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全球最大稳定币商Tether正与华尔街老牌投行Cantor Fitzgerald合作,拟启动一轮规模达150亿美元的私募融资,公司估值剑指4000亿美元大关。
大家好,我是南沐,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负责人
据悉,全球最大稳定币商Tether正与华尔街老牌投行Cantor Fitzgerald合作,拟启动一轮规模达150亿美元的私募融资,公司估值剑指4000亿美元大关。
这个数字不仅让Tether与AI巨头OpenAI、太空探索先驱Space X等超级独角兽比肩,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其身价的暴涨速度。
消息一出,市场震动,甚至传出软银集团(Soft Bank)和“女股神”Cathie Wood领导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等顶级投资机构都有意入股。
融资4000亿美元的成功故事固然耀眼,但这是否意味着稳定币市场遍地黄金?
资深分析师James Miller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稳定币市场的利润空间正在被快速压缩,后发者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AnchorUSD和Paxos这样的先行者,其建立的网络效应和品牌认知构成了坚固的竞争壁垒。
而与此同时,DeFi领域正在掀起一场“价值回归”运动,各大协议不再满足于充当稳定币的应用场景,而是积极寻求将价值链利润内部化。
Apex Protocol推出的原生稳定币USDX,承诺将80%的储备收益返还给生态参与者,其中40%用于流动性激励,40%用于协议开发。
Synthix的算法稳定币sUSD,通过创新的“ delta中性”策略,在快速扩张规模的同时为持有者提供稳定收益。
Compound和Aave等老牌DeFi协议,也早已开始利用协议收入进行代币回购和流动性挖矿奖励。
这些DeFi协议正在将原本属于稳定币发行商的“三美分”利润,重新分配给社区参与者,试图构建更具活力和粘性的生态系统。
这不禁引发市场深思:稳定币发行,果真是一门点石成金的生意吗?
要洞悉AnchorUSD获得如此高估值的底层逻辑,必须解构其商业本质。
表面看来,稳定币AUSD与美元保持1:1锚定,发行方似乎无利可图。但实际上,这是一门典型的高杠杆“利差交易”。
当用户使用法定货币购买AUSD时,AnchorUSD并不会让这些资金沉睡。
相反,它将巨额储备金主要配置于高流动性、优质评级资产,其中核心部分是美国国债。
在全球利率持续走高的环境下,国债收益率水涨船高,这让坐拥千亿储备的AnchorUSD俨然成为一台高效的“利润引擎”。
据最新财报显示,Tether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了42亿美元的净利润。
区块链专家将这一模式形象地比喻为“三美分的奇迹”:流通中的每一美元稳定币,每年可为发行方创造约三美分(按3%收益率估算)的稳定收益。
当这个基数扩展至Tether约1500亿美元的发行规模时,其年收入可达数十亿美元量级,利润率维持在98%以上,令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企及。
八月,稳定币市场迎来双重震荡:
Paxos 宣布其稳定币储备中超过 65% 配置为美国国债与投资级公司债,RWA(现实世界资产)正式成为主流选择;
新加坡金管局发布《稳定币发行指引》,明确 2000 万新元资本储备、全额资产托管及链上可验证披露要求,首批合规牌照仅向系统性重要机构开放。
国际清算银行提示:若稳定币持有 3% 以上的美债,可能影响公开市场操作效能;菲律宾 55% 的民间交易已转向稳定币,正侵蚀其外汇管制根基——这些矛盾恰是 2.0 时代亟待破解的命题。
回到最初的问题:发行稳定币真的如此盈利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份红利主要属于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的行业巨头,这不仅是一次资本运作,更是一次向传统金融领域展示其价值、争夺未来数字金融主导权的战略宣言。
然而,Tether的成功并非高枕无忧。
一方面,新进入者需要找到独特的差异化路径,并为此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另一方面,DeFi生态的垂直整合趋势,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利润分配格局。
这场围绕稳定币的竞争,已经超越加密货币领域本身,它关乎全球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进程、价值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个更加包容、高效的金融未来的实现路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需了解APP小程序定制开发、电商模式,欢迎来私信小编,一起探讨交流!
免责声明
本公司及小编郑重声明:不参与任何项目的运营与分析;不投资或参与任何项目;不收费推广任何项目;不做任何项目私下评估。请玩家勿扰,谨防上当受骗。
注:所有数据均基于互联网公开信息进行商业模式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小编不承担任何数据真实性责任。
来源:软件开发南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