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天晚上,闺蜜给我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我又跟我儿子吵翻了!我说的一切都是为他好,他怎么就是不听呢?”
我讲的全是真理,孩子却当耳边风!真相扎了无数父母的心
你越正确,孩子越叛逆?背后的秘密藏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前天晚上,闺蜜给我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我又跟我儿子吵翻了!我说的一切都是为他好,他怎么就是不听呢?”
原来,她儿子沉迷游戏,她忍不住讲了一堆大道理:“玩游戏能当饭吃吗?看看隔壁家小明,天天学习,你呢?”
结果儿子砰地关上门,留下一句:“你永远不懂我!”
这种无奈,是否也正发生在你身上?
为什么你的金玉良言,孩子却当成耳边风?
真相可能让你吃惊:不是你的道理不对,而是你讲道理的方式出了问题。
古人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不是孩子不想听,而是你的话根本没有进入他的心里。
心理学家们做过研究,发现了一条残酷的真相——人们对信息的接受,55%来自表情和肢体语言,38%来自语气语调,只有7%来自说话的内容。
当你板着脸、叉着腰,用命令的语气说出百分之百正确的道理时,孩子接收到的93%的信息都让他想逃跑!
三招让孩子从“充耳不闻”到“言听计从”
第一招:先安抚情绪,再处理问题
邻居王姐分享过她的转变经历。以前,看到女儿写作业拖拉,她会立刻发火:“作业都写不完,还有脸玩?”
结果女儿要么哭闹,要么磨蹭得更厉害。
后来她改变了策略。看到女儿焦虑不安时,她会说:“是不是作业有点难?需要妈妈帮忙吗?”
奇迹发生了——女儿的抵抗情绪明显减少,甚至会主动和她讨论难题。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心门才会向你敞开。
第二招:用故事代替训斥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对你的大道理左耳进右耳出,但对童话故事却过耳不忘?
大脑天生喜欢故事,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
想让孩子明白诚实重要?与其唠叨“撒谎不是好孩子”,不如讲讲匹诺曹的故事。
希望孩子懂得坚持?不妨聊聊马云三次高考的经历。
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
第三招:把命令变成游戏
心理学有个有趣发现:人都讨厌被命令,却喜欢做选择。
“快去收拾玩具”可以变成:“我们来比赛,看谁先把积木送回家!”
“必须吃青菜”可以改成:“你想先吃西兰花战士,还是胡萝卜卫士?”
这种“有限选择”既给了孩子自主权,又不偏离你设定的边界。
最高明的教育,是让孩子感觉不到被教育
《道德经》有言:“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习惯。
我认识的一位智慧妈妈,冬天女儿不肯加衣,她没有强迫,而是让女儿亲身感受寒冷。第二天,不用提醒,女儿主动穿上了厚外套。
一次轻微的感冒,换来一生的教训——这笔交易,值!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场胜负之战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而是帮助他成长为有主见、能明辨是非的人。
就像放风筝,线拉得太紧,反而容易断;适度放手,它才能飞得更高更稳。
下一次当孩子不听你的话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还是真的想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的“不听话”,也许正是他成长的开始。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育儿心得!
来源:无序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