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可怕的,不是没人结婚生子,而是很多人找不到活的意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21:00 1

摘要:上周去朝阳民政局办事,排队离婚的那条队比结婚窗口长出一倍,没人吵架,俩人隔半米站着,像等地铁。

“空心病”三个字,第一次听像矫情,第二次听像自己。

上周去朝阳民政局办事,排队离婚的那条队比结婚窗口长出一倍,没人吵架,俩人隔半米站着,像等地铁。

工作人员说,现在来办手续的,38%属于“无冲突离婚”,填表时理由一栏写:感情淡了。

淡到连架都懒得吵,像一杯放了三天的白开水,喝不下去,也舍不得倒。

数据比人先开口。2024年《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把“存在性焦虑”平均年龄钉在29.8岁,比三年前小了整整三岁。

广州一位心理医生统计,来诊所的“微笑抑郁”里,十个有六个是90后,他们说自己“连崩溃都选滤镜”,哭完还得把眼角P回去。

听着像段子,可这就是打卡下班后的日常:地铁里刷20分钟正能量短视频,屏幕一黑,心里更空——斯坦福刚测过,连续刷20分钟“治愈系”,自我评价掉17%,比没刷还惨。

空从哪里来?

有人怪手机。

今年一季度,国人日均亮屏5.8小时,有效社交只剩14分钟,比煮一碗泡面还短。

杭州一个MCN员工匿名爆料,公司拍“素人逆袭”成本三万一条,脚本里必须安排“被裁员—送外卖—翻身”三连击,评论区骂得越狠,投流越值钱。

焦虑被做成生意,再卖回给焦虑的人,循环得比地铁传送带还稳。

也有人怪“人生模板”。

上海社科院的调研像一盆冷水:那些按部就班完成“买房结婚生子”的,54%依旧空虚。

深圳一对夫妻,在还清房贷当天去办离婚,男方说感觉像“项目结案,团队解散”。

一句话,把婚姻打成工牌,把日子过成KPI,完成指标那一刻,系统提示:账号已注销。

可空,不全是坏事。

成都有一帮“退休姐妹”,去年瞎折腾“人生体验卡”,让中年人轮流去菜市场帮人砍价、在公园当临时导游。

参与者王先生,曾经年入百万,第一次帮大妈把一斤虾从25砍到20,回来路上笑得像偷吃了糖。

他说:“签单带来的肾上腺素,原来五块钱也能买到。

丹麦人把这叫HYGGE,翻译成人话就是“无目的的快乐”。

北京某社区学着办“发呆大赛”,规则简单:公园长椅上坐两小时,不动手机。

冠军是个程序员,奖品只是一只搪瓷杯,他却说听见树叶砸在帽檐上的声音,鼻子猛地酸了——像有人替他把憋了十年的叹气一口放出。

还有人把“空”转成新饭碗。

宠物殡葬师小林,31岁,原来干电商运营,熬夜到心律不齐。

转行后,他让主人亲手给毛孩子做骨灰瓷,一边捏土一边哭,哭完很少有人再回来投诉。

小林总结:“以前卖爆款,现在卖告别,爆款会过时,告别永远有市场。

说来说去,对抗“空”的招式就藏在生活降级里:

把三个微信群里“下次一定”的饭局,真的搬到楼下大排档;

给煎糊的鸡蛋、养死的多肉拍个“失败相册”,告诉自己不完美也配存盘;

睡前写“五感日记”,今天闻到地铁里有人偷带韭菜包子,味道冲得真实,比一万个点赞都踏实。

牛津大学刚做的实验,坚持记录“微小真实”三个月,意义感提升肉眼可见。

数字听着像论文,操作起来就是:

明天上班路上,别戴耳机,听一次自行车链条“咔啦咔啦”的节拍;

午休别刷吃播,去楼下便利店跟店员说“今天比昨天冷”,让对方回一句“是啊”,一来一回,社交时长+30秒,心里却像有人替你深呼吸了一口。

空心病不是绝症,它只是提醒你:该把人生从“完成”模式,切回“体验”模式。

就像北京某小区新刷的墙报那句话——活着不是通关,而是发现藏在皱纹里的星光。

星光很小,但足够把空出来的那块地方,悄悄点亮。

来源:幸福星球lp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