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犇,那个总在电影里演小人物的老戏骨,没住进子女家,也没请保姆全天候伺候。
92岁了,还在厨房颠锅。
不是演戏,是真炒。
手抖得夹不住筷子,可一碰锅铲,稳得像焊在灶台上。
有人问:这老头儿是不是有超能力?
医生说,不是超能力,是人老了,心还热着。
牛犇,那个总在电影里演小人物的老戏骨,没住进子女家,也没请保姆全天候伺候。
他搬进了上海浦东一个叫“椿萱茂”的养老院,自己煎饺子、用塑料瓶盖当锅盖,被拍下来,全网刷屏。
可没人想到,这事儿才刚热乎,他转身就干了件更疯的——把厨房开成了公益项目。
8月,民政局发了证,名字叫“牛犇公益厨房”。
没股份,不领工资,终身志愿者。
钱哪来的?
2024年拍网剧《人间剧场》的200万片酬,全砸进去了。
儿子王侃,二话不说,卖了套闲置房子,凑了点零头。
就这么着,一个92岁老头,带着一群老人,开始做韭菜盒子、锅贴、菜饭骨头汤。
不是摆拍,是真做。
每周一场,120个人排队吃。
菜不是超市挑好的,是松江合作社不要的“尾菜”——长得歪、颜色浅、卖不动,但味道一点没少。
牛犇说:“我演过农民,知道菜长出来多不容易,烂在地里就是犯罪。”这话听着像台词,可他说话时,眼神没在演。
以前他用矿泉水瓶剪个圈当锅盖,网友笑他“抠门”。
今年8月,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找上门,说:老爷子,我们帮你升级。
把回收的餐盒热压成橙色小盖子,能进微波炉、能洗碗机,一套三个尺寸,发了1.2万套。
发布会那天,老头笑得像个得了奖的小学生:“我这点抠门,终于上台面了。”
他手抖,帕金森二级,走路慢,写字歪。
可一上灶,手不抖了。
东方卫视拍他,镜头怼着那双颤巍巍的手,他主动伸出来:“医生说这叫2级,可我掂锅,不抖。”这话一出,全网炸了。
瑞金医院主任连夜发微博:不是玄学,是大脑在拼命补救——人专注一件事时,连衰老都得让路。
他不光自己忙,还拉着别人一起活。
养老院里有个92岁的王爷爷,去年比他还虚弱,现在能自己端碗了。
医生说,不是药灵,是饭桌热,是有人喊他“王叔,今儿吃锅贴”。
生日那天,牛犇亲手给他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唱了句《龙须沟》里的调子。
没人录像,但有人偷偷拍了,发到网上,弹幕刷得像下雪:原来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死,是没人记得你爱吃啥。
10月,腾讯视频要播一部纪录片,叫《人间烟火》。
导演是拍《隐入尘烟》的李睿珺,零片酬,收益全回厨房。
片子里有牛犇给王爷爷过生日的片段,也有他蹲在后厨,把一筐“丑菜”分拣得比选角还认真。
他没说啥大道理。
也没喊“奉献”“榜样”。
他就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穿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拎着菜篮子去合作社收“没人要的菜”。
中午,他站在灶前,锅铲翻得噼啪响,油星子溅到袖口,他也不擦。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我这把老骨头,就这点用处了。”
他不是在养老,是在用余生,把日子,过成一锅热气腾腾的饭。
没人知道他还能煎多久的饺子。但你知道,只要灶火还亮着,就有人在等那一口热乎的。
来源:幽默高山w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