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自驾游,我只想要个简洁的导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9:23 1

摘要:但打开App做路线规划时,会发现,无论百度地图还是高德,相比以往,功能越来越繁冗。


又是一年国庆长假,小红书上到处都是自驾快乐出游的攻略,你是否也在蠢蠢欲动?

但打开App做路线规划时,会发现,无论百度地图还是高德,相比以往,功能越来越繁冗。

比如,高德地图开屏很快,但是界面上不仅有两个高德扫街榜的入口,还有打车、订酒店、火车票机票甚至天气的板块;

而如果你点开“更多工具”,像是团购的“超划算”、代驾、租车、秒送甚至买新能源车、买房租房都能找到入口,让人怀疑自己点开个啥软件。

百度地图更夸张,开屏就是一个摇动手机就跳转的5秒广告,进去也有跟高德PK的“爱去榜”,顶部滚动着广告位,底部TAP还有订酒店、打车,点开“更多”,除了上面高德提到的功能,你甚至还能找它借钱。

谁会在导航地图上借钱?

1、2图为高德,3、4图为百度

为了新增这些功能,地图App的容量也越来越庞大。经黑板君查询,近年百度地图安卓安装包的容量,从2020年的87MB,增至如今的229MB;而高德地图也从2020年的120MB,增长到如今的190MB。

所以,为啥说免费的是最贵的。这些功能,用户真的需要吗?

据2024年艾媒咨询调研,中国网民使用地图App最多的前五个功能为确定出行路线(34.51%)、行车导航(32.21%)、实时路况查询(31.44%)、公交查询(29.91%)和周边搜索(27.15%)。

这些功能里面没有买车,没有团购,也没有借钱。

那为什么厂商要把地图App越做越复杂?

01

曾经,它们也很轻盈

如今这些功能繁多、UI繁琐的地图App,曾经也很简洁、轻盈。

2000年后,传统功能手机开始向智能手机转变,诺基亚塞班系统、微软Windows Mobile系统都可以开始安装地图软件,不过受限于机能,功能还非常基础、体验也很卡顿。

当时,大行其道的是车载导航系统,凯立德、四维图新、道道通、高德地图等等都是佼佼者,导航、甚至地图更新都要收费,而且更新还得去4s店,非常不方便。

2005年成立的百度地图,本来不温不火。

随着2010年苹果与安卓智能手机市场爆发,百度地图开始陆续增加3D地图、实时路况和卫星图功能,在2013年宣布百度导航永久性免费。

随后,高德地图也跟随免费。此前高德的人工导航服务还按照30元/180天和60元/360天的标准收费。

免费抢占市场的打法,加上它们那时够用的功能和当时的手机性能适配,让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快速成为市场前两名,而其他收费的对手基本出局。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导航免费后,2013年下半年百度地图迅速接入百度收购的糯米团购业务,参战当年的百团大战。随后糯米团购还发布了基于百度大数据的美食排行榜。

图源:官方2015年广告

高德地图也在2014年被阿里巴巴斥资11亿美元收购。其时,百度地区市场份额高达65.2%,而高德地图仅为20.8%。

高德为了破局,俞永福决定,发力导航体验,三年内不考虑商业化目标。2016年10月,高德地图的日活超过了百度地图,成为行业第一。

到了如今,可以看到,曾经轻盈的百度地图和高德,也在风口变幻、市场地位变化、平台战略等节点不断增加功能,成了如今这个模样。

互联网公司如何看待?

02

平台需要“大而全”

不乏有人对比中美两个互联网大国的软件生态。

其中一个特点是,美国的工具化软件更多,而中国的软件更偏向“大而全”。

这本质是两种商业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美国的软件生态更简单,如音乐软件Spotify就做好歌单和算法,靠广告赚钱就好了;像WhatsApp,也是做好聊天和支付就够。

马斯克收购推特后还要求精简App体积。

在蛋糕划分清晰的存量市场,用户也是习惯了要干啥事就用啥App。

而在国内,不仅是地图App,你可以看到社交软件不仅能聊天、支付,还能玩手机,看直播,买东西……

曾经主打干净的夸克浏览器,也融入了AI、网盘、小说等入口……

B站上除了看视频看直播,你也可以玩游戏、买谷子、买演唱会门票……

图源:APP截图

2010年前后曾有个说法,“要拿到移动互联网风口的最后一张门票”。

有人认为是浏览器,有人认为是门户网站,甚至有人认为是智能电视或者机顶盒。

门票是啥?

是入口,就像你家大门一样,站在门口只能伸只手进去,但如果能走进大门,进了屋内啥都可以了。

而很多互联网公司争抢门票,靠着烧钱抢用户,赢麻了过后,再来考虑盈利模式。

这就会产生一些可能让用户感觉体验下滑的情况。当然,用户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因为其他对手已经挂了。

现在的大厂,内部产品众多,团队也多,一个产品跑起来了过后,恨不得把家里所有业务都放上去。

到底有多少新功能是奔着用户体验与需求去的?

回归主题,面对囊肿的百度、高德地图,你似乎也可以换成更为简洁的腾讯地图,又或者是华为地图。

但由于用户数量差距太大,你可能又会担心导航信息是否精准。

也许有人说,新车的车机版地图没广告,功能也挺实用。但其实里面不少功能更新、维护,都需要厂商付费给地图厂商的。

当你付费了,突然就能享受优秀的用户体验了。

另外,到了旅游地,咱们还是离不开手机的地图APP,进行步行/骑行导航,该忍还得忍。

长远来说,即使新的龙头出现,是否也会重蹈覆辙?比如某浏览器,出来的时候主打轻巧、简洁,如今你甚至可以在上面做PPT。

不过,说句实话,在地图软件上借钱,这也多少有点离谱了。

来源:商业黑板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