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张才千回:猎狼逐鹿 鏖战高山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1 07:00 1

摘要: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入大别山后,即实施战略展开。以第’1、第2纵队在大别山北麓之罗山、光山、商城地区开展地方工作,钳制敌军主力;第3纵队在皖西、第6纵队在鄂东地区分别展开。原来蒋介石错误判断我军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未料我军

猎狼逐鹿 鏖战高山铺

张才千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入大别山后,即实施战略展开。以第’1、第2纵队在大别山北麓之罗山、光山、商城地区开展地方工作,钳制敌军主力;第3纵队在皖西、第6纵队在鄂东地区分别展开。原来蒋介石错误判断我军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未料我军是重回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刘邓大军完成战略跃进任务到达大别山,上震武汉,下慑南京,瞰制中原,虎视江南,使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大为惊恐。为防止我在大别山立足生根,蒋介石急调23个旅的兵力,妄图乘我立足未稳,驱逐我出大别山。

9月底,敌人集中兵力合围大别山北麓之商城、经扶(今新县)、罗山地区,企图寻歼我主力。刘、邓首长遂组织了商城、河凤集战斗,击溃了滇军一部,在商城以西之中铺,歼敌1个团,这样就把敌军主力全部吸引在豫东南地区。接着采取金蝉脱壳之计,除留少数部队继续迷惑敌人,开展地方工作外,野战军指挥部则甩开了敌人,率第1、第2两个纵队主力及我中原独立旅,进入鄂东与6纵会合。

当时我任中原独立旅旅长。出鄂东时,我旅奉野司命令,于10月1日以快速奔袭之手段,克经扶县城,毙伤敌伪县长李建刚以下百余人,俘敌保安团长黄古儒以下360余人,缴获各种枪420余支。10月4日,为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便于大部队实施机动,建立巩固的鄂东根据地,刘、邓首长又命我旅攻克黄安县城,一举歼灭敌鄂保第20团,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接着我旅乘胜继续向南扩展,配合2纵攻克歧亭,协同1纵歼灭李家集敌军1个团。刘邓主力直逼黄冈、蕲春、广济、黄梅等沿江诸县,“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标语比比皆是,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纷纷龟缩于武穴、蕲州、小池口等沿江据点,四处告急,嗽傲待援。蹲在庐山的蒋介石,惟恐我军渡江南进,急调海军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大小舰只30余艘,封锁江面,日夜巡逻;将驻防九江之青年军第203师和新7旅,星夜用军舰运至江北薪州和小池口,妄图以水陆联防,阻我渡江,迫我背水作战。

高山铺战役前夕,在蕲春县境之内,发生过两次前哨战斗。

一次是9月21日我6纵第18旅旅长萧永银同志率其所部之第54团全部和第52团之1营,在高山铺东北60公里处的柴山地区,与寻我主力作战之桂系主力张淦之整编第7师遭遇。敌整编第7师野战、山地运动战的战术动作均十分熟练,各级指挥员中不乏多谋善断之辈,且其对大别山一带的地形相当熟悉。而我6纵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勇猛善战的佼佼者。但素未交兵,两不相习,双方一接触,我第18旅即先敌展开,先敌开火,然而对方的冲击也相当猛烈快迅,战斗愈打愈激烈,第54团在柴山连笋击退敌人8次冲锋,敌人虽尸横遍野,但冲击的势头始终不减。20日拂晓张淦又亲率7师之第171旅和第172旅1万余人,赶来决战。因寡不敌众,萧旅乃用小分队暴露示形,沿白洋沟大路向皖西方向佯遁,诱敌出英山,入安徽,我第18旅则隐蔽地撤出战斗,进入稀水,张淦部深信不疑地跟着我一股小分队进入皖西,此时薪春一带即无敌军主力。这次战斗对第18旅来讲,虽然是一次消耗战,但却为尔后的高山铺战场的左翼消除了威胁,并提供了最佳的作战时机。

另一次是敌装备精.良的青年军第203师在蕲州登陆以后,派其第6团由蕲春县伪保警大队1中队带路北上潜河,建立江防远支撑点,扼制当地游击队的活动,准备与整编第40师搞“会师联防”。此时我旅正奉1纵首长命令,向南前出到蕲春竹瓦店、关沙河一带,隐蔽监视敌第203师,阻敌北上,以掩护主力在蕲(春)、黄(梅)、广(济)等地筹粮、筹款,筹集棉花、布匹,以解决冬装等问题。当游击队向我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我决定抓住战机,在运动中歼灭该敌,以挫其威。10月21日上午12时许,敌行至长岭岗一带,遭我当地游击队白玉清部的阻击。敌被诱至竹瓦店附近,又受到我埋伏于这一狭长丘陵地带部队的突然夹击。敌懵头转向,顷刻间溃不成军,丧失了整体的抵抗能力。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我歼敌1个团部另1个整营和保警中队一部共700余人,缴获一批美式装备,击毙敌团长。仅保警大队1中队因地形熟悉,带领青年军一部分逃跑。此次歼灭战,打击了敌第203师的气焰,震慑了敌人,使之不敢贸然北进,这样又斩断了尔后东进的敌第40师的右翼,使之完全陷入孤立无援、孤军冒进的境地。

这两次战斗,改变了蕲春地区的敌我态势,扫除了后来进入高山铺地区敌人的左右掩护部队,为高山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高山铺战役是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实施战略展开的过程中,为寻机歼敌,在无后方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歼灭战。

我主力进入鄂东后,乘虚连克团风、烯水、英山、武穴等重要城镇,控制了长江北岸达300余里。在庐山的蒋介石惊恐万分,惧我再行跃进,渡江南下,遂急令其对我盯梢跟进的第40师及第52师之第82旅,由烯水进至薪春,沿公路向广济进犯,阻我渡江。

在蒋介石严令驱策下,敌第40师辖第39旅(欠1个团)、第106旅,连同第82旅共有5个步兵团,不顾其失去左右掩护及支援部队的情况,骄傲无备,孤军冒进。刘、邓首长立即捕捉到这个歼灭该敌的战机。说实在的,当时我们野战军十分需要打一个较大的歼灭战,以打击敌人的气焰,便于开辟、巩固大别山根据地。可是我们也有许多困难,如我军刚进大别山,群众尚未充分发动,后方供应没有保证,伤员安置极为困难;部队的重武器装备,在过黄泛区时大都甩掉,火力已在相当程度上减弱了;除了我旅外,大部分都是由平原到山地、从北方到南方,生活不习惯,地理不熟悉,部队缺乏山地作战的经验等。虽然困难很多,但刘、邓首长的决心是:这一仗必须打好,否则就会影响部队的士气和大别山工作的展开。

根据以上情况,为更有把握地以小的代价歼灭该敌,在敌由烯水向广济开进时,野战军司令部一面指示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率有关干部到现场察看地形,准备战场;一面制定战役计划,集结部队,组织战勤保障,准备歼敌,并密切注视周围敌情的变化。10月25日,敌进到蕲春东北的潜河镇(新县城所在地)地区。此时,周围敌情无变化,野战军司令部已完成了战役的准备工作,决心在敌必经的对我极为有利的高山铺、清水河地区,以预设伏击战之手段,歼灭该敌于运动中。

高山铺位于东达安庆,西通武汉的公路线上,西南距薪州镇40里,西北距潜河镇15里。高山铺战役的作战地境,西起十里铺,东至洪武恼鄂皖公路的蕲(春)广(济)线段,西由十里铺的狭口进入,中经高山铺、清水河,然后到东界岭、洪武恼。公路两侧,山峦重迭,森林茂密。自东而西,北有洪武垴紫玉山、娱蛤山、麻寅山、牛角地、父子坳、马骑山;南有高阳山、茅庵山、簸箕尖、豹子头、大旺寨山、独山;前有东界岭、洪武恼,后有虎形地。南北对峙,东西紧锁。形成长十四五华里、宽二三华里不等形的狭长山谷。

高山铺之名,始于南宋。宋在潜河、高山铺附近设罗州城,古称“全楚锁钥,皖西屏障,江右藩篱”。公元1221年,宋蕲州知州李诚之组织罗州城保卫战,以三千之众抗击十万金兵,血战25天,因寡不敌众而致败。自此,高山铺一带,猎狼逐鹿,史书多有记载。1361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铜宝山,明朝以后遂将铜宝山改为洪武垴;1636年张献忠与明将大战于高山铺;1853年太平天国与清军在高山铺地区进行过数次争夺。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与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部,在薪春展开百里大战,于高山铺、东界岭一带激战了3昼夜,吴军大败。1938年,中国抗日将士,在东界岭、洪武恼一带抗击日军达42天之久。如今,刘、邓首长运筹决策,就在这险阻要地,适势、适时、适情、适机地布下了袋形阵地。

10月20日,敌第40师及第82旅由麻城赶至团风,尾我野战军东下。第40师原系西北军,后被蒋介石分化编入中央嫡系,有部分美式装备,是一支所谓“精锐”部队,有一定的战斗力,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途中,该敌一路“护送”,十分骄横嚣张。25日敌进至薪春东北之潜河镇地区,接近了我预伏地域的边缘。为歼灭敌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野战军司令部沿我预展开地区北侧东进,21日进入薪春张家垮山区。刘司令员策杖登上三角山时,微笑着对大家说:“这一带正好打仗,能攻能守。"23日,传来华北清风店大捷的喜讯。刘司令员在祝捷大会上宣读了贺电:“我们将以新的胜利向你们祝贺,向中央报捷”,以预示我军即将投入新的大战。

24日,野战军司令部作好了一切战役部署:以1纵、6纵为第1梯队,由1纵首长统一指挥,完成对敌之包围,并置重点于北面及南面。电令:攻克武穴之1纵主力回师北上,按预定计划于26日拂晓前,隐蔽地进至高山铺以东及东北、东南地区,构筑工事,完成伏击准备;6纵由黄冈县东北之上巴河、杨家祠堂地’区,26日进至烯水之洗马贩地区,尾敌东进,阻敌西溃,并侯敌进入1纵包围圈后,在敌背后发起攻击,锁住“袋口”,同时派出一支先遣部队与敌保持接触,阻击敌人,迟滞敌人,保障我部队向心集结的时间,随时准备占领有利地形,作为纵队主力锁“口袋”的进攻出发地;3纵抽4个团,南下蕲春张家垮地区,主力留皖西,积极活动,钳制桂系整编第7师、第48师,防止其增援高山铺;2纵限26日前,迅速集结于黄梅西北后山铺地区,与3纵的4个团为战役预备队;鄂豫军区部队,包括6纵抽调的搞地方武装的第48、第51、第53团在稀水县、罗田县及麻城县之宋埠一带,牵制西线敌军,阻敌汉口方面的增援。战役发起后,为靠前指挥,野战军司令部25日移驻高山铺东北40里蕲春以北的胡凉亭。兵法云:阵而后战,兵法之常。但运用之妙存乎在心。刘、邓首长这种把任务、地形、敌情、我情和时间,五种要素综合估计,考虑得十分周密。这真是个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战役部署,是个十足的“铁口袋”。

我中原独立旅归1纵指挥,我们的作战地域是公路的南侧茅庵山、簸箕尖、大旺寨一线,正面不太大。因此,我加大了纵深配备,把1团配置在茅庵山,4团配置在大旺寨一线,并抽调两个团的各一部,作旅的预备队,使旅的整个阵地呈倒“品”字形。但前沿的部队则是前三角梯次纵深配备。一线阵地前沿,第1、第4团各配置1个连,扼守在两个前出的高地上,像两只铁拳,既可以单独抗击敌人,又可以互相策应。旅预备队放在隐蔽和便于机动的位置上。

我部署完毕后,各团趁黑构筑工事,立即开挖简单的掘开式堑壕、炮兵阵地、机枪掩体和交通堑壕等。并派出一支侦察小分队,化装成地方游击队运动于高山铺以西、三家店以东的公路两侧,准备牵“牛鼻子”,让敌人不疑于我,无备于我,以达成战役的突然性。

各纵队遵照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将分散在二三百里地区内从事建立政权、筹办冬装等工作的部队迅速集中,并按指定的作战地域作快速向心集结。

26日晨,大雾弥漫,夹杂毛毛细雨,能见度很低,观察十分困难。敌第82旅从潜河镇,第40师从三家店先后出动,成3路纵队,沿公路向东疾进。由我旅第4团9连化装的地方游击队,着杂色服装,持“汉阳造”、“老套筒”之类的旧武器,在七里桥西南方一带的丘陵地区,开始同敌第82旅先头部队接触。在运动防御中,我部故意示弱,打打退退,退退打打,胶着不离,纠缠不放,欺骗迷惑敌人。敌人真以为我是一小股骚扰他的游击队,因此,跟进的速度非常之快,骄傲得连行军队形都没有变换,跟着我小分队钻进了我军预设的“口袋”里。

上午9时,敌第82旅现有部队被诱至高山铺地区,此时我1纵第1旅第2团刚好赶到,占领了麻寅山至洪武垴一带制高点,警戒部队便与敌人接触,敌仍认为我是少数阻击部队掩护主力转移,故仅以少量兵力控制公路两侧的零星小高地,主力继续向东前进。他们派出两个排的兵力去抢占洪武墙,企图轰走我军,扫清其前进路上的障碍,但在我自动火器的猛烈射击下,两个排几乎全部报销。

10时许,敌第40师越过第82旅,气势汹汹、毫无顾忌地向清水河拥过来。敌第39旅第115团在炮火的掩护下,猛烈冲击洪武脑和东界岭。守卫在洪武垴上的我第1旅部队在这块狭小的高地上与敌进行了反复的白刃格斗,战斗激烈异常,终于把敌人压了下去。东界岭在我坚守分队被敌打光的情况下,一度被敌1个连占领,越过我之伏击圈,但我英雄的1旅指战员,以勇猛的反冲击,白刃格斗,又把敌人消灭在东界岭,并重新占领了东界岭,彻底封闭了伏击圈的口子。这样洪武墒北立,东界岭南峙,像一把铁钳,紧紧掐住公路的咽喉,使敌难逃灭顶之灾。

此时,我各路部队都在紧急地向战区开进中。

在第40师惊恐之际,敌武汉行辕发来急电云:“据飞机侦察,潜家河周围二三百里,无共军主力,高山铺最多只有共军一个旅,可以放心大胆前进。”蹲在薪州镇的敌第40师师长李振清(绰号李铁头,是到武汉行辕接受任务乘船赶往蕲州的),用报话机催促他的部属说:“国难之秋,要效忠党国,加速前进,到武穴见面。”他在报话机里的讲话,急躁、吼叫,在我们的报话机里也听得清清楚楚。敌人的军事行动,全部彻底的暴露给了我们,使我们做到了知敌制敌,克敌制先。

11时许,敌人用飞机和各种火炮,对洪武垴和东界岭的我军阵地,实行狂轰滥炸,把两个小山包的地皮翻了个个儿,接着用成连成营的兵力猛攻洪武垴,企图用火力消灭我军。我洪武墒的部队全部牺牲以后,后续梯队又登上洪武墒,用手榴弹、刺刀把敌人赶下去。后来敌人几乎像输光了的赌徒,竟用成团兵力往上拥,我则利用有利地形,以轻重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对敌实行火力绞杀,战斗十分激烈。

12时左右,敌人见正面冲击难以得手,即张开两翼迂回夺路。左翼以1个营的兵力向洪武恼北侧迂回,企图柑击我之侧背,当即遭我守备在紫玉山的部队的迎头痛击;右翼则用1个团的部队向我旅1团阵地茅庵山出击。敌人在冲击前炮火准备时,使用了美制化学炮弹,这种炮弹爆炸后,产生高温,连土都能烧得冒黄火。我军指战员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压倒了敌人的炮火优势,连续击退敌人3次轮番冲击,在敌刚要组织第4次冲击时,我1营2连指导员田希厚组织反突击分队,以勇猛突然的战斗动作将敌压至山脚。在反冲击中,我1营副营长、老红军战士、延安开荒时的劳动模范刘全清同志英勇牺牲。多么好的一位同志!多么优秀的指挥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在对日作战的中原战场上,全清同志参加了千百次浴血战斗,都幸存下来,却把一腔鲜血洒在了鄂东大地上。他加铮铮铁骨,凛凛英躯,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浮动。

敌人两翼出击受挫以后,才大梦初醒,知道已陷入我军重围。用报话机向呆在薪州的师长李振清呼叫:“共军越打越多,远远不止1个旅,眼下我们已经四面受击,处境十分困难,伤兵遍地都是,伤痛喊叫声、哭泣声,对士气影响甚大。”敌人恐慌了,骄傲之气尽扫。李振清懊丧地回话:“那就力争向南突围,赶到蕲州过夜。”

下午2时许,敌第40师出动其“王牌”第106旅的第318团,向茅庵山西南侧山势低缓的簸箕尖寻找南逃缺口,企图撕破“口袋”,夺路逃生,并集中炮火猛轰我旅4团据守的阵地,顿时第4团3连阵地上炮声隆隆,烟尘滚滚。经过一阵疯狂的毁灭性的轰击之后,敌即成连、成营的集团冲锋。坚守在前沿阵地上的我第4团1营3连,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连长张元杰勇敢机智地组织全连,用短兵自动火器、集束手榴弹、刺刀把敌人打了下去。正当我战士抢修掩体时,敌人的炮火又雨注般的射来。随着炮火延伸后,敌再次一窝蜂地冲上来。我第1团前哨阵地,见势也用密集的火力向敌侧射,用交叉火力支援第4团。敌为了压制我第1团前哨阵地的侧击,又把成串的炮弹倾泻在第1团的阵地上。一颗炮弹竟落到我的身旁,翻起的尘土盖满了我的全身。攻打我第4团3连阵地的敌人,后面跟着督战队,其第1梯队被打掉,第2梯队上;第2梯队被打光,后续部队再上,进行轮番突击,作垂死挣扎。我3连战士,则愈战愈勇,毫无惧色,全连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猛打猛拼,寸土不让。有些重伤员还利用生命最后一息扣动着扳机,向冲到阵地上的敌人射击。战士李金山,当敌人冲到离他十几米时,他突然大吼一声,跳出堑壕,左手抓着打红了的枪筒子,尽管枪管烧焦了他的手,滋滋地冒着青烟,仍忍着剧痛,猛烈地向敌人扫射过去,敌人齐刷刷地倒下了一片,但他也倒在血泊里,英勇地牺牲了。我军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敌人所不具备的,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

26日黄昏,6纵的先遣部队抵达预定阵地,一部控制公路北侧的马骑山;一部占领公路南侧的李家寨,堵住了敌人的退路。蜷伏于高山铺的敌第82旅见东进、南突受阻,便想丢下第40师回窜谛水县城,固守待援。但上午走过的路,此时已被我6纵所扼,刚到高山铺的朱坳口,突然遭我迎头阻击,被压回高山铺谷地。

敌岁重创后除以小股与我争夺外,大部被迫猬集于隐蔽性差的公路两侧的小山包后,其进攻体系已被打烂。敌第40师在绝望中反复向武汉、蕲州、九江的上司呼叫,要援兵,要粮食,要飞机,准备天亮再突围。身在蕲州的敌师长李振清,多次恳求青年军第203师师长派兵接应,但他因竹瓦店之战余悸未消,未敢妄动。

26日晚,敌人已处于粮尽弹绝,救援无望之境地,因此采取了极其毒辣的“杀民养军”手段,窜入民房翻箱倒柜,劫掠财物,把粮食抢光,牛、猪、羊、鸡、鹅、鸭全部吃光,把门、窗、梁、擦拆下来做工事,并强迫当地群众上前线送弹药,有不从者就地枪决。敌人穷凶极恶,企图作最后挣扎。

26日深夜,我前线指挥部根据野司作战计划,部署总攻。以现有兵力继续加强对麻寅山、洪武垴、高阳山、大旺寨、马骑山等要点的控制,防敌突围逃跑,待参战各旅主力全部部署完毕后,再行分割清水河与高山铺之敌,各个歼灭。具体部署是:1纵之第1、第2旅分别从东、东北和东南3个方向向清水河之敌进击;第19旅从高山铺以北,中原独立旅从高山铺以南,同时钳击高山铺之敌第82旅。

实行分割后,协助6纵将敌歼灭。拂晓前,6纵主力已用7个团的兵力,在西线组成了马蹄形包围圈;2纵的第4旅迄夜已进到清水河东南之广济县境的许家铺、新屋湾地区待命,准备随时投入战斗。总攻时间定在27日上午11时30分。

杨勇司令员打电话征求我旅与第19旅共同分割、钳击高山铺之敌的意见,我向杨勇同志表示:“完全同意首长决定。”

当敌第40师得知第82旅西窜受阻,后路已断,乃组织一批“敢死队”,猛攻我大旺寨西侧山头,妄图掩护主力向南突围。刚进入李家寨一线,恰逢我6纵第18旅旅长萧永银带着第54团赶过来。萧发现乱糟糟的敌人像个大鸭群在谷底滚动,前面有五六百人保持战斗队形像在闯路,他当即命令第54团:“敌人要突围,冲上去,与敌人混战,用刺刀、手榴弹,把敌人的‘敢死队’搞垮。”第54团全体指战员像猛虎一样扑向敌人“敢死队”,投入决战性的拼杀,与敌“滚个子”,拚刺刀。不到40分钟,敌“敢死队”全部被我击溃。此时我6纵第17旅也赶到南线’,占领了独山。至此,我军在前沿阵地上形成了17个团对敌5个团的压倒优势。

27日上午7时,敌7架飞机临空投弹射击,空投弹药、食品、医药,我军用步、机枪从四面八方向敌机射击,1架敌机被据守在茅庵山我旅1团击中起火,坠毁在洪武垴西南山角的周家塘。

上午8时,杨勇司令员给我打电话说:“接受6纵建议,准备把总攻时间提前到上午9时整。”并征求我有何意见。我表示完全同意前线指挥部的决定。出击前因敌之火力过分密集,我旅政治部主任邝铁同志在簸箕尖西侧伍家湾山鞍部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全旅上下无不为之震怒。当上午9时紫玉山前线指挥所升起3颗红色信号弹时,我旅从茅庵山、簸箕尖、大旺寨分别向高山铺方向出击,向敌纵深突贯。同时我东西两线主力从四面八方压向清水河、高山铺,冲向被围困的敌群,我军以高制低,势如破竹。敌人像受了伤的野兽,东冲西闯,南逃北遁,人仰马翻,争相逃命,有些溃兵被撞倒,来不及站起来,就被骡马活活踩死,枪炮声、杀声、呐喊声,震山撼岳。轴重、骡马、大炮、机枪、弹药扔得遍地皆是。残敌向高山铺西南溃逃,我军乘胜追歼,在我四面八方围击之下,余敌被赶至高山铺西南烂泥及膝的水网稻田地带—石丘垄,全部放下了武器。

下午2时,战斗全部结束。此役,我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两天的时间内共歼敌1个师部(整编第40师师部),3个旅部(第39旅、第106旅、第82旅)及5个团,共1.26万余人;击落敌机一1架;缴获各种炮70门,轻重机枪375挺,掷弹筒52个,长短枪4461支,子弹40余万发,骡马172匹,及大批军用物资。仅我旅即俘敌2500余人。我军伤亡800余人。

这次战役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与鄂东广大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

战前刘、邓首长于10月3日在薪春县张家谤区范湾召见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书记易鹏同志,当面布置了支前任务。战斗打响后,鄂皖边中心县委依靠两个月来初步建立的地方工作基础,组织了数千名民工和1700余副担架,冒着枪林弹雨,积极支援大军歼敌。战斗刚结束,又连夜将伤员转送到野战军临时后方医院,并组织沿途群众,送茶水,献食品。伤员每到一处,群众的慰劳品便络绎不绝的送到子弟兵身边,直到40月30日还有群众抬着猪肉、牛肉、大米、白面、鸡蛋等送到临时后方医院。所谓后方医院,也只有几个医护人员组成。伤员安置在群众家中,称他们为“收养户”,平时送药、换药、生活护理、洗伤口、洗血衣、喂茶饭、接大小便等,都由群众包了下来。当有的医院遭到敌人袭击时,都是由“收养户”和群众及时转移伤员。为了掩护伤员,许多群众遭敌严刑拷打,从不暴露真情。这真是军民情深,如胶似漆,我们打仗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去打仗。

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情绪,为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接着很快在大别山区建立了17个爱国民主县政府,区、乡政府亦渐次成立,贫农会、民兵、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汇成军民联合战斗,埋葬蒋家王朝的怒涛。

(1988年1月)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