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老人的“夺命坎”?医生温馨提醒:注意这5点,平安度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1 07:00 1

摘要:一到秋天,门诊里来得最多的,除了感冒咳嗽的,就是一拨接一拨的老人。不是心口疼、喘不上气,就是突然头晕摔倒,甚至有的家属一脸茫然,说“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人不行了”。

一到秋天,门诊里来得最多的,除了感冒咳嗽的,就是一拨接一拨的老人。不是心口疼、喘不上气,就是突然头晕摔倒,甚至有的家属一脸茫然,说“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人不行了”。

你别不信,秋天对于老年人来说,确实是个“坎”,而且是个挺大的坎。不是吓唬你,这不是迷信,是医学上真有根据的。

秋天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气温忽冷忽热,很多慢性病在这个时候像约好了似的,一起“犯事儿”。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那可是老年人健康的头号“刺客”,一旦中招,轻则住院,重则可能命都保不住。你要问为啥秋天容易出事?咱就从头说起。

夏天热,血管扩张,血压一般比平时低点,人反而觉得舒服些。可一到秋天,天一凉,血管收缩,一下子血压就蹭蹭往上涨,心脏就跟马达似的得加倍工作。

这时候如果本来就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衰,那可就危险了。有研究表明,秋冬季节心梗、脑梗的发病率比夏天高出三成以上,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着挺好”的老人,最容易让人掉以轻心。

你想啊,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平常不爱说话,吃饭也没啥胃口,走路慢吞吞的,家里人都觉得这就是“年纪大了”,其实可能早就有心衰的苗头了。

等到秋风一吹,冷空气一来,血压一高,心脏一吃不消,说不准哪天晚上睡着睡着就没醒了。我们在临床上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时候家属都追悔莫及,说要是早点重视就好了。

除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也是秋天的“重灾区”。你看这天一干,空气里的湿度低,鼻子干、嗓子疼、咳嗽加重,哮喘、慢阻肺、肺气肿这些老毛病统统复发。

特别是有些老人晚上睡觉不开窗,屋里空气不流通,早上起来一阵剧烈咳嗽,整个人都虚脱了。有时候还伴着发烧,做个CT一看,肺炎都发展了。

你想啊,老年人的免疫力本来就差,肺功能退化得也快,一场感冒就能拖垮整个身体。

说到免疫力,秋天的“干燥”可不只是让你皮肤起皮,它是从里到外的“干”。《黄帝内经》早就说了:“秋燥伤肺”,中医讲“肺主一身之气”,肺一虚,整个身体就像没了发动机。

你看那些秋天一变天就发烧拉肚子的老人,其实根子就在这。肺气一弱,抵抗力就差,细菌、病毒就趁虚而入。

这个时候,除了多喝水,家里可以熬点梨水、银耳汤,不求多名贵,关键是润肺生津,别让身体“干”垮了。

还有一点你可能没注意,秋天人的情绪也容易出问题。秋风一起,万物萧条,很多老人会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有的甚至出现了抑郁倾向。

我们在社区义诊时常常遇见一些独居老人,说不上哪不舒服,就是心里堵得慌,也不想吃饭,不爱说话。

其实这是“秋季情绪障碍”的表现,国外也有叫“季节性情感障碍(SAD)”的说法。老年人对环境的变化感知更敏锐,阳光一少,脑子里分泌的血清素也跟着减少,情绪就会低落。

你以为“抑郁”是年轻人的专利?错了。老年人的抑郁症常常被误以为是“老糊涂”或者“性格问题”,其实很多老人长期处在情绪低谷中,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食欲变差,这些都不是“自然老去”,而是疾病的信号。

我们在做心理评估时发现,很多老年人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情绪有问题,觉得“矫情”,但实际上一旦干预得早,完全可以改善。

再说说饮食。秋天是个“贴膘”的季节,很多老人家觉得夏天吃不下,现在胃口开了,就开始大鱼大肉地补。结果呢?血脂升了,血糖高了,胰岛素抵抗也更明显了。

对本来就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的老人来说,这么一“补”,就容易出事。我们曾接诊过一个七十五岁的阿姨,秋天进补太猛,连吃三天红烧肉,结果血糖飙到20多,直接进了ICU。

我们不是反对补,而是要讲科学。秋天宜“润”,不是宜“腻”,饮食要清淡、多样,注意补充膳食纤维,比如山药、南瓜、荸荠这些都是秋天的“宝”。

别小看了“摔倒”这件事。你知道吗?老年人一摔,有时候不是摔的事儿,而是摔之后的并发症。秋天地面湿滑,穿得多行动又慢,特别容易在厕所、厨房这些地方滑倒。

我们医院有个统计算过,秋冬季节老年人髋骨骨折的比例比夏天高出近一倍。你别以为骨折就是打个石膏的事儿,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一摔可能就是命运的转折点。

卧床、肺炎、褥疮、血栓,连锁反应一个接一个,很多老人就是这样一点点地被拖垮的。

说来说去,秋天是个“收敛”的季节,自然界开始收缩闭藏,人体也一样。这个时候我们更要顺应节气,调整生活节奏,不能像夏天一样“放飞自我”。

该添衣就添,不要怕麻烦;该休息就休,别硬撑着;该就医就就医,别拖着。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要多留心他们的起居饮食、情绪变化和身体状态,哪怕是一点点异常,也不能忽视。

有时候我在门诊里跟患者唠嗑,说身体就像一台老机器,零件旧了,润滑不好了,天气一变就“卡壳”。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继续压着它运转,而是给它上点油,减减速,让它喘口气。秋天的养生,不是拼命补,而是学会“收”。别让身体在这个节气里“过度透支”,那才是真正的智慧。

再补一句,秋天的阳光其实是最好的“补药”。早上九十点钟出去晒晒太阳,哪怕只是坐在小区的长椅上发发呆,也比躺在床上刷手机强。

阳光能让身体制造维生素D,对骨骼、免疫力、情绪都有好处。老人晒太阳不是“闲”,那是“养”。而子女们,多陪陪爸妈,也是给自己积福。

别等事情发生了才想起要预防,别等亲人出事了才后悔没多做点。秋天不是“夺命”,只是需要你多点心思,多点耐心。只要照顾得当,秋天也可以是个“安稳的季节”,让生命静好,让晚年不慌。

——愿每一个老人在这个秋天都能平安地度过,愿每一个子女都能少一点遗憾。

参考文献:

[1]王晓琴,李兰.秋冬季节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0):2528-2530.

[2]张静,赵颖.秋季干燥对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11):1204-1207.

[3]李春芳,马志强.老年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策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38(04):289-292.

来源:闪耀医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