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犯了大忌,佩特罗建议联合国搬离纽约,中国成最大赢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05:37 1

摘要:就在上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上演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幕: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刚在支持巴勒斯坦的集会上发表完演讲,就接到通知——他的美国签证被吊销了。理由?美方声称他“煽动美军士兵违抗命令”。

联合国的亚洲时间,真的要来了?上海接连落子,美国却在“闭门谢客”

“纽约已经容不下一个真正的联合国了。”这话不是哪个反美人士的偏激言论,而是一位国家元首被当众羞辱后的清醒认识。

就在上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上演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幕: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刚在支持巴勒斯坦的集会上发表完演讲,就接到通知——他的美国签证被吊销了。理由?美方声称他“煽动美军士兵违抗命令”。

你细品,一国元首,前往联合国参加国际事务,竟被东道主直接拒之门外。这操作好比主办一场家宴,却在门口把看不顺眼的客人赶走,还指责客人“教唆你家厨子别做饭”。

佩特罗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外交反击。“无所谓,”他在社交媒体上轻描淡写,随后话锋一转,“但联合国总部不该留在这样一个把国际法踩在脚下的国家了。”

这话可不是气话。要知道,就在佩特罗被拒的同时,上万公里外的上海,正在迎来两位重量级“新住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这是联合国系统75年历史上,第一次将全球性的一类中心放在欧美以外的城市。

你说这是巧合?国际政治从来不信巧合。

签证,成了美国最顺手的外交武器

被美国用签证卡过脖子的,何止佩特罗一人。

2018年,俄罗斯代表团的10名成员被美国拒签,错过联合国大会;2020年,伊朗外长扎里夫的签证一度被限制,只能在纽约特定区域活动;更不用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多少次被美国的签证政策挡在联合国大门外。

这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相当于把全球最重要的多边舞台的钥匙,交给了最擅长“看人下菜”的房东。

一位欧洲外交官私下说得更直白:“我们在联合国说话时,总感觉墙角有只耳朵在听。”他指的是美国对驻纽约外交官的普遍监视行为。当东道主既当裁判又当球员,还时不时修改规则时,这个游戏还怎么玩得下去?

上海的吸引力,不止是硬件

反观上海迎来的两个联合国机构,意义远超普通分支机构。

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负责协调联合国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将制定全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标准。这两个都是实打实的规则制定者,不是装点门面的花瓶。

它们的落户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当美国在“退群”、在削减会费、在威胁“要么退出联合国,要么炸了它”时,国际社会必须寻找更可靠、更稳定的合作伙伴。

这话可不是我瞎说的。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沃特斯前段时间在节目中的狂言“炸了联合国”,虽然事后道了歉,但这种极端言论能在美国主流媒体播出,本身就说问题——对国际秩序的不屑,在美国已有相当市场。

特朗普2.0时代,联合国站在十字路口

特朗普若重返白宫,已明确表示要推动联合国会费改革,主张“自愿捐款”。说白了就是:我看顺眼的项目就给钱,不顺眼的一毛不拔。

这相当于要把联合国从一艘巨轮拆成无数小舢板——看起来灵活了,实则失去了整体行动能力。

而中国在做什么?不声不响地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缴纳国,不声不响地在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不声不响地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获得百余国支持。

两种外交哲学,高下立判:一边是我行我素的单边主义,一边是稳扎稳打的多边合作。

总部的搬迁,不是天方夜谭

当然,联合国总部搬迁涉及巨额成本和政治博弈,短期内可能性不大。但“可能性不为零”这个事实本身,就足以让美国警醒。

国际秩序的重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点的量变积累。今天一个可持续发展中心落户上海,明天一个教育研究所选择浦东,后天可能就是一个更重要的机构决定东迁。

一位联合国资深外交官说得透彻:“总部搬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当越来越多的核心功能离开纽约,纽约剩下的,就只是一个空壳和一段记忆了。”

佩特罗的签证风波,看似是个插曲,实则是这盘大棋中的关键一手。它让全世界看清:当房东不再守规矩时,租客们开始认真考虑换个地方安家了。

而上海,正在证明自己是最佳备选。

来源:一条娱摆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