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六婆”究竟指谁?原来我们一直误会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09:10 1

摘要:最早可追溯到元代文学家陶宗仪的《辍耕录》,书中,陶宗仪记录了当时社会上一些特殊职业的女性,并将其归纳为“三姑六婆”。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三姑六婆”来形容爱搬弄是非、喜欢唠叨的长辈女性群体,带着明显的贬义色彩。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在最初出现时,只是对古代特定职业女性的客观称呼,并无褒贬之分。

最早可追溯到元代文学家陶宗仪的《辍耕录》,书中,陶宗仪记录了当时社会上一些特殊职业的女性,并将其归纳为“三姑六婆”。

这些职业在古代社会分工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或婚丧嫁娶等事务相关。

随着时代变迁,部分职业的社会形象逐渐发生异化,这个词也慢慢带上了贬义,成为指代爱管闲事、传播流言女性的俗语。

“三姑”主要指的是从事宗教活动和占卜行业的三种女性,她们的职业带有较强的精神属性。

尼姑:即佛教女出家人,又称“比丘尼”,她们通常脱离世俗家庭,遵守佛教戒律,在民间拥有一定的宗教影响力。

道姑:道教女出家人,也称“女冠”,道教主张“清静无为”,道姑往往隐居于道观之中,也会应信众之请外出做法事,为人们祈求平安、健康。

卦姑:以占卜、算卦为职业的女性,卦姑凭借八卦、星象、面相或手相等技能,为他人解读命运、指点迷津,是民间较为常见的占卜从业者。

“六婆”则涵盖了古代社会中六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女性职业,她们的工作涉及婚介、医疗、商贸等多个领域。

牙婆:古代的中介从业者,主要负责买卖人口的中介事务,包括奴婢、妾室等的交易。

媒婆:专门为男女双方说媒提亲的女性,媒婆在婚姻缔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沟通双方家庭、彩礼嫁妆等事宜,是促成婚姻的重要桥梁。

师婆:又称“巫婆”,以跳神、驱鬼、治病为职业,她们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咒语,为人们消除心理恐惧,在民间信仰中具有一定地位。

虔婆:指开设妓院的老板娘,负责管理妓女、接待客人,职业性质决定了社会对她们的负面评价,这也是“三姑六婆”后来带有贬义的原因。

药婆:以卖药为业的女性,既售卖治疗常见病的草药,也售卖一些偏方、秘药,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一定保障,但也存在售卖假药的情况。

稳婆:即古代的接生婆,是负责产妇分娩的女性。稳婆需要具备丰富的接生经验,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帮助接生、处理产后事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姑六婆”所指代的职业大多已经消失,或者早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但由于部分职业(如虔婆、牙婆)在历史上常与不良行为挂钩,再加上文学作品对这些角色的负面刻画,“三姑六婆”的语义逐渐发生偏移。

从最初对特定职业的客观称呼,演变为对搬弄是非、插手他人事务的女性的贬义称呼。现如今,基本只用来形容过于唠叨、爱管闲事的人。

来源:印象黄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