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导上市进程以及关联公司分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4:14 1

摘要: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超导”)是一家专注于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全球唯二实现批量年产千公里级以上(12mm宽)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商之一 ,其核心产品在可控核聚变、超导电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超导”)是一家专注于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全球唯二实现批量年产千公里级以上(12mm宽)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商之一 ,其核心产品在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高场磁体等前沿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一、公司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1. 技术壁垒与专利布局

上海超导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通过晶圆键合技术将存储单元与外围电路分离制造,显著提升读写速度与可靠性。其294层3D NAND TLC芯片(X4-9070)存储密度达294层,接口速度3.6Gbps,性能对标三星、SK海力士的232层产品。截至2025年9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4960项,覆盖3D NAND设计、制造及封装全流程,其中混合键合技术专利119项,并于2025年2月向三星授权该技术,成为首家向国际巨头输出核心专利的中国存储企业 。

2. 产品应用场景

可控核聚变:为美国CFS公司(英伟达参投)、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提供高性能超导带材,用于绕制20T高温超导磁体,支撑全球首个商业聚变堆项目 。

超导电力:与南方电网合作建设国内首条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示范工程,输电损耗降低60%以上 。

高端制造:为中车长客提供车载超导磁体材料,助力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列车完成首次悬浮运行 。

医疗设备:为英国剑桥大学定制小型MRI设备超导带材,在20K温度下实现1T磁场强度,推动便携式医疗检测技术突破 。

3. 产能与市场地位

公司目前年产能超1000公里,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2022-2024)超80%,稳居行业第一。全球范围内,其带材性能指标位居前20%,性价比优势显著 。

二、上市进程与财务表现

1. 科创板IPO进展

受理与问询:2025年6月18日,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截至9月28日,审核状态为已问询,尚未进入上市委会议阶段 。

募资用途:计划募资12亿元,全部投入“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一期)”,扩产后产能将增至6000公里/年,以满足全球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等领域爆发式需求 。

时间窗口:行业预测若审核顺利,公司可能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发行并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高温超导材料第一股 。

2. 财务数据与风险

业绩爆发:2024年营收达2.4亿元(同比+188%),净利润7294.74万元(首度扭亏为盈),毛利率飙升至60.52%,显著高于西部超导(31.87%-39.45%)等同行 。

潜在风险:

客户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81.93%收入,南方电网订单占比从2023年的32.06%骤降至5.11%,依赖头部机构的风险突出 。

应收账款激增: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8254.46万元(同比+273.41%),资金回笼速度与业务扩张不匹配 。

合规争议:被曝股东存在4.3亿元虚假出资(2011-2023年),虽已补足且未受行政处罚,但可能影响审核公信力。

三、业务关联股与产业链协同

1. 直接参股上市公司

精达股份(600577.SH):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上海超导18.15%股份,预计发行后股权稀释至15.42%。精达股份旗下恒丰特导为上海超导提供镀银导体材料,深度绑定超导产业链 。

上海电气(601727.SH):通过上海国投间接持股,为上海超导提供磁体冷测试杜瓦等核心设备,参与ITER等国际聚变项目。

张江高科(600895.SH):通过子公司张江浩成间接投资,受益于上海超导上市后的估值溢价。

2. 业务合作上市公司

联创光电(600363.SH):江西联创超导为上海超导核心客户,其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全部采用上海超导带材,已在中铝集团投运并实现50%节能效果 。

中天科技(600522.SH):为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供应高纯度镀铬铜线,用于聚变堆导体制造,与上海超导在超导电力领域形成互补。

永鼎股份(600105.SH):自主研发IBAD+MOCVD路线高温超导带材,与上海超导在可控核聚变磁体材料领域存在竞争,但技术路线差异显著。

3. 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上游材料:横店东磁(002056.SZ)为上海超导提供稀土靶材,用于超导带材镀膜工艺 。

下游应用:国电南瑞(600406.SH)与上海超导合作开发超导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推动超导电网商业化落地 。

四、未来发展前景与风险提示

1. 增长驱动因素

政策红利:国家大基金三期向存储领域注资超300亿元,上海超导扩产项目获优先审批 。

需求爆发:单台AI服务器存储容量是传统服务器的3-5倍,2025年全球AI存储市场规模预计达850亿美元(同比+22%)。

技术迭代:Xtacking 5.0技术(300层以上)研发进入尾声,2026年量产将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

2. 风险预警

技术替代:三星计划2026年量产512层3D NAND,SK海力士HBM4样品送样,国内厂商需持续高额研发投入(长江存储年研发费用超100亿元)。

地缘政治:美国可能扩大对存储设备出口限制,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良率仍低于海外大厂10-15个百分点。

估值回调:兆易创新当前PE 72倍(历史均值87倍),澜起科技PE 80倍(行业均值65倍),若2025Q4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估值修正。

结论

上海超导作为国内高温超导材料的隐形冠军,其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高度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借壳上市后有望复制ASML的成长路径。短期看,精达股份、张江高科等参股公司将直接受益于估值溢价;中长期看,上海超导在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将决定其能否成为全球超导产业链的核心标杆。战友们需重点关注HBM量产进度、全球存储价格走势、地缘政治政策三大变量,建议优先配置技术壁垒高、客户结构优的头部企业。

免责声明:本头条号只是记录个人对市场的理解和看法,仅作为分享和交流,文中所有观点, 仅代表个人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理解支持和点赞评论转发!

来源:冀东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