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抖音10亿短剧基金的新闻,我顺手点开榜单,李沐宸、余茵、王格格仨人把热搜包圆。
“拍短剧的女演员,比外卖骑手还卷。
”
昨晚刷到抖音10亿短剧基金的新闻,我顺手点开榜单,李沐宸、余茵、王格格仨人把热搜包圆。
一个靠综艺回血,一个靠出海爆赚,一个干脆自己当老板。
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她们到底做对了啥,让全网心甘情愿掏钱包?
先说余茵。
《好一个乖乖女》国内10亿播放不算,TikTok两周干到3亿,评论区一水英文“where can I find the full”。
我以为是剧情多神,结果点开,套路还是老掉牙的“小白兔反杀”,但她把“乖”演成“扮猪吃老虎”,嘴角一压,观众自动代入被老板PUA的自己。
情绪到位,数据就起飞。
平台一看老外也吃这套,立马加钱推海外版,她一周分账400万,直接给同行上了一课:演技不够,情绪来凑,只要戳得够准,地球人都买单。
再说王格格。
去年还在演“被男主挖肾”的破碎感工具人,今年带着《破碎时光》杀回腾讯视频,拿下3000万投资,创短剧单项目纪录。
她聪明在没继续跟年轻妹妹比哭戏,转身做制片人,把“虐女”升级成“虐观众”——每集结尾留一个“如果你是她你怎么办”的钩子,弹幕集体破防。
钱和话语权一起攥手里,再也不用凌晨三点在群里抢通告。
李沐宸更绝。
《无限超越班》里被导师批“眼神飘”,转头回短剧圈拍《招惹》,演背德感小姨子,全网喊“三观跟着五官走”。
社媒互动1281万,比部分一线小花新剧开播还高。
她摸清一条铁律:长剧要守规矩,短剧要踩红线。
观众越骂,完播率越漂亮,品牌方越爱。
黑红也是红,在短剧里被验证得明明白白。
我蹲了三天组讯,发现她们仨能跑出来,全靠反着来:
——别人一年拍60部,余茵45部里只挑“能让女生爽”的剧本,爆款率50%。
——别人拼命炒CP,王格格直接拆CP,让女主独美,结果女性用户黏性飙升。
——别人怕负面,李沐宸主动认领“渣女人设”,直播带货让粉丝刷“姐姐渣我”,单场GMV破8000万。
平台也学精了。
抖音10亿基金第一条规则写着:女性向、情绪爽、可衍生。
翻译成人话就是——给姐妹造梦,给品牌卖货,给平台涨日活。
演员只要满足“三秒让人哭、五秒让人爽、结尾想转发”,就能分到钱。
于是AI换脸、数字分身全安排上,一个余茵同时拍五部,效率拉满,成本砍半。
以前轧戏要被骂,现在平台怕你不轧。
最离谱的是“姐弟恋”赛道。
徐艺真带00后小奶狗拍《年下男友》,5亿播放,弹幕齐刷“弟弟腰力真好”。
制片方连夜加更,把原本20集砍成30集,广告位从4个塞到12个。
观众边骂水边充钱,身体比嘴诚实。
我算了笔账,徐艺真单集片酬涨三倍,还顺手签下三部衍生互动游戏,躺赚版税。
短剧 actress 的尽头,原来是游戏NPC。
有人担心这么卷,质量会不会烂?
恰恰相反。
为了抢海外用户,剧组把电影级摄影机、实景民国别墅、甚至《甄嬛传》配音团队都搬来。
观众一边骂“土”,一边把《深情诱引》剪成4K壁纸。
土味和高级感同框,竟成了流量密码。
看完一圈,我算看明白了:短剧女演员的出圈密码只有八个字——“替观众发疯,替品牌赚钱”。
谁能在三秒内让屏幕外的你爽到或气到,谁就能拿到下一笔分账。
长剧看脸,短剧看胆。
胆子够大,破碎感也能砌成金砖。
卷到最后,拼的不是演技,是懂不懂女人到底在烦什么。
懂的人,已经用AI分身在全球数钱;不懂的人,还在横店等下一场宫女通告。
来源:云云侃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