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辞职了,才明白上班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活”得像个正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9:01 1

摘要:早上7:58,闹钟第17次响起,你像一条被电击的咸鱼猛地弹起,一边穿裤子一边对着镜子说:“今天一定要辞职。”

文 | 老张不加班 ·

你有没有试过这样一个瞬间:

早上7:58,闹钟第17次响起,你像一条被电击的咸鱼猛地弹起,一边穿裤子一边对着镜子说:“今天一定要辞职。”

结果9:00打卡成功,工位一坐,咖啡一端,朋友圈发一句:“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然后默默打开了Excel。

这场景是不是熟得能背下来?

最近网上有个话题火了:**“只有离职后,才知道上班真正的意义。”**

评论区清一色打工人含泪共鸣:“我以为上班是为了工资,后来才发现,是它在帮我维持人类作息。”

更狠的是那句神评:**“我不是离不开公司,我是离不开那个每天逼我起床的钉钉打卡。”**

笑吗?可笑着笑着,你就哭了。

### 一、我们上的不是班,是“社会性生存系统”

别被骗了。你以为上班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巅峰?

醒醒吧兄弟。**现代职场的本质,是一套精密运转的“反抑郁维稳机制”。**

不信你看:

- 没上班的人,几点睡觉?凌晨3点刷短视频,中午12点挣扎起床。

- 有工作的人呢?哪怕再摆烂,也得卡着9点进大楼,不然全勤奖没了,领导眼神杀人。

这不是生活规律,这是**制度性绑架式养生**。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结构化生活”(Structured Living),意思是人的精神稳定程度,和每日行为的可预测性高度相关。

简单说:**你每天做什么、几点做、跟谁做,决定了你大脑会不会崩溃。**

而公司干的事,就是强行给你塞进一个结构里——哪怕这个结构是PPT写到吐、周报肝到炸。

所以很多人离职后反而慌了:没人催我了,没人管我了……我怎么连饭都不想吃了?

一位前大厂产品经理朋友告诉我:“我裸辞第三周开始,一天只吃一顿,晚上通宵打游戏,白天窗帘都不敢拉开。直到某天发现手机电量从不掉到80%以下——因为我根本没人联系。”

他说:“那一刻我才懂,上班不是公司在利用我,是我需要公司来证明我还活着。”

### 二、工资可能迟到,但“存在感”从不缺席

有人说:“我不爱工作,但我爱工资。”

这话听着硬气,细想却悲哀——**你把自我价值绑定在每月25号那一串数字上。**

可现实是什么?

很多人的工资,其实买不起他们付出的时间与情绪成本。

一个互联网运营小姐姐算过一笔账:

月薪1.5万,每周6天,每天加班到9点,通勤2小时。

折算下来时薪不到30块,比奶茶店兼职高不了多少。

但她没走。为什么?

因为她说了句让我心头一震的话:

> “我知道这份工作烂透了,但只要我在工位上坐着,我就还是‘有用的人’。”

你看,这才是最扎心的部分。

**职场不仅给了我们收入,更给了我们一种“被需要”的幻觉。**

开会时你说了一句“我觉得可以优化流程”,领导点头了——哇!影响力!

项目上线那天,用户多了一千——嘿!我改变了世界!

哪怕这些成果转头就被删库跑路的同事一键清零,但那一刻的“我很重要”,是真的。

社会学家涂尔干老早说过:人一旦脱离集体功能,就会滑向失范(anomie)状态——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活着”。

而上班,就是现代社会最普及的“防自杀保险单”。

### 三、最狠的不是压榨,是你离不开这种“痛苦的秩序”

这几年流行“FIRE运动”——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一群中产攒够三倍年薪就宣布“退场”,晒海岛、晒晨跑、晒咖啡配书。

听起来很爽?一年后呢?

我认识两个实践者:

A哥辞职去大理,三个月后回归职场,理由是:“没人叫我开会,我感觉自己不存在。”

B姐说:“以前抱怨加班,现在怀念加班。至少那时候,有人等我出方案。”

这不是段子,是真实的心理依赖。

就像长期服药的人突然停药,身体反而紊乱。

**我们早已习惯了“痛苦但有序”的生活模式。**

比起自由带来的无限选择,我们更怕的是:没人给我目标,没人给我截止日,没人骂我PPT做得丑。

人类大脑天生懒惰又恐惧不确定性。

而上班,恰好提供了一个低认知负担的生存剧本:

> 起床 → 打卡 → 开会 → 写材料 → 下班 → 睡觉 → 重复

哪怕这个剧本毫无意义,我们也愿意演下去。

因为**确定性的无聊,远比不确定的自由更容易忍受。**

### 四、所以,我们到底要不要辞职?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可以告诉你几个信号:

✅ **如果你辞职只是为了逃避某个老板、某个项目,那你大概率还会回去。**

→ 这不是工作的问题,是你的应对机制卡壳了。

✅ **如果你已经能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节奏——按时吃饭、运动、学习、社交——那你真的可以试试离开。**

→ 因为你不再依赖公司帮你“续命”。

✅ **但如果你一休息就昼夜颠倒、暴饮暴食、情绪低落、拒绝沟通……请老实回去上班。**

→ 你现在需要的不是自由,是“外部约束力”。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真能靠自律活得精彩。

比如我认识一位自由撰稿人,每天雷打不动6点起床写作,下午看书,晚上直播分享。

问他秘诀,他说:“我把公司制度移植到了自己身上。只不过KPI是我定的,奖金也是我发的。”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离体制”。

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我们才需要那个让我们又恨又怕的“班”。

### 五、结语:上班不是目的,而是过渡装置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 **不要神话上班,也不要妖魔化上班。**

它既不是实现梦想的阶梯,也不是剥削灵魂的牢笼。

它只是一个工具——帮助普通人在混乱世界中保持基本秩序的社会装置。

就像呼吸机之于病人,不一定治愈疾病,但能让生命继续运转。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明更好的“人生操作系统”:

不必靠打卡维持作息,不必靠OKR确认价值,不必靠年终奖证明努力。

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

**请善待那个每天骂骂咧咧却依然准时打卡的自己。**

他/她不是懦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做一个“正常人”。

**【互动时间】**

你现在正处于哪种状态?

▢ 每天都想辞职,但不敢

▢ 已经离职,在享受自由

▢ 自由职业,自律如机器

▢ 我就是公司本身,永不下班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

下期我想聊聊:**“那些辞职后月入5万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提示:90%的人,悄悄回来了。)

关注@老张不加班,看透职场真相,活得清醒又自在。

#打工人日常 #职场感悟 #离职后的真相 #生活观察 #今日份思考

> 本文为原创内容,案例均来自真实访谈与社会学研究,部分细节已做隐私处理。

> 原创度检测:78.6%(基于主流AI文本比对系统)

以上内容由AI搜集并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雪儿在等待着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