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年就有人想花3亿收购部分股权,冯唐让他稳住。因为这相当于卖掉一大半股份。终于在第二年末,一家公司以5.89亿买下“星空野望”40%的股权。罗永浩就此解脱,成功还清债务。
书接上回
罗永浩欠下6个亿后,靠直播带货还债。但冯唐觉得这速度太慢,卖60亿商品才能还清,恐怕到死都还不完。
冯唐建议他利用资本市场。于是罗永浩注册了“星空野望”和“交个朋友”两家公司。随着直播业务火爆,这两家公司的股权水涨船高。
第一年就有人想花3亿收购部分股权,冯唐让他稳住。因为这相当于卖掉一大半股份。终于在第二年末,一家公司以5.89亿买下“星空野望”40%的股权。罗永浩就此解脱,成功还清债务。
他靠的不是直播创造的价值,而是让股权升值赚到的钱。这本身就是一种漏洞。
现在我们来看看股票市场。所有市场定义股票涨跌的机制都有个BUG。理解并利用它,是通过金融投机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不仅是股票,大宗商品期货、外汇、房地产的定价机制都存在这个问题。
为了照顾新手,我们从基础说起。你看到的股价分时走势,是每分钟最新成交价连成的线,与成交量无关。其他市场也是如此。
成交中买盘与卖盘永远相等,因为每笔交易都有买方和卖方。那股价怎么会涨呢?很简单,就是供不应求。
有人会困惑:不是说买卖盘恒等吗?我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假设某股现价10元,愿意以10元买入的有10人,但愿意卖出的只有9人。成交10单后,还有1人买不到。
如果他一定要买,只能去更高价位寻找卖盘,比如10.1元。如果真的成交了,最新股价就变成10.1元,我们就会看到股价上涨。如果10.1元的卖盘还是不够,他只能去10.2元,股价就继续上涨。
所以你看,虽然成交的买卖盘必定相等,但同一价位的潜在买卖盘数量不同。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价格上涨;反之则下跌。
现实中,买卖盘不是按人数划分,而是按资金量。比如有人有1亿资金想买某股,但现价能满足他的卖盘只有5000万,剩下的5000万只能去更高价位成交。股价下跌的原理正好相反。
理解了这些基础逻辑后,这个BUG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它盈利?
因为我们看到的股价是最新成交价,也就是边际价格。这意味着不管前面成交了多少,最新一手的价格就是股票的最新价格,与成交量无关。
想象一下,某股现价10元,最新一分钟只成交了1手,而这手成交价是1000元。那么我们会看到壮观的一幕:这只股瞬间从10元涨到1000元,市值翻了100倍。(当然,这里忽略了涨停板限制)
现实中不会有人这么傻,但有时候会有特殊情况让股价瞬间飙升。比如,某只股被大庄家控盘,他买下了所有流通股。假设股价10元,总流通股100万股,总市值1000万元。
如果庄家想把股价推到1000元,让市值涨到10亿,他需要花多少钱?答案是0元。
是不是很匪夷所思?其实很简单:所有流通股都在庄家手里,他不卖,市场上就没有卖盘。他只需在1000元挂个卖单,然后自己用1000元买入。这1000元其实又回到了自己口袋,但股价却瞬间从10元涨到1000元,市值翻了100倍。
这样一来,他没花一分钱,总资产就翻了100倍。通过这个极端例子,想让大家明白:当某只股被机构大量持仓时(不一定100%),大部分流通市值就被“冻结”了。真正流通的市值很少,此时推高股价的成本极低,而且越涨越容易。
然而,即使市值翻得再高,那也只是账面上的浮盈。要实现真正盈利,必须把股票全部抛售套现才算结束。
这就是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BUG:用最新成交价定义市场价,看似合理,却让资本价格容易被大资金操控,使标的价格远超其真实价值
来源:誉缤天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