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守初心 家国同心庆团圆 —— 北京德方育华学校举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暨庆国庆・迎中秋主题活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23:02 1

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与中秋佳节“三节同辉” 的特殊时刻,一场以 “铭记历史・祝福祖国・家国团圆” 为主题的盛会,于北京市昌平区德方育华学校温情启幕。这所北京红色教育基地,以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交流

记者:牛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与中秋佳节“三节同辉” 的特殊时刻,一场以 “铭记历史・祝福祖国・家国团圆” 为主题的盛会,于北京市昌平区德方育华学校温情启幕。这所北京红色教育基地,以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交流为纽带,将历史记忆、家国情怀与传统节日意蕴熔于一炉,为师生、嘉宾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化温度的精神盛宴。活动由北京市昌平区德方育华学校主办,中红网、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爱国主义志愿者协会、金奎美术馆协办,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文艺汇演、主题文化互动市集、嘉宾主题座谈会三大核心环节,旨在引导青少年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在传承文化中厚植情怀。

升旗仪式启盛会,嘉宾致辞忆初心

秋日的德方育华学校校园,红旗招展,丹桂飘香,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庄重的氛围。活动在室外操场正式拉开帷幕,当主持人逐一介绍到场嘉宾时,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 从亲历或见证革命岁月的前辈,到深耕红色文化与教育领域的专家,每一位嘉宾的到来,都为这场活动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分量与深刻的教育意义。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副会长郑国基,毛主席警卫陈国民、李耿成,原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范崇嬿,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长崔承顺,周恩来特型演员周殿胜,军旅书法家张德和大校等嘉宾齐聚一堂,与学校全体师生、家长代表共同见证这一特殊时刻。其中,吴军捷会长在“加沙”台风肆虐粤港澳的恶劣天气下,仍坚守承诺冒险赴会,这份“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提前为活动奠定了“坚守与担当”的精神基调。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人员肃立,高唱国歌。嘹亮的歌声充满校园,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崇敬;迎风飘扬的国旗,映照着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脸庞,也映照着老一辈革命者眼中深沉的期许 —— 这一刻,历史与当下交汇,爱国情怀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悄然传递。

升旗仪式后,北京市德方育华学校秦继杰校长登台致辞。“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学校始终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当作使命与目标。” 秦校长的话语温暖而有力,他表示,举办本次活动,正是为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为谁学、为什么学”,从而自发投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行列。他特别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多位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前辈、共和国精英汇聚于此,为孩子们谋长计、擘未来,这是学校的荣幸,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接着,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以生动的香港抗战历史事迹为切入点,带领现场师生重温那段烽火岁月。从东江纵队的英勇抗争,到香港同胞在抗战中的无私奉献,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孩子们深刻懂得今日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铭记先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你们明白,唯有国家强大,才有个人的幸福安宁。”吴军捷的话语掷地有声,激励着孩子们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致辞环节尾声,少先队员代表身着整齐的校服,迈着坚定的步伐上台,为到场嘉宾佩戴红领巾。鲜红的领巾在嘉宾胸前飘扬,既是孩子们对前辈的崇高敬意,也是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象征 —— 老一代的使命与担当,正以这样温柔而庄重的方式,传递给新时代的少年。

文艺市集融情怀,红色基因润童心

如果说开场仪式是对历史与初心的庄重致敬,那么文艺汇演与主题市集,则是将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 “润物细无声”融入生活的生动实践。德方育华学校各年级师生精心编排的节目轮番上演,从稚嫩的歌声到灵动的舞姿,从铿锵的朗诵到深情的互动,每一个节目都承载着对祖国的祝福、对历史的铭记。

一年级学生带来的合唱《红星歌》率先登场,孩子们挥舞着小红旗,用清澈稚嫩的歌声唱响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尽管声音尚显稚嫩,但每一个音符都充满力量,仿佛将现场观众带回那个红星照耀的革命年代,让在场的老一辈革命者不禁热泪盈眶。紧接着,二年级女生的舞蹈《童心向党》登场,孩子们身着粉色舞裙,以灵动的舞姿展现新时代少年对党和祖国的赤诚;三年级、六年级学生的手势舞《祖国有我》《祖国有我未来有我》动作整齐划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口号响彻校园,尽显青春朝气与责任担当。

语言类节目同样令人动容。五年级学生朗诵《勿忘历史缅怀先烈》,字字铿锵,句句深情,“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战火中挺身而出的英雄;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祖国牺牲的先烈”,真挚的情感唤醒了众人对历史的敬畏;初中部学子朗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致献词》,慷慨激昂的语调中,满是对党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与抱负。

文艺汇演中,嘉宾与师生的互动更添温情。军旅书法家张德和大校、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长崔承顺现场向学校赠送书法作品,“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等苍劲有力的字句,既是对学校的殷切期望,也是对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周恩来特型演员周殿胜走上舞台,与孩子们亲切互动,他温和的话语、挺拔的身姿,让孩子们仿佛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更深刻理解了革命领袖的崇高风范。

文艺汇演结束后,嘉宾与师生一同移步学校圆形广场,开启“月圆家国・童心祈愿”主题文化互动市集。市集设置 “翰墨丹青绘和平”“巧手匠心传文脉”“团圆滋味共感恩” 三大体验区,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魅力。

“翰墨丹青绘和平“书画展上,孩子们创作的抗战、国庆、中秋主题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有的用画笔描绘红军战士冲锋的场景,有的用书法书写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誓言,有的以中秋圆月为背景,勾勒出家国团圆的美好画面。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红色基因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的见证。

“巧手匠心传文脉”手工艺区里,红色主题剪纸、中秋灯笼、红军帽折纸等制作项目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折叠红军帽,认真地裁剪 “五角星”剪纸,专注的眼神中满是对革命历史的好奇与崇敬;家长们也纷纷加入,与孩子一同制作中秋灯笼,在一针一线、一折一叠中,传递着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家国团圆的温情。

“团圆滋味共感恩”制作区则充满了烟火气。学生志愿者们将亲手制作的中秋月饼分发给嘉宾与师生,香甜的月饼入口,不仅带来了节日的甜蜜,更蕴含着感恩与团圆的寓意。“这是我俩第一次给革命爷爷送月饼,爷爷说月饼很好吃,还夸我们是好孩子呢!” 二年级1班学生陈艺辰、陈艺桢两兄弟兴奋地说,稚嫩的脸上满是自豪。

座谈签约谋长远,薪火相传启新程

当暮色渐浓,活动的第三环节 ——“薪传不息・启迪未来” 嘉宾主题座谈会,在学校二楼音乐图书馆如期开启。不同于室外的热闹氛围,这里更显静谧与庄重,嘉宾们围坐一堂,围绕 “如何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扎根”的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为青少年红色教育出谋划策。

座谈会伊始,嘉宾代表共同点燃叩香祈福香图,袅袅香烟升腾,象征着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在星火中代代相传;学生代表为嘉宾献上鲜花,娇艳的花朵与嘉宾们的白发相映成趣,勾勒出 “薪火相传” 的温馨画面。

“我当年跟着伟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青少年的重视,他常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伟人警卫陈国民老人深情回忆起与伟人相处的岁月,他告诉孩子们,革命前辈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让后代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你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伟人警卫李耿成则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故事。“我奶奶戎冠秀,在抗战时期冒着生命危险照顾伤员,她常说‘咱是中国人,就得为国家出力’。” 李耿成的话语朴实而有力,他希望孩子们能从革命先辈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学会担当与奉献。

周恩来特型演员周殿胜分享了自己塑造总理角色的感悟:“为了演好总理,我反复研读他的生平,每一次扮演,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值得每一个孩子学习。” 他建议学校多开展红色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革命领袖的崇高精神。

红色文化学者们则从教育实践角度提出建议。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校社工作委员会主任秦博表示,红色教育不应是 “灌输式” 的,而应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通过故事、游戏、实践等方式,让红色基因 “活” 起来;中国诗书画艺术界和平促进会会长金奎则提议,将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结合,让孩子们在绘画、书法、音乐中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

座谈会尾声,一场意义非凡的签约仪式如期举行 —— 德方育华学校校长秦继杰与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代表吴军捷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红色文化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包括共同开发红色教育课程、组织两地青少年红色研学活动、举办抗战历史主题展览等。“这不仅是一份协议,更是一份共同的责任。” 秦继杰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依托这一合作平台,为孩子们搭建更广阔的红色教育舞台,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

活动落幕之际,秦继杰校长再次强调:“本次活动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文化的传承,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历史、奋斗与团圆的种子。” 当夜幕降临,校园里的灯光与孩子们手中的小灯笼交相辉映,“铭记历史!祝福祖国!家国团圆!”的口号再次响起,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这场跨越历史与当下、连接家校与社会的主题活动,不仅让德方育华学校的师生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 “三节”,更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在互动与交流中得以传承。未来,这所红色教育基地将继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铭记历史、勇担使命,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中青品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