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9万就能买到800V、四轮转向、零重力座椅,智己LS6把同行逼到墙角,自己先笑了。
19.79万就能买到800V、四轮转向、零重力座椅,智己LS6把同行逼到墙角,自己先笑了。
1.5万张订单在30天里砸下来,平均每小时就有20多人掏定金,这不是粉丝冲明星,是老百姓用钱包投票。
厂家把起价压到19.79万,就是算准了20万这条心理红线:再低一分钱,利润被刀片划光;再高一分钱,客户扭头去看Model Y。
数字咬得死,算盘打得响,订单就爆了。
800V超快充站出来喊“15分钟310公里”,背后是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三家一起铺桩,1000座站看似多,摊开地图就知道,一线城市平均一个区不到两座,节假日照样排队。
智己先喊出口号,把“续航焦虑”转成“补能焦虑”,再慢慢填坑,套路跟当年手机厂送充电器一模一样——先让你离不开,再让你多掏钱。
IM AD 3.0吹“无图城市NOA覆盖300城”,翻译过来就是:不用高精地图,成本砍一半,软件OTA就能多卖钱。
工程师省掉采图车、省掉审批、省掉更新,直接把压力甩给算法和车主。
真到陌生路口,摄像头万一认错标线,责任还是司机背。
厂家省下的成本,换成了发布会上的掌声。
灵蜥数字底盘+双向18°四轮转向,5米大车转弯半径4.49米,数据比Mini还小。
技术很香,但售后价格表已经提前写好了:四轮转向机一只一万五,出保后坏一只,钱包直接瘦三斤。
厂家用“操控”换“口碑”,四年后配件利润再把补贴一次性赚回来,算盘珠子蹦得比轮胎还响。
副驾121°零重力座椅、21扬声器、11L冰箱、3K Mini LED,堆料堆到KTV级别,成本不过比对手多三千块,溢价却能多卖两万。
小鹏G6、宋L、Model Y都没有“超级右排”,销售一句“女王专属”就能让情侣当场刷卡。
硬件值三千,情绪值一万七,智己把心理学读透了。
26.99万封顶那款,配置表拉满,目的不是走量,是给19.79万那款当镜子:一看“多花七万也就多这些”,多数人转身选低配,厂家正好清掉利润薄的入门车。
高端款是广告牌,不是主菜,这手“锚定效应”玩得比特斯拉还溜。
全国试驾开启,表面是让用户体验,实际是收集高清路段数据。
每辆车上的摄像头、雷达把路况、驾驶习惯同步回云端,三个月就能再训练一次算法,下一版OTA更顺滑。
车主开开心心试车,顺便免费给厂子打工,数据比黄金贵,智己一分钱没花就拿到手。
Model Y卖的是车标,小鹏G6卖的是智驾,宋L卖的是电池,LS6把三样各切一块,再压到20万,用“性价比”封住对手的喉咙。
市场最怕的不是贵,而是“差不多价,配置多一堆”。
同行跟,利润被砍;不跟,订单被抢。
智己先掀桌子,再慢悠悠吃饭,姿势不好看,但肚子填得饱。
老车主们别急着高兴,新车到手即巅峰,二手价已经暗跌。
厂家把首月订单冲爆,二级市场立刻饱和,一年后卖车,车商直接砍七万。
想保值,得等第二把涨价,可那时候配置又升级,老车照样落伍。
电车圈“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永远有效,没人能逃过。
19.79万买一堆黑科技,真划算还是新套路?
来源:有趣的百灵鸟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