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汝窑研学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产业赋能者”——南阳师范学院“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学员,一场以“釉现天青——问道汝窑文化研学之旅”为主题的深度体验活动,在这片承载着北宋皇家瓷韵的土地上拉开帷幕。
9月28日,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汝窑研学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产业赋能者”——南阳师范学院“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学员,一场以“釉现天青——问道汝窑文化研学之旅”为主题的深度体验活动,在这片承载着北宋皇家瓷韵的土地上拉开帷幕。
据了解,此次研学是高校培训项目新时代乡土文化能人“追溯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缩影。高素质农民培育班选择汝窑文化作为研学主题,正是看中了汝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价值——通过培育懂文化、会传播、能运营的乡土能人,为陶瓷产业输送“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在研学基地,学员们通过看工艺、学传承、悟价值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产业探源”。
从釉水调配到窑温控制,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天青釉呈现到“蟹爪纹、芝麻钉”的工艺细节,学员们直观感受“香灰胎”背后的泥料筛选技术、“满釉支烧”的精准控温智慧,解码汝瓷“极简美学”背后的产业技术密码。
在基地工艺师指导下,学员们亲手拉坯制瓷,从泥料揉练到轮盘成型,从指尖对泥性的感知到传统技法的实践,体会“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的匠心情怀,更理解了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
研学中,通过“汝窑与宋代经济”“现代汝瓷品牌打造”等微讲座,学员们从历史维度认识到汝瓷曾作为“皇家贡品”的产业地位,从现实视角探讨如何将“天青釉”的文化符号转化为文创产品、旅游商品,为陶瓷产业增值赋能。
“南阳师范学院将汝窑文化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既是对我们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的认可,更是为产业升级提供‘源头活水’。”大营镇党委书记李凯说。
从北宋官窑的“天青釉色”到新时代的“产业蓝图”,清凉寺汝窑研学基地正以一场场文化体验,为平顶山陶瓷产业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