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咚咚咚咚咚……”9月30日8时36分,吴桥杂技大世界内百鼓齐鸣,精彩演出唤醒了整个园区。身着古装的杂技艺人们,在街巷间舒展身姿,顶花坛、耍中幡、蹬大缸,带领游客穿越时空,重温老吴桥人撂地摆摊、闯荡江湖的场景,干净利落的身手,赢得游客阵阵喝彩声。
“咚咚咚咚咚……”9月30日8时36分,吴桥杂技大世界内百鼓齐鸣,精彩演出唤醒了整个园区。身着古装的杂技艺人们,在街巷间舒展身姿,顶花坛、耍中幡、蹬大缸,带领游客穿越时空,重温老吴桥人撂地摆摊、闯荡江湖的场景,干净利落的身手,赢得游客阵阵喝彩声。
眼前的热闹场景是吴桥杂技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生动缩影。吴桥杂技曾经靠艺人们闯江湖名扬天下,如今它已蝶变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传统技艺赋能区域经济、激活产业新动能的特色发展之路。
江湖大剧院内,杂技剧《江湖·秀》将杂技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以创新姿态演绎千年技艺的焕彩新生。
“不到十年时间,变化真是太大了!尽管来之前看过一些景区的小视频,但亲身体验一番还是令人惊叹。”山东青岛游客吴志刚2018年曾到吴桥杂技大世界游览,他说,“以前室内演出是普通圆形舞台,杂技节目多是简单的顶碗、车技等。如今江湖大剧院的节目,不仅绝活儿多,还把音乐、舞美、声光电技术融入其中,杂技表演更好看了。”
“随着景区设施、环境不断改造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导游部经理张玲介绍,1993年11月,吴桥杂技大世界建成开放,通过丰富和完善旅游业态和演艺内容,这里已成为一座集民俗参与、非遗体验、博物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杂技主题乐园。除了日常表演,景区还充分利用节假日,推出“开城仪式”“百戏大舞台”“新江湖八大怪”等旅游品牌,举办新春非遗庙会、江湖之夜灯光秀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线上线下覆盖受众超千万人次,让杂技文化在轻量化、强互动的叙事场景中得以更好传播。2024年,吴桥杂技大世界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2.34%。
如织的游人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催生了一家家各具特色的民宿。
“不好意思,‘十一’假期的客房都订满了。”9月29日,吴桥县桑园镇小第九村村民李延霞正在自家民宿“园趣小院”打扫房间,准备迎接客人到来。
2019年,李延霞投资60万元将自家小院改造为民宿,2021年开始营业。小院距离吴桥杂技大世界不到一公里,游客步行2分钟就能到刁家班杂技小院观看表演,还能尝试抖空竹、耍手绢等杂技技巧,沉浸式体验“杂技之乡”的动人魅力。
从传承千年的非遗魅力,到运河岸边的诗意栖居,吴桥民宿以文化为魂、生态为韵,让“到此一游”变为“在此慢游”,绘出一幅“住得下、记得住、带得走”的文旅融合新画卷。吴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俊红介绍,如今,桑园镇沿京杭大运河打造了30家特色民宿。这些民宿各有亮点,有的聚焦杂技文化展示,有的深耕农耕民俗体验,有的主打运河生态风光,共同串联起“杂技文化+运河生态+乡村民俗”的文旅链条,不仅成为吴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更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以举办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契机,吴桥县高标准打造博物馆、剧院、酒店等多业态吴桥杂技主题综合产业园区,推动杂技跨界融合,带动吴桥杂技产业化发展。
走进被称作“杂技文化方舟”的吴桥杂技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吴桥杂技文化艺术展以角抵肇源、百戏繁衍、九籍吴桥、蔚为大观、行俗薪传、艺兴百业、五洲同台七个单元,展现吴桥杂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本届杂技节的主场馆,吴桥东方杂技城不仅承担着本届杂技节赛事场馆的重任,未来还将作为杂技教学实训的重要基地;吴桥杂技幻乐城融合了舞台、游乐、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元功能;吴桥云瑧金陵杂技酒店以其鲜明的杂技文化主题,为游客提供了集住宿、餐饮与杂技艺术观赏于一体的独特文旅体验。
如今,吴桥县由杂技带动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杂技道具研发、演艺装备制造等衍生产业持续发展。
从大运河畔的撂地技艺到享誉中外的“文化名片”,从单一的杂技表演到“杂技+”的多元生态,吴桥杂技不仅是承载乡愁与记忆的非遗瑰宝,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河北日报记者 肖煜)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