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冠感染再抬头,这三类人急需重点防护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7 04:06 2

摘要:最近,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的经历,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被迫暂停巡演。这些消息让人们的神经再度紧绷,难道新冠又“杀回来了”?

最近,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的经历,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被迫暂停巡演。这些消息让人们的神经再度紧绷,难道新冠又“杀回来了”?

没错,根据中疾控发布的监测数据,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一路飙升至16.2%,连续三周在所有呼吸道病毒中位居榜首,把鼻病毒和流感病毒都甩在了身后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3.3%上升到了6.3%,同样连续多周排名第一。这数据的变化,就像一记警钟,敲醒了还沉浸在疫情已经远去的人们。

此次引发感染的主要是XDV变异株及其子分支NB.1.8.1 ,它们属于奥密克戎家族,是JN.1和XDE的“重组后代”。这新毒株就像个狡猾的“小怪物”,免疫逃逸能力变强了,哪怕之前阳过或者打过疫苗,身体里有了抗体,也可能再次被它“偷袭”成功。而且它的症状和感冒太像了,嗓子痛、低烧、咳嗽,甚至有的人毫无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加上它的传播能力一点也不弱,目前已经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有新加坡、泰国等地成为主流毒株,悄无声息地“攻城略地”。

从传播途径来看,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在商场、地铁、电梯这些密闭、人多、通风差的场所,飞沫很容易在空气中悬浮、扩散,一个感染者打个喷嚏,周围的人就可能“中招”;而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共用物品,也会增加感染风险;气溶胶传播则更为隐蔽,在一些特定环境下,比如医院的病房、卫生间,病毒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防不胜防。

为什么新冠会突然抬头呢?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指出,人群免疫屏障减弱是关键因素。上一轮大规模感染已经过去一年,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在慢慢消退,再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免疫防线就像年久失修的城墙,出现了不少漏洞。而且,从清明到五一,节假日里大家跨省出行、聚会聚餐频繁,人员流动大,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绝佳机会;春夏换季时,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本就是感冒高发期,也为病毒入侵提供了“温床”;XDV变异株症状轻微难察觉,很多人当成普通感冒处理,在不知不觉中就传染给了他人;长期未接种疫苗、未“阳过”或阳过已久者等免疫力下降人群增多,也让病毒有了更多“可乘之机”。

虽说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症状相对较轻,可能就是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但千万别掉以轻心,一方面它可能会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还可能在不经意间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特别是以下三类人群,一旦感染,很可能引发重症,必须重点防护:

1. 60岁以上老人:他们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感染新冠后,身体很难快速有效地抵抗病毒,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像肺炎、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

2. 有基础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基础疾病会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让身体的抵抗力大打折扣。感染新冠后,基础病可能会加重,治疗难度也会增加,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凶险。

3. 免疫力低下者:比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他们因为疾病治疗或器官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被抑制,几乎没有抵御病毒的能力,一旦感染新冠,重症风险极高。

面对卷土重来的新冠,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还没感染的人,居家要保持通风、注意清洁、认真洗手,外出尽量避开高危场所,在人群密集处或乘坐公共交通时务必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尽快接种加强针;已出现症状的人,要第一时间检测,阳性就居家休息,避免传播,症状严重赶紧就医;高风险人群,家中常备检测和监测设备,尽早干预治疗。

新冠感染再抬头,这不是在制造恐慌,而是在敲响警钟。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防护,尤其是上述三类人群,更要格外小心。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平安度过这次疫情小高峰。

来源:梦回汉唐风云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