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中的芦苇(散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1 08:18 1

摘要:夏日里,它们混迹于荷蒲之间,一味地疯长,绿得有些愣头愣脑,到底是不起眼的。而今,荷花早已谢了残妆,蒲草也恹恹地垂了头,唯有这一片芦苇,擎着满头的白絮,在寥廓的天地间,站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

水岸的芦苇,到了秋深时节,才算真正活出了自己的风骨。

夏日里,它们混迹于荷蒲之间,一味地疯长,绿得有些愣头愣脑,到底是不起眼的。而今,荷花早已谢了残妆,蒲草也恹恹地垂了头,唯有这一片芦苇,擎着满头的白絮,在寥廓的天地间,站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

风是它们唯一的知音,也是它们命运的导演。没有风的时候,芦苇丛是静默的,安详得如同一个古老的冥想者。银灰色的穗子低垂着,在秋日淡金的阳光里,泛着一种柔和的光泽。它们仿佛在回忆,回忆春日里如何从淤泥中挣出尖笋,回忆夏夜里如何与蛙声一同疯长。这静默里,有一种饱经世事后的从容。

然而秋风总是要来的。它从水面上掠过,不由分说地闯入这片芦苇荡。霎时间,整片苇丛便活了,动了,仿佛被注入了灵魂。芦苇们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它们朝着同一个方向,齐刷刷地弯下腰去,那姿态,不是屈服,而是一种隐忍的韧性。风穿过密密的秆子,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低音部的合奏,浑厚而苍凉。这声音里,有岁月的回声。

最动人的是那芦花。风起时,它们便挣脱母体,纷纷扬扬地飘散开来。每一絮都是一个小小的降落伞,带着一颗黑色的种子,轻盈得没有一丝重量。它们在空中打着旋儿,忽高忽低,忽聚忽散,像一群迷路的精灵,又像是一场无声的雪。有的落在水面上,随着波纹荡漾,开始了不知终点的漂泊;有的粘在行人的衣襟上,被带到远方;更多的,则落回泥土,等待来年的新生。这飘零,看似无奈,实则是一种壮阔的播种。

有渔人驾着小舟,从芦苇深处缓缓划出。船桨搅动着水面,也搅动着倒映在其中的苇影。那影子本是静的,被这一搅,便碎成了万千片银鳞,晃晃悠悠的,良久才能复归平静。渔人并不言语,只是默默地收着网,他与这芦苇,都是秋日水边最和谐的风景。

孩子们可不管这苍凉的诗意。他们笑着嚷着,折下长长的芦秆,挥舞着,惊起一群栖息的水鸟。或者小心翼翼地采下芦花,凑到嘴边,鼓起腮帮用力一吹,看那白絮如雪花般飞散,便开心得手舞足蹈。在他们眼里,芦苇不是悲秋的符号,而是好玩的玩具。这种天真,反倒给了这秋日的水边,添了几分暖意。

夕阳西下时,芦苇荡最美。斜光为每一根芦苇都镀上了金边,那银灰的穗子变成了暖茸茸的金色。整片苇丛在晚风中摇曳,如同一片流动的火焰。这光与影的魔术,短暂而辉煌,仿佛是大自然在冬日来临前,最后一次盛大的演出。

我总觉得,秋风中的芦苇,是有智慧的。它懂得弯腰,所以不会被折断;它懂得放手,所以能繁衍不息。它不与松柏争常青,不与花卉争艳丽,只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用最朴素的方式,演绎最深刻的生命哲学。

风又起了,芦苇再一次集体起舞。我站在水边,任那芦花沾满衣襟,心中没有悲凉,只有一种被净化的宁静。这秋风中的芦苇,它教会我的,是在顺境中静默,在逆境中坚韧,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活出应有的姿态。

来源:幸福的柴禾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