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分钟上菜”突然撤牌,我上周六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亲眼看见,心里咯噔一下——当年靠这句承诺吃胖八斤的西贝,是不是又偷偷把菜倒回冰柜?
“25分钟上菜”突然撤牌,我上周六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亲眼看见,心里咯噔一下——当年靠这句承诺吃胖八斤的西贝,是不是又偷偷把菜倒回冰柜?
结果吃完一盘牛肉焖饭,我闭嘴了:米是现蒸,肉是现炖,锅巴脆得能当手机壳。
可转头一看,大黄鱼还是冻的,服务员小声说“海鲜现做真搞不定,鱼得先化”。
一句话,把我刚暖起来的心又按回冰水。
西贝官网现在天天直播自家厨房,300多家店后厨像动物园,谁都能趴手机上看大师傅翻勺。
我蹲了三天,发现他们真把蒸箱搬到前台,包子现擀现蒸,小朋友趴着玻璃流口水。
可另一面,西兰花依旧从塑料袋里倒出来,焯水30秒直接摆盘,师傅说“鲜菜运输太娇气,烂一根赔十根”。
我算了笔账,一袋冻西兰花成本不到鲜的一半,损耗几乎零,现做噱头再响,老板也得先让财务报表不哭。
更鸡贼的是价格。
菜量没变,账单还是那句“谢谢光临,358元”,但门口喇叭喊充1000送200。我隔壁桌宝妈一边哄娃一边刷卡,转头嘀咕“这不就是把预制菜省下的钱返给我当券?
”数据也印证我的直觉:二季度客单价掉8%,客流却涨23%,西贝用便宜换人头,算盘珠子蹦得比我心跳还响。
最戳我的是儿童餐。
去年娃吃出一根塑料丝,我投诉到店长差点掀桌。
现在他们把儿童厨房单拎出来,每月请家长带娃包饺子,投诉量直接掉62%。
我闺女上周亲手包的小笼包,皮厚得漏馅,她却吃得眉开眼笑,说“妈妈,这是我自己做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西贝把“现做”做成亲子体验,妈妈们买的已经不是饭,是朋友圈素材。
可冻鱼还是冻鱼。
我问厨师长啥时候能全鲜,他掏手机给我看内部群:华东94%门店已改造,西北才82%,海鲜冷链成本太高,总部让再等等。
话说到这儿,我算看透了——西贝不是不想全鲜,是真鲜不起。
去预制菜这股风,它先把自己吹成标杆,却留一条冻鱼尾巴,给同行留口“我也能追”的仙气。
走出店门,我手里拎着赠送的1000元代金券,像握着一张还没解冻的大黄鱼。
西贝赢了流量、赢了妈妈群、赢了财报,却还没完全赢回我的信任。
什么时候冻鱼消失,25分钟牌子再挂回去,我再把这张券花掉。
不然,它就永远是一张印着“半成品”四个字的冰票。
来源:庆庆教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