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患重感冒不愿吃药,直到一人出面,主席:你吃一颗我吃一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06:11 1

摘要:1965年5月的凌晨三点,长沙城里的毛主席突然被咳嗽声弄醒。夜气潮湿,重感冒让他胸口发闷,可第二天再上井冈山的计划已定,他仍坚持不碰药片。身边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谁劝都没用。就在无计可施之际,警卫参谋低声提议:“把小左叫回来试试?”这一句话,成了打开僵局的钥匙

1965年5月的凌晨三点,长沙城里的毛主席突然被咳嗽声弄醒。夜气潮湿,重感冒让他胸口发闷,可第二天再上井冈山的计划已定,他仍坚持不碰药片。身边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谁劝都没用。就在无计可施之际,警卫参谋低声提议:“把小左叫回来试试?”这一句话,成了打开僵局的钥匙。

左大玢当时正在剧团排练。接到电话,她没多问缘由,提着戏箱登上吉普车赶往九所宾馆。车灯一路颠簸,记忆像胶片一样闪过。六年前,1959年长沙《生死牌》演出,她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毛主席;再早一点,1954年,11岁的小姑娘还只是省湘剧院训练班的学员,对北京怀仁堂的华灯充满好奇。若非那一次次登台,今日也难有这份信任。

清晨五点,九所宾馆灯火未熄。左大玢轻轻推门,只见毛主席披着灰色毛毯坐在书案旁,案上放着一小堆褪了色的井冈山资料。屋里弥漫薄荷油的味道,却掩不住浓重鼻音。她先行礼:“主席,天气凉,您得保重喽。”毛主席抬头,声音沙哑却带笑意:“小左也来了?”一句寒暄,把两人拉回多年的熟识。

工作人员把药片递给左大玢,她心里有底:硬劝没用,非得绕个弯。她看准桌上一杯滚烫的君山银针,端起杯子,半是嗔怪半是玩笑:“您茶照喝,药却不愿下肚,是不是偏心?”毛主席摆手:“茶叶是朋友送的,哪能浪费;药嘛,吃多了伤胃。”听来像小孩找借口。左大玢索性把药分成两份:“那咱俩合吃,您传给我的感冒,可得我自己扛?”一句话戳中主席的幽默神经,他哈哈一笑:“好,你吃一颗我吃一颗。”短短几秒,僵局化解,药片入口。旁边的医务员暗暗松气,谁都想不到,一位演员能完成卫生组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药劲尚未发作,左大玢并未离开。她扶毛主席靠上靠垫,开始轻声聊起湘西巡演的见闻:山民赶场、土家梯玛、溆浦滩头,兴致所至,还哼了两句花旦唱腔。毛主席侧耳听,却忍不住插句:“去年你带回的那段‘五更鼓’录音还能找到吗?我想再听听。”寒气未散,房间因这一段对话多了几分温度。

时间拨回1954年秋,怀仁堂舞台后侧,稚气未脱的左大玢偷偷撩起幕布,用力踮脚,只为看清台下那位来自同乡的领袖。田汉先生横在一旁,见她眼神发亮,笑道:“记住,戏在台上,心在台下。”那一句训诫,此后成为她行艺的座右铭。也因为那次演出,毛主席记下了这名花旦—“唱得细,气口稳,很有前途”。五个字评价,让训练班的小姑娘信心倍增。

1959年的台词失误,外人只见批评,她却视作转机。演出结束,毛主席在湘江宾馆召见演员,见面先调侃:“细妹子,今天怎么把‘将军令’唱成‘昭君怨’?”众人笑声里,她红了脸,却收获一句“唱腔有味,别怕错。”同年深夜,主席邀请湘剧团代表进菊香书屋喝茶。左大玢刚迈进门,毛主席扬声:“一回生二回熟,我们是老熟人咯!”从此“老熟人”成了私下称谓。

1963年春,长沙花木正盛。毛主席返湘,没见到左大玢,便问省委同志:“小左在哪?”电话打到湘西,她连夜换乘卡车赶回。那一晚跳舞时,主席的老式纱袜频频下滑,她忍不住帮忙扯了几次,还建议系带子。主席不以为意,随口:“直接打个结,省事。”两人对视,失笑。细节虽小,却折射出极难得的平等气氛。

再回到1965年。药片下肚后,毛主席低头咳了两声,说声“谢谢”,随即提议:“等身体好转,我们一起上山,你还唱《湘江春》不?”左大玢答“唱”,嗓音虽压得极低,却掩不住激动。两天后,车队离开长沙,途经茶陵,主席临时决定与乡亲见面。山路崎岖,他精神恢复不多,仍坚持在车外挥手。左大玢站在后排,看着老人家顶风招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敬服。

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里,煤油灯摇着橘黄光晕。主席指着墙面弹痕告诉随行人员,“那年弹雨如麻,这墙救了好些人命。”他让大家分头查看旧工事,而后扭头对左大玢说:“若无这些旧壕沟,就没后来那一出再上井冈。”她听得出神,差点忘了答话。夜里山风大,她披着棉大衣守在门外,耳边是主席断断续续的咳嗽;不过那一次,他终究没再拒绝医生开的消炎针。

时间继续往前推移到1974年10月,81岁的毛主席在长沙疗养,省里送去一份节目单。他在众多片目里点了《园丁之歌》。幕布拉开,银幕上出现俞英老师的形象,他拍掌:“哈哈,这不是小左嘛!”身旁服务员悄声提醒“影响一般”,主席却不以为然:“戏要给大家看,不能只看风向。”一句肯定,使这部影片重获排映机会。

毛主席离世前,湖南湘剧院特地录制二十余出传统戏,送到北京医院病房。磁带播放时,他微闭双眼,有时抬手示意跟节,医护人员安静得只剩机器轻响。无人知道当时他的思绪,但从轻微点头可以判断,他听见了熟悉的唱腔,也听见了那位“老熟人”的声线。

今天的左大玢,头发已花白。回想当年抢过主席手中的半截香烟并小心收藏,她对后辈解释,“那不是纪念烟,是一段经历。”半个世纪,戏台换了无数幕景,用她的话说:湘剧塑造角色,角色也反过来雕琢演员。至于毛主席那句“你吃一颗我吃一颗”,更像一次即兴编排的折子戏,情节简单,却将领袖与艺人之间的信任写得淋漓尽致。

从怀仁堂到井冈山,从茶陵乡亲到病榻前的录影带,时间线条延伸,却始终绕不开湘音与同乡情。有人问左大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想了想,只给了八个字:“舞台教人,亦教做人。”

来源:说说历史那些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