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者是“我本位”心态,“一切发生有利于我,这份工作只是我很多选择中之一,这个选择没了,那就寻找新的”。
公司裁员,有人会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足,然后开始焦虑下一份工作的着落;
有人会庆幸自己被裁后还能拿到赔偿,可以早点去找新工作。
前者是“客体化”心态,“我是为公司服务的,我的存在是被选择的”;
后者是“我本位”心态,“一切发生有利于我,这份工作只是我很多选择中之一,这个选择没了,那就寻找新的”。
这种“我本位心态”,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根基、关注内在需求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健康的自我关怀方式。
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你却称其为命运"。
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
学会用“我本位”心态谈恋爱,爱情之路自然顺风顺水。
找对象时,不要想着对方喜欢什么,而是我喜欢什么
很多人都是在“要懂事听话”的规训下长大,习惯把自己放在一个“客体化”的位置,满足外界的期待,优先考虑他人感受,忽略了我的感受,
以致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找对象首要考虑的也不是自己喜欢什么,而是什么样的女生在相亲市场更有优势、长辈们会喜欢做什么工作的女生,男人喜欢什么长相的女生等等。
要打破这种“客体化”思维,清晰认知到“我才是生活的主角”,停止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
优先考虑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标准、自己的感受。
可以问问自己,此刻我的真实感受是什么?眼前这个人是我喜欢的类型吗?
如果抛开他人期待,我真的想和他在一起吗?这个选择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吗?
去找那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而不是试图把自己改造成讨人喜欢的人。
谈恋爱时,不自我怀疑,而是主动判断和筛选
“我本位”心态的人在谈恋爱时,一定会有一个需求优先级,那就是建立“自我需求高于讨好他人”的决策机制。
就像我们坐飞机时常会听到的提示:“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助他人。”
不为讨好对方而委屈自己,也不要一有分歧或争吵,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
要明白,一段好的感情关系,你们之间是平等的,你并不是为他而服务,不需要事事以他为先,更不要被对方PUA。
要构建属于自己的安全边界,可以温柔又坚定地表达自己,“我理解你的需求,但现阶段我需要优先处理...”
从你们的相处是否合拍这点上,去主动地判断,这个人适不适合与你走下去?
如若不能,不要委曲求全,勇敢地筛选,过滤掉那些不合适的人。
就像鲁豫在访谈中说的那样:
“身为女性,不要降低自己的标准,也不要跟任何一个可能夺走我们主体性的那个人在一起,哪怕你再爱这个人,跟他在一起你会失去自己,那就远离。
因为爱是会过去的,但是我要跟我自己厮守一生,所以我不能失去自己。
我要自己去走这个路,哪怕这个错是我自己犯了,我都认了。
总之,远离可能夺走你的主体性的那个人。”
若分手了,别觉得遗憾,要庆幸不必再耗神
假使一个人对你没意思,或是决意要和你分开,你不必去回顾那些相处的细节,去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什么话或做错什么事,不要觉得错过了是一种遗憾。
当你把自己放在被观赏、被评判或被审视的位置,自然就放低了自己,这样会造成双方位置的不对等。
“我本位”思想的人从不怀疑自己的魅力价值系统。
她很清楚自己很优秀,对方没有进一步的主动来推进两人的关系,那就说明对方配不上自己,所以知难而退,去寻找别的目标去了。
甚至会庆幸自己不需要在对方耗费心神,不用花费时间和脑子去和那样的人周旋了。
人要管理好自己的能量,把80%精力用于自我成长,保留20%给予外界。
只有充足自爱储备才能有效爱人。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别人的离开,允许一切的发生。
说到底,“我本位”心态的本质,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者"特质——既保持独立完整的自我,又能与他人建立深度联结。
真正的幸福,始于对自己生命主权的温柔坚守,成于内在力量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平衡。
不山大叔
点亮“在看”,
把80%精力用于自我成长,保留20%给予外界。
来源:不山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