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村,种菜一定会遇到害虫,其中,蛴螬、金针虫、蝼蛄最为常见,对农人危害也最大。
在农村,种菜一定会遇到害虫,其中,蛴螬、金针虫、蝼蛄最为常见,对农人危害也最大。
这三种虫不像蝗虫那样铺天盖地,但破坏力却更隐蔽、更持久,而且往往在夜间活动,白天藏得严实,农民连它们的影子都抓不着。
传统的捉虫、换茬根本治标不治本,虫害年年复发。所以,想要从根防治,必须用化学防治法,又快又准。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长得白白胖胖,蜷起来像个核桃,所以也叫核桃虫。
成虫金龟子看着挺漂亮,幼虫却是祸害,专挑植物根系下嘴,尤其喜欢马铃薯、花生这类块茎作物。被它啃过的根要么烂掉,要么长成畸形,庄稼直接蔫巴死。
蛴螬的可怕在于隐蔽性强,白天缩在土里,晚上爬出来作案,等发现庄稼不对劲时,根早就被啃得七七八八了。而且这玩意儿食量大,一片地里要是蛴螬多了,几天就能把整片作物毁干净。
防治方法
1.毒死蜱乳油:按1:1000兑水,播种前沟施或灌根,专杀低龄幼虫。
2.辛硫磷颗粒剂:每亩用3公斤拌细土撒施,翻地时混入土壤,药效能维持一个月。
3.吡虫啉悬浮剂:1:1500兑水浇灌,对成虫和幼虫都有效,尤其适合苗期防治。
金针虫
金针虫是磕头虫的幼虫,身子细长硬邦邦,像根生锈的铁丝,戳进植物根茎里吸血吸汁,最爱小麦、玉米的嫩根,受害的苗子要么枯黄矮小,要么直接断根倒伏。
金针虫最难防治的原因是它抗折腾,旱涝不死,冬天冻不僵,还专挑肥沃田地扎堆,用下巴颏上的尖刺扎进根里,边啃边分泌毒液,让伤口溃烂发黑。
一窝金针虫能让一亩地减产三四成,而且年年原地复活。
防治方法
1.敌百虫可湿性粉:1:800兑水灌根,对钻土深的幼虫特别管用。
2.氯氰菊酯乳油:按1:1200兑水喷沟,播种前处理土壤,能杀卵和幼虫。
3.氟虫腈悬浮剂:1:1000兑水浇施,内吸性强,虫子啃到毒根必死。
蝼蛄
蝼蛄在农村外号土狗子,前爪像铲子,挖土比挖掘机还快,不光啃根,还在土里开隧道,把苗根拱得悬空失水。被蝼蛄祸害过的地,总能看到一溜一溜的枯苗,底下全是空腔。
而且蝼蛄非常全能,吃种子、咬嫩芽、蛀块茎,连地膜都能咬破。还会飞会游,下雨天集体搬迁,治完这片地又祸害隔壁田。
蝼蛄的鸣叫声听着就烦人,像在嘲讽农民白忙活。
防治方法
1.甲基异柳磷颗粒:每亩5公斤拌沙撒施,药味能驱赶成虫。
2.溴氰菊酯乳油:1:2000兑水傍晚喷地表,专杀夜间活动的蝼蛄。
3.噻虫嗪种衣剂:拌种使用,苗期长效防护,连新孵的若虫一起灭。
喷施药液要注意的四点
一定要注意,打药不是随便兑水一喷就完事,搞不好虫子没死,庄稼先烧坏了。想见效快又安全,必须盯紧这四点:
第一,兑水比例必须精准
按照前面的比例,误差不能超出太多,不然浓度高了烧苗,低了杀不死虫,白费功夫。有些朋友拿瓶盖随便估量,结果要么虫子没死透,要么作物叶子发黄卷边,得不偿失。
第二,喷施时间要选对
大中午太阳毒的时候打药,药液没等渗透就蒸发了,虫子压根沾不到。最好选傍晚或者阴天,这时候虫子活跃,药液也能慢慢渗进土里。尤其是蝼蛄,白天躲洞里,晚上才出来,天黑前打药最有效。
第三,喷药方式
光喷叶子没用,蛴螬、金针虫全在土里藏着。得用喷雾器低压慢喷,让药液渗进土壤至少5厘米深。如果是灌根,水量要足,确保药水能流到根系周围。喷完别急着浇水,否则药被冲走,等于白打。
第四,防护措施不能省
别光顾着杀虫子,自己吸一肚子毒。戴口罩、手套,穿长袖长裤,喷完药立刻洗澡换衣服。有些农药沾皮肤上不疼不痒,但慢性中毒更麻烦。别为了省事把自己搭进去。
别等绝收了才后悔
有些人觉得虫子年年有,庄稼照样收,懒得折腾。可等真出了问题,哭都来不及。这三种害虫的破坏力,远超你的想象。
第一,减产是必然的
蛴螬啃过的土豆全是窟窿,卖不上价;金针虫祸害的小麦穗小粒瘪,磨出的面粉又黑又黏;蝼蛄拱过的玉米东倒西歪,一场风全趴下。一亩地少收三五百斤算轻的,严重的直接绝收。
第二,虫子越拖越多
今年地里发现十只蛴螬,明年可能就是几百只。蛴螬繁殖快,藏得深,靠天敌根本吃不完。等虫卵孵化,幼虫长大,再想治就得用猛药,成本翻倍不说,还伤到作物。
第三,土壤越种越差
虫子啃根后留下的伤口,容易感染病菌,导致根腐病、枯萎病。时间长了,地里的病虫害越来越多,最后连茬都倒不过来。到那时候,就不是打药能解决的了,得换土或者休耕,损失更大。
别等虫子把地祸害完了才想起来治,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该打药就打药,该预防就预防,别心疼那点农药钱,比起绝收,这点成本根本不叫事。
来源:小农民挖穿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