期了,首单就做了 2 万吨。谈判时直接提要求:就得用人民币计价,按上海钢联的指数结算 —— 这指数是国际认证的,比普氏透明多了,还能省跨境汇兑的成本。必和必拓想保住那 18% 的中国份额,就得乖乖接受。

按说市场经济里,大客户该有话语权,可铁矿石这事儿以前一直反过来。

但 2025 年停购这事儿证明,咱们把采购整合、多找货源、用对金融工具、搞技术突破这几样捏在一起,必和必拓再想卡脖子,得先琢磨琢磨自己亏不亏。这场博弈,现在才真的算进入平等较量的阶段了。

未来,中国钢企和必和必拓还会有博弈,还会有好戏看,但一直被必和必拓卡着脖子的事情,恐怕真的成为历史了。

来源:笑看云跳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