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I的端侧产品谁最受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01:51 1

摘要:前几天我写了文章《君子豹变-立讯精密》,发布之后,有很多粉丝私下里问,除了立讯精密,还有什么是最受益的,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下回答,当然文中有些什么不当之处,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前几天我写了文章《君子豹变-立讯精密》,发布之后,有很多粉丝私下里问,除了立讯精密,还有什么是最受益的,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下回答,当然文中有些什么不当之处,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这次合作的背后,是双方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深层战略布局。

OpenAI的“硬件阳谋”:作为全球AI软件的领导者,这代表着OpenAI从纯软件向软硬结合的战略转型,OpenAI需要通过硬件来构建更完整的生态闭环。通过定制化的硬件,可以更直接地为大模型收集真实世界的多模态数据,从而驱动模型能力的迭代和飞越。此外,硬件也能为其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据OpenAI自身的预测,硬件业务到2029年有望贡献250亿美元的收入。

所有的商业投资本质都是现金流的变现

立讯精密的“第二增长曲线”:立讯精密虽然贵为“果链一哥”,但其营收的约70%依赖苹果公司,这种高度的客户集中度是潜在的风险。通过与OpenAI合作,立讯不仅能切入AI硬件这一高增长赛道,还能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从代工厂升级为参与早期设计与定义的核心制造商。同时,立讯遍布全球29个国家的105个生产基地也能帮助OpenAI灵活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确保产品的全球交付。

立讯静水深流

OPAI与立讯精密的合作,是AI巨头与顶级制造商的强强联合,标志着全球AI产业正从软件服务向硬件落地迈出关键一步。这不仅是两家公司的商业合作,更可能重塑AI硬件的竞争格局。不仅仅标志着AI从云端走向终端的重要转折,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供应链企业借此进入AI核心生态。

而且从市场上各种观点而言,都认为OPAI的端侧人员来自于苹果,人员数量只有几百人,但从立讯精密年中的交流会上而言,这其实在23年的时候,都已经围绕着端侧AI的硬件做准备了,有的传言讲,是耳机,有的说是眼镜,甚至有的说是智能家居,还有的智能音箱,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但我想,各种各样的猜测,有很大的可能性都不靠谱,出水才见两脚泥,产品没有出来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猜测。

压力不仅仅是我们这些牛马大,其实OpenAI更大。

数据惨不忍睹

OpenAI上半年营收约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6.26亿元),比去年全年营收还高出16%。OpenAI的单月营收已突破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22亿元),全年营收预计将达到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5.90亿元)。估值已飙升至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6万亿元),每周活跃用户数从3月份的约5亿人提升至10亿人。今年上半年,OpenAI的研发费用为67亿美元,股权激励支出为25亿美元,销售和市场营销支出为20亿美元,营业成本(主要为算力租赁)为25亿美元。OpenAI还向一家不具名的服务器提供商支付了约6.7亿美元的股权,以换取算力。OpenAI同期的亏损额为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5.54亿元)。公司预计,到2029年前用于服务器租赁的累计投入将达到约4500亿美元,总现金消耗约1150亿美元,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正现金流。

现金流,现金流,不仅仅是我们。

OpenAI寻找新增长曲线

而根据OpenAI的两个AI原生应用产品,海外大模型从工具到建生态,变现事实上正在加速。

(1)电商:美国的ChatGPT用户可在聊天中从Etsy卖家购买商品。后续Shopify商家也将加入新服务。(etsy和shopify股价均大涨)。

(2)AI短视频:报道称其计划推出一款独立社交应用,由Sora 2 视频模型驱动。与TikTok 类似,但内容都由AI 生成。

一切皆有可能

OPAI正在尝试各种各样的产品进行变现,既在证明AI投资回报,也与现有重要流量入口有争夺之势,也是互联网公司积极前置布局AI的核心原因(可能借此进一步巩固入口优势)。国内互联网目前在模型-芯片-云-应用场景全链条中已经有链主地位雏形,可借AI提升流量+加快广告电商变现。这也是阿里巴巴在港股大涨的核心原因,投资人见到了AI变现的希望。

而投资于可穿戴设备,哪就离不开芯片,谁又是OPENAI的合作伙伴哪,谁就有可能获得未来市场十倍以上增长的空间,这个问题,恰恰是我的研究方向,还真被我找到了。

它就是未来的王者

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这个标的,不仅仅是我看上了,大佬杜昌勇同样也看上了,也许义哥是错的,但你可以相信杜昌勇的眼光,人家不仅买了,而且买成了重仓。

买成了前两大股东

具体标的,请加入星球:三义投资日记,进行领取,如果你实在寻找不到,哪就请评论区里留言。

来源:股道三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