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浪潮中,精神压力已成为不少国人日常体验中的高频词汇。有人说“是欲望太满,总盯着别人的生活”,也有人叹“现实太难,买房、养娃压得喘不过气”。其实,国人的压力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欲望与现实在社会、个人、家庭间相互缠绕的结果,我们不妨从身边能
文/保明
在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浪潮中,精神压力已成为不少国人日常体验中的高频词汇。有人说“是欲望太满,总盯着别人的生活”,也有人叹“现实太难,买房、养娃压得喘不过气”。其实,国人的压力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欲望与现实在社会、个人、家庭间相互缠绕的结果,我们不妨从身边能感知到的现象说起。
一、社会大环境:想要的变多了,可“抢”的资源没跟上
社会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却也让“想要的”和“能得到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是压力的大背景。
(一)日常要面对的“现实难题”
1. 机会没以前多,却更怕落后。过去靠努力就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的想法,现在没那么容易实现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蓝皮书(2023-2024)》里提到,每天工作超10小时的人,抑郁风险有10.6%,焦虑风险15.8%——就像大家都在挤一扇变小的门,越用力挤,越担心自己挤不进去。
2. 买房、养娃、看病,哪样都不轻松。易居研究院2024年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房价收入比长期维持在25:1以上,也就是说,普通上班族不吃不喝攒25年工资,才能买一套房,刚毕业的年轻人想靠自己,至少得攒20多年;教育上更不用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4年调研发现,90%的城市家长都在“鸡娃”,可《心理健康蓝皮书》同时指出,12-18岁青少年里,近1/4有抑郁风险,这份“成长压力”让不少家庭喘不过气。
3. 刷手机越久,心里越慌。现在大家每天刷短视频差不多2个多小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年报告),看别人晒旅行、晒工资,越看越觉得自己过得不好。而且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24年研究说,现代人一天看的信息约1800条,相当于15世纪的人看30年,可真正能记住的还不到5%——又想拥有别人那样的生活,又消化不了这么多信息,心里自然乱糟糟的。
4. 想安稳生活,却总有“不确定”。国家统计局2024年说,全国有2.8亿人在外打工,其中60%面临租房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托育机构不够多,职场妈妈生完孩子还可能被歧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4年调查显示,超一半大学生觉得“结婚没必要”,近60%不想生孩子——不是不想,是怕“养不起、顾不好”,只能先放一放。
(二)跟别人比,越比越焦虑
1. 朋友圈里的“完美”,让自己更自卑。现在大家发朋友圈都挑好的晒,点赞多不多、评论多不多,好像成了衡量自己过得好不好的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研究发现,总在社交平台攀比的人,焦虑的概率比别人高45%——总拿自己的日常跟别人的“高光时刻”比,越比越觉得自己差。
2. 读了很多书,却怕找不到好工作。这些年大学生越来越多,2024年毕业生有1179万,比10年前多了65%,可优质岗位没多多少,教育部2024年数据显示,优质岗位供给增速仅12%。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就面临失业,或者工资没想象中高——读了十几年书,却没得到预期的回报,心里难免着急。
3. 忍不住买东西,买完又后悔。现在直播带货、节日促销特别多,美团研究院2024年报告说,一线城市年轻人约会一次平均花580元,而当地普通职场人日均工资约200-300元,一次约会差不多要花掉2-3天的工资;2024年“618”时,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40%的年轻人为了凑满减买了不需要的东西——想过“精致生活”,可钱包不允许,买完又懊恼,压力自然来。
二、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是我们把压力“想大了”
同样的现实,不同人感受的压力不一样,很多时候是我们对欲望、对压力的看法,让自己更累。
(一)把“物质”看得太重,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1. 只想着赚钱,却丢了生活。现在不少人觉得“成功就是有钱”,一门心思赚钱、买房,却没时间陪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24年调查发现,总靠“电子榨菜”打发时间的人,62%的人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就像一直往前跑,却忘了为什么出发,停下来就觉得空落落的。
2. 对自己太苛刻,不允许“不完美”。有些年轻人给自己定的目标特别高,比如“30岁前年薪百万”“必须在一线城市扎根”,一旦没做到就否定自己。《心理健康蓝皮书(2023-2024)》里说,18-24岁的年轻人抑郁水平最高,70%的人觉得“是自己期待太高,达不到就焦虑”——其实谁都有做不到的事,太较真只会累了自己。
3. 总想要“确定”,怕变化。这几年行业变化快,比如2024年上半年,电影票房少了一半,旅游业80%的商家亏损(国家电影局、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很多人怕失业、怕收入不稳定。有个影视行业的人采访时说:“每天都怕丢工作,整夜睡不着,连花钱都不敢”——其实生活本来就有变化,太怕“不确定”,反而会更紧张。
(二)遇到问题,要么怪自己要么怪别人
1. 失败了就怪自己“不够努力”。职场不顺、考试失利,有些人总觉得“是自己没做好”,却没看到行业不好、竞争太大这些客观情况;也有人反过来,把所有问题都推给“现实太糟”,干脆躺平,可心里又不甘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24年调查显示,这样极端想问题的人,抑郁风险比理性的人高53%——其实很多事不是单靠自己能决定的,别把责任都揽过来,也别都推出去。
2. 遇到压力,不知道怎么“扛过去”。心理韧性强的人,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调整,可有的人一碰到压力就慌了。北京大学医学部2024年研究发现,每周运动4次以上(每次30分钟)的人,抑郁风险只有不运动的1/3——其实没时间专门运动也没关系,每天抽10分钟拉伸、爬爬楼梯,或者睡前听首歌、写两句日记,都能帮着释放压力,可很多人没试过这些简单的办法。
3. 觉得“有压力就是软弱”,不敢求助。虽然《心理健康蓝皮书》说,60%的人觉得“心理咨询有用”,可真正会用的人很少,情绪管理的技能也没多少人掌握(普及率不足15%)。中国睡眠研究会2024年数据显示,超5亿人有睡眠问题,70%是因为压力——其实有压力很正常,不用硬扛,哪怕跟朋友吐槽两句、跟家人聊聊天,心里也会轻松不少。
三、家里的影响:父母的期待,家人的相处,都藏着压力
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可有时候,家人的期待、相处的方式,也会悄悄带来压力。
(一)爸妈的“希望”,可能是我们的“负担”
1. 把爸妈没实现的愿望,压在我们身上。老一辈大多希望孩子“稳定、有出息”,比如考公务员、在大城市定居,其实很多是他们当年没实现的梦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4年报告说,留守青少年里近30%有抑郁风险,主要是因为父母远程催成绩,却不关心他们开不开心——孩子被迫替父母圆梦,心里自然会累。
2. 年轻人和爸妈的“想法差太多”。我们想“工作生活平衡”,爸妈却觉得“稳定最重要”;职场妈妈想兼顾工作和家庭,婆婆可能会说“女人该多顾家”。有个互联网公司的妈妈接受《中国妇女报》2024年采访时说:“加班到半夜还要带孩子,老公觉得‘我赚钱就行’,婆婆还不理解,感觉自己被夹在中间”——观念不一样,沟通不好,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3. 爸妈的“不开心”,会悄悄影响我们。有些家庭里,爸妈总为钱吵架、抱怨生活难,孩子看在眼里,长大后可能会怕结婚、怕没钱。知乎上有个网友2024年匿名说:“爸妈一辈子为钱吵,我现在虽然能养活自己,可一想到结婚要花钱、要处理各种关系,就不敢想”——家人的负面情绪,其实会悄悄“传”给下一代。
(二)家里的“支持”不够,压力会更重
1. 跟家人分开,心里没“依靠”。2.8亿流动人口里,70%跟家人分居(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遇到事没人商量,难过了没人安慰;还有1.3亿空巢老人、6000万留守儿童(民政部2024年数据),老人怕打扰孩子不敢多打电话,孩子想爸妈只能视频——家里的情感支持少了,压力就没地方“卸”。
2. 为了孩子,爸妈宁愿“委屈自己”。贝壳研究院2024年数据显示,普通家庭一年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钱,占总收入的35%,一线城市超过50%。为了给孩子报班,爸妈可能会少买衣服、少吃大餐。2024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的米其林餐厅都推出了38-68元的平价套餐,有经理说“客人都把钱省给孩子了”——家人的牺牲,会让我们更想“快点成功”,反而更有压力。
3. 有心事不敢跟爸妈说,怕他们担心。中国家庭教育学会2024年调研发现,只有6.9%的家长知道“夸孩子聪明可能让孩子怕失败”,12%的家长知道怎么听孩子说心事。教育部2024年数据显示,青少年自杀事件里,80%的孩子长期有压力,可家人没发现——其实跟家人好好沟通,很多压力能减轻,比如跟爸妈说“我现在工作有点累,想歇两天”,比自己硬扛着好。
结语
看完这些,你大概能明白:国人的压力,不是“欲望太高”这么简单,也不是“现实太难”能概括的,是社会的变化、自己的想法、家里的影响缠在一起的结果。我们想过更好的生活,这本身没错,可现实里的买房、养娃、工作难题,还有跟别人的攀比、对自己的苛刻、家人的期待,都会让压力变大。
其实每个人都在找平衡:有人为了买房省吃俭用,有人为了爸妈的期待放弃喜欢的工作,有人刷完朋友圈又偷偷难过……或许我们可以偶尔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想要的,是真的需要,还是看别人有才想要?”“这件事没做好,真的是我的问题吗?”“跟家人说说我的难处,会不会好一点?”
缓解压力,需要社会越来越好,需要家人多些理解,但更需要我们自己学会“放过自己”——不用跟别人比,不用追求完美,在能做到的范围内,把日子过踏实就好。就像路边的小草,不用羡慕大树的高,扎根泥土、晒晒太阳,也能好好生长。
最后想问问你:就像文中为买房攒钱的年轻人、被“鸡娃”压力困扰的家庭,你最近的压力,更多来自“想要的太多”,还是“现实太难”?有没有试过“每天10分钟拉伸”“跟朋友吐槽”这样的小办法来缓解压力?(全文完)
来源: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