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每年一看到玉米苞叶变白,就迫不及待地收割了?先别急,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很多时候,玉米苞叶变白只是个 “假象”,这就是农业上常说的 “假熟” 现象。此时,玉米籽粒可能还在偷偷地灌浆呢,要是这时候就收割,可就亏大啦!
你是不是每年一看到玉米苞叶变白,就迫不及待地收割了?先别急,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很多时候,玉米苞叶变白只是个 “假象”,这就是农业上常说的 “假熟” 现象。此时,玉米籽粒可能还在偷偷地灌浆呢,要是这时候就收割,可就亏大啦!
那玉米到底啥时候才真正成熟呢?农业专家给出了三个判断标准:一是苞叶干枯且松散,不再紧紧地包裹着果穗;二是籽粒乳线消失,把玉米果穗剥开,从中间掰断,能看到籽粒中间有一条黄白色的交界线,这就是乳线,等看不到这条乳线,就表明玉米完全成熟;三是基部出现黑层,把玉米籽粒脱下,去掉籽粒底部的花梗,要是能看到一层黑色,那就说明玉米已经成熟,这层黑色就叫黑层。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玉米,才是真正熟透了。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增产小秘密:玉米晚收 1 天,千粒重就能增加 3 - 4 克,每亩能增产 5 - 7 公斤。要是晚收 10 天,那可就不得了,每亩能多收 50 公斤以上呢!
在河南许昌,种粮大户赵保献就亲身验证了这个道理。他承包了 2000 亩地种玉米,本来想着周边都开始收了,自己也跟着收。好在他给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袁建生打了个电话,袁站长一听就着急了,赶忙劝阻:“现在收太早啦,玉米还青枝绿叶的,叶片还在进行光合作用,还在灌浆呢!” 袁站长给他算了笔账,按今年的温度和光照,晚收 1 天,每亩增产 6 - 9 公斤,10 天就是 60 - 90 公斤,要是推迟到 10 月初收,每亩能增产 150 斤左右。赵保献一听,吓了一跳,幸亏打了这通电话,不然这 2000 亩玉米少说损失 20 万元!他果断听了专家建议,晚收玉米,就等着数钱啦!
有些农民朋友可能会担心,玉米晚收了,会不会耽误种小麦呀?别担心,现在农业机械化发达,从玉米腾茬到小麦播种,有个 10 天时间就足够啦!
农业农村部给出了具体的时间建议:在黄淮海北部地区,建议 10 月 5 - 10 日收玉米,最晚也别迟于 10 月 15 日;黄淮海南部地区,可以推迟到 10 月 10 - 20 日收玉米,最晚不迟于 10 月 25 日。
收完玉米后,秸秆还田也很重要。把秸秆粉碎后,撒上少量尿素,能加速秸秆腐熟,还能给土壤增加肥力,为种小麦打下好基础。而且,要趁着墒情好的时候赶紧播种小麦,墒情好,小麦出苗才整齐,苗壮了,来年收成才更有保障!
近几年,暖冬天气越来越常见,小麦要是早播,问题可不少。最突出的就是冬前旺长,麦苗一个劲儿地疯长,看似长得好,实则隐患重重。冬前旺长的麦苗,不仅消耗大量养分,后期容易脱肥,还会提前进入拔节期,抗寒能力大打折扣,一遇到冷空气,就容易被冻得 “瑟瑟发抖”,主茎和大分蘖很可能被冻死。而且,旺长的麦苗田间通风透光差,茎秆软弱,后期还容易倒伏,产量也就跟着受影响。
除了冻害,病虫害也爱找上门。早播的小麦,出苗后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就开始 “霍霍”,死苗现象不少,容易造成缺苗断垄。等到春天,红蜘蛛、蚜虫也来凑热闹,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也容易暴发,好好的麦苗被折腾得奄奄一息。
再看看晚播的小麦,优势就很明显了。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茎叶生长缓慢,分蘖也不多,但是很稳健。到了春天,气温一升高,分蘖速度加快,返青也快,能迅速恢复生机。而且,晚播能避开一些病虫害的高发期,像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晚播麦田的发生率比早播低 60%,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威胁,让小麦安全越冬更有保障。
小麦晚播好是好,但具体啥时候播,这里面也有学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一样,播种时间也有差异。
在黄淮海北部麦区,最佳播种时间是 10 月 5 - 15 日,最晚也别超过 10 月 20 日;黄淮海南部麦区,可以在 10 月 15 - 25 日播种,最晚不迟于 10 月 30 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把握好这个时间节点。
播种量也得根据播期灵活调整。一般来说,每推迟 1 天播种,每亩播种量就要增加 0.5 斤,这样才能保证基本苗数量,黄淮海北部麦区基本苗要保证在 20 万 - 30 万,黄淮海南部麦区基本苗在 18 万 - 25 万 。
品种选择也很关键,要选半春性品种,这类品种适应性强,更适合晚播。播种深度保持在 3 - 4 厘米,太浅容易落干,太深出苗困难。播后 1 - 2 天,等地表有 0.5 - 1 公斤干土层时,要及时镇压保墒,让土壤和种子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要是能带肥下种就更好啦,每亩施 5 公斤氮磷复合肥,能为麦苗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保证苗齐苗壮,不缺垄。
很多农户担心,玉米晚收、小麦晚种,要是遇到恶劣天气可咋办?其实,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但只要做好应对措施,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玉米晚收期间,最担心的就是连阴雨天气,玉米长时间淋雨,不仅容易发霉变质,还可能遭受病虫害侵袭。所以,大家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要是预计有连阴雨,就得提前抢收。还有强降温天气也得警惕,一旦降温,玉米灌浆速度就会明显下降,要是降到 14℃以下,灌浆基本就停止了,这时候再等就没意义了,该收就得收。
要是玉米在晚收期遇到倒伏,也别慌。倒伏角度小于 45 度的轻度倒伏,玉米自身有 “顶端优势”,一般能自然向上弯曲生长,不用人工扶直,咱适当培土固定根部,再喷施点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就行;倒伏角度在 45 - 60 度的中度倒伏,在倒伏后 2 - 3 天内人工轻轻扶直,用土压实根部,每亩追施 5 - 10 公斤尿素;要是倒伏角度大于 60 度或完全倒卧的重度倒伏,且在灌浆期前,植株没折断,还能试试人工扶直培土,要是植株折断了,或者倒伏时间接近成熟期,就别费劲了,直接收割吧,减少损失最要紧。另外,倒伏后田间湿度大,容易生病虫害,记得及时喷多菌灵杀菌剂和氯氰菊酯杀虫剂防治。
小麦晚播也会遇到天气问题,比如土壤过湿。要是播期赶上连续降雨,土壤含水量过高,不仅影响播种质量,还可能导致小麦烂种、烂芽。这时候,咱优先采用旋耕整地,能让土壤更疏松,利于散墒。要是土壤湿度过大,还可以开沟排水,加快水分排出。播种后,要是土壤过湿,别着急镇压,等墒情合适了再进行,而且镇压时别太用力,轻镇压,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 。
农业生产讲究因地制宜,玉米晚收、小麦晚种的时间可不能 “一刀切”。
就拿东北来说,玉米种植面积大,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收获时间差异不小。在黑龙江北部等寒冷地区,玉米 9 月下旬就可能开始收了;辽宁等相对暖和的地方,可能要到 10 月中旬。要是种的是早熟品种,收获时间还会提前,像生长期 90 - 110 天的早熟玉米,9 月中下旬就能上市;晚熟品种生长期 120 - 150 天,收获时间就会推迟。所以,东北的农户得根据自己种的品种生育期来定,要是实在拿不准,就问问当地农技人员。
南方稻茬麦区的小麦播种也有自己的特点。因为水稻收割时间有早有晚,小麦播期就得跟着调整。一般来说,水稻收割后,要尽快腾茬整地播种小麦,最晚别超过 11 月初。要是播种太晚,冬前积温不够,麦苗长不壮,影响来年产量。而且,南方气候湿润,土壤墒情好,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也得和北方有所区别,播种量相对少点,播种深度 3 - 4 厘米就行 。
所以,各地农户在参考大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要是对晚收晚种时间有疑问,最好去当地农技站咨询,他们能给出最贴合本地情况的建议,保准错不了!
玉米晚收期间,可不能放松警惕,病虫害防治一定得跟上。像青枯病,一旦发病,玉米植株就像被抽干了精气神,叶片干枯,茎基部发软,严重的直接倒伏,产量损失惨重。还有蚜虫,密密麻麻地趴在玉米叶片上,吸食汁液,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还会传播病毒病。所以,在玉米灌浆后期,要定期去田里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苗头,就得及时喷药防治。杀菌剂可以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杀虫剂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就行,按照说明书稀释,均匀喷施,把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 。
小麦播种前,种子包衣这一步可不能省,这相当于给种子穿上了 “防护服”。用吡虫啉 + 戊唑醇拌种,既能防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咬食种子,又能预防苗期的纹枯病、根腐病。拌种的时候,严格按照药种比例来,一般是 100 公斤种子用 600 - 800 克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 - 500 克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搅拌均匀,让每粒种子都裹上药膜。拌好的种子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千万别暴晒,不然药效就大打折扣啦。
今年气候整体偏暖,正是采用 “双晚” 技术的好时机。早收早种,看似省心,实则可能错过增产的好机会,不如跟着专家的指导,科学晚收晚种,把每一分光热资源都利用好。细节决定成败,在农业生产里,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和管理要点,就是丰收的 “密码”。只要大家认真落实,稳产增收就有盼头! (注:具体播期和管理措施请结合当地气候、品种特性调整,建议咨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获取精准指导。)
来源: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