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财报一出,8.07亿港币的窟窿像一记闷棍敲在脑门上。
TVB的棺材板还没钉死,但钉子已经摆好了。
2023年财报一出,8.07亿港币的窟窿像一记闷棍敲在脑门上。
这不是第一次亏,是连续第五年。
TVB把200多名员工请出大门,连穿了二十年的戏服都挂上网当二手货卖。
动作很大,但算盘珠子扒拉得响——裁员省下的钱,还不够填广告收入下滑的洞。
广告商不傻,观众都跑去看短视频和Netflix,谁还守着电视等八点档?
佘诗曼、林峰这些当年的“亲生仔女”早就飞走。
TVB的“霸王合约”写着:签你十年,月薪两万八港币,外快全归公司。
新人想熬出头?
先跑三年龙套再说。
人才不是流失,是被人用扫帚赶出去的。
现在拍剧靠“老人回巢”,欧阳震华用部头约回来救场,拍一部算一部,年轻人连名字都没记住。
合拍剧成了续命药。
腾讯、优酷给钱,TVB给招牌。
钱多了,布景亮了,可剧情还是豪门争产、警察抓贼、职场撕逼老三样。
《使徒行者3》里,卧底像打卡上班,观众在弹幕刷“这集我奶奶都猜得到”。
为了过审,港味被剪得七零八落,连骂人的粤语都要配字幕“哔”掉。
观众问:这还是TVB吗?
ViuTV在旁边笑得开心。
《大叔的爱》播完,地铁里全是讨论剧情的人。
TVB的台庆夜收视率18.5点,约121万人看,创了五十年最低。
ViuTV的《全民造星》不靠电视,靠TikTok短视频刷屏。
TVB的账号还在发老剧剪辑,点赞几百个,评论区全是“童年回忆杀”——回忆杀杀不了未来。
TVB想转型,推出myTV SUPER和网购“士多”。
用户打开APP,画质糊得像二十年前的VCD,买东西点三下就闪退。
技术团队像临时拉来的装修队,边学边干。
电商卖自家明星代言的鲍鱼月饼,价格比超市贵三成,销量挂零。
改革成了改招牌,里子还是老味道。
最致命的是观众断层。
年轻人说:“TVB?我爷爷看的。”TVB的剧现在靠内地阿姨撑流量,她们开着二倍速追《爱回家》,顺便在微信群吐槽剧情。
香港本地750万人,撑不起一个电视台。
想靠合拍剧吃内地市场,却把自己吃成了“普通话配音版”。
两头不到岸,船开始漏水。
TVB不是没机会。
《新闻女王》聚焦媒体黑幕,豆瓣开分8.1,证明观众饿的是好故事,不是豪门撕头发。
但一部剧救不了整条船。
管理层还在开会讨论“如何年轻化”,会议桌上摆着的PPT写着“拥抱Z世代”,转头批准开拍《豪门恩怨之第九部》。
钉子已经摆好,锤子握在TVB自己手里。是钉死棺材,还是拔钉起航?
TVB还能翻身,还是该体面地说再见?
来源:有趣的百灵鸟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