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29日,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在海南海口盛大启幕。在9月29日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主论坛上,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海南如何利用封关机遇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贸易枢纽”。
9月27~29日,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在海南海口盛大启幕。在9月29日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主论坛上,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海南如何利用封关机遇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贸易枢纽”。
封关运作准备就绪
作为我国首个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目标的省份,近年来,海南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上走在全国前列。据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介绍,当前海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居全国首位,达66.5%。此外,海南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等一批国家级试点项目中也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正式启动。“封关后的海南,将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与国际的往来将更加自由便利,与内地的联系将保持便捷高效。”刘小明称,下一步,海南将聚焦供应链转型,提供自贸港路径;聚焦产业链拓展,提供自贸港方案;聚焦价值链提升,提供自贸港智慧。
围绕海南封关,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孟华婷介绍,封关后,优质企业、优秀人才15%所得税优惠税率将继续实施,此外还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和加工增值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通行措施和更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一系列政策效应的叠加,必将显著降低进口零部件、核心原材料、高端设备等的进口成本,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延伸岛内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自贸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于文仲介绍,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所谓“型”,即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所谓“势”,表现在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产业体系越来越优、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据介绍,封关后,海南自贸港进口零关税制度体系将基本确立,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将扩大约2.5倍,占全部商品税目约3/4。以机动车零部件为例,封关后该类商品将降低货值约1/5的进口税负成本。此外,在贸易管理措施上,将允许38个商品编码产品在海南自贸港开展保税维修,其中便包括汽车变速箱等机动车零部件。
在金融政策体系上,中共海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万利表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飞机和船舶融资租赁政策、跨境资产管理试点政策等四项海南独有金融政策,将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封关之后,自贸港税收制度是以零关税为核心,以低税率为重点。”海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正表示,自贸港税制安排将为新能源汽车带来诸多发展机遇。在研发阶段,企业可零关税进口生产研发用的自用设备,可节省5%~10%的税收成本。在生产制造阶段,企业可零关税进口包括电芯材料、电驱系统等自用原辅料,若加工增值达到或者超过30%的比例,销往内地时可免征进口关税。在销售经营阶段,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
毋庸置疑的是,海南自贸港封关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表示,海南自贸港即将封关运营,将为新能源汽车与世界高端汽车品牌开展对比测试的标定、跨境数据的交流、技术标准的对比和政策协同研究提供新机遇,也为传播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做出新贡献。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看来,海南应当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引领者和排头兵。目前,海南已出台“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售燃油车”相关政策,郝吉明表示,在现有政策推动下,到2035年,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超200万辆,保有量占比超60%;若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存量燃油车加速淘汰置换,到2035年,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或将超8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指出,海南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上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可围绕以下三方面继续发力。第一,以体制机制创新,盘活海南汽车产业存量资源。第二,夯实数字基建,构建智能汽车、智能道路、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四智”融合技术体系,打造全域智能出行样板。第三,依托自贸港制度优势,打造国际合作的战略桥头堡,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成为国际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也表示,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独特地理环境及领先的产业基础,为智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全要素、多场景的实车测试与应用优势,并具备率先开展汽车数据跨境探索的独特条件。接下来,可在海南构建“标准-验证-应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地。
围绕海南在汽车改装领域的发展机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资深首席专家、总师办副主任黄永和表示,海南应当聚焦新车定制改装车型研发与发布、国内新车改装出口、进口新车改装转内销三大方向,打造全球汽车定制改装中心。第二,聚焦国内二手车改装出口、国外二手车进口改装复出口两大模式,打造全球二手车出口改装基地。第三,依托自贸港制度创新、政策豁免核心驱动力,打造“岛内开放创新、出岛规范管控、国际融合传播”的汽车改装文化生态,成为中国汽车改装文化输出窗口。
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逐“新”提“智”
论坛现场,《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正式发布。共识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电动化、低碳化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人工智能将深度赋能汽车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驱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具备高度自主、持续进化能力的具身智能体发展,为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将进一步革新汽车技术创新范式,重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塑造新型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实现价值链增量扩容,为各方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共识指出,各方将坚持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开放共享,协力开展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培育复合型产业人才、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打造合作共赢新生态等五方面重点工作,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迈向更为稳健、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
在大会闭幕发布会上,面对产业巨大变革以及不时显现的焦虑、迷茫情绪与盲目应对现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再次强调,汽车产业需汇聚科技创新、供应链协同、人才培育、标准共建、国际合作“五大合力”,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探寻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侯福深表示,下一步学会将从完善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战略研究、推动产业协同、推动人才发展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加强对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与助力。据透露,在即将于10月21~24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将正式发布,将为未来15年我国汽车技术创新系统性谋划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
本届大会期间,筹划已久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正式成立。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秘书长张旭明表示,未来,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将在推进平台建设、开展研究支撑、设立专题工作组、扩大国际合作网络等四方面持续发力,逐步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文:张奕雯 编辑:薛亚培 版式:齐萌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