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完第二年,这瓶酒直接拿下“亚洲之星”包装奖,三十多年过去,茅台换过瓶子、换过盒子,唯独这五个字纹丝不动——连笔画崩口都没敢修。
“贵州茅台酒”五个字,居然不是设计师画的,是1985年一位广州老头儿拿毛笔写的。
写完第二年,这瓶酒直接拿下“亚洲之星”包装奖,三十多年过去,茅台换过瓶子、换过盒子,唯独这五个字纹丝不动——连笔画崩口都没敢修。
老头儿叫麦华三,当年73岁,胃癌开刀才两年,胸口还贴着纱布,被茅台厂的人堵在病房门口。
人家求字,他提条件:墨汁得用“一得阁”原液,不兑水;纸要六尺整张,不拼接;写五套,只留一套,其余当场撕。
护士偷偷把碎纸团捡出来,叠好,2021年广美展览上,那些带墨渣的碎片被放进展柜,玻璃外一群年轻人拿手机怼脸拍,弹幕刷“原来茅台LOGO是手写的,还以为是AI生成的”。
广美老教授回忆,麦华三上课带两把尺子:一把画格子,一把打学生。
学生字写歪了,尺子“啪”一声下去,接着一句“写字如做人,歪了就倒了”。
1983年化疗掉光头发,他戴个毛线帽继续上课,帽檐滑到眉毛,边写边咳,粉笔灰落在讲稿上,咳完继续讲“横平竖直是骨气”。
现在广州番禺区把他的旧宅围起来做“青少年书法基地”,门口石碑刻着他当年给小学生题的口号:“把字写好,别人骗不走你的签名。
”
有家长吐槽“这年头谁还拿毛笔”,转头却把孩子名字报进去——名额30个,抢号系统崩了三次。
更魔幻的是拍卖行。
去年保利春拍,麦华三1984年临王献之一卷长纸,287万落槌,平均每厘米七万六。
买家是贵州做酱酒的老板,说打算把字刻在自家酒窖门口,“让老头儿继续守门”。
网友笑疯:“生前题字茅台,死后守人酒窖,老爷子把酱香型流量玩明白了。
”
茅台内部员工偷偷透露:集团曾找设计公司做“年轻化变体”,结果新标一上生产线,灌装线老师傅直接罢工——“字不对,酒不香”。
项目黄了,省下的几千万广告费,转头给麦华三书法学会捐了间恒温库房,专门存他残稿、日记、化疗记录本,连打学生的尺子也收在里面。
所以下次端起茅台,别只盯着飞天的仙女,瓶口那五个铁线银钩的字,是老头儿用剩的命写的。
酒可以干杯,字不能倒——倒了,酱香真的就散了。
来源:足智多谋星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