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心脏像要从胸口跳出来,手心湿滑,甚至连呼吸节奏都乱了。不是紧张,不是害怕,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心弦拨动。有人说,这是生理性心动,一辈子最多遇到三次。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心脏像要从胸口跳出来,手心湿滑,甚至连呼吸节奏都乱了。不是紧张,不是害怕,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心弦拨动。有人说,这是生理性心动,一辈子最多遇到三次。
我以为这是小说里的情节,直到我在那个周五的晚高峰,地铁站里遇到了他。
那天下班,地铁口堵得像一锅粥。无数人流推搡着,我低头盯着手机,完全没注意四周。突然,肩头感受到一股轻微的阻力。
他侧过身体,挡住了涌上来的人群。肩膀向我这边倾斜了十五度,仅仅是这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切发生得那么自然,仿佛他只是随意的一个习惯。
我的耳朵嗡地一声,脑子里某个开关被按响。呼吸一下子乱了节奏。没有对视,没有言语,甚至我都没看清他的脸。但身体已经先一步做出了选择。
那种感觉,就像被一道电流击中,全身麻酥酥的。后来我才明白,那就是所谓的心动。一种本能的反应,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回家路上,我的手在包里胡乱摸索,心还在剧烈跳动。指尖触到一个硬物。
是一张门禁卡。上面印着数字“19楼”。这是他掉的。我捏着那张卡,整晚都睡不踏实。凌晨三点,我偷偷爬起来。
在公司通讯录里,我找到了一个名字,恰好对应着19楼。那一刻,心跳像擂鼓。我想加他微信,却又没有那个胆量。
第二天,我揣着那张小小的门禁卡,偷偷摸摸地走到公司前台。像做了贼一样,把卡放下,然后扭头就跑。我希望这股邪火,过几天就能自己熄灭。
我错了。
接下来的整整六周,每一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想他肩膀倾斜的角度。那个瞬间,像一个循环播放的电影片段,在我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吃饭的时候,开会的时候,甚至洗澡的时候,他的身影都会突然闪回。胸口瞬间发紧,呼吸都会变得不顺畅。
我开始偷偷写日记。记录下心跳跳了多少次,手心哪里出了汗,甚至梦里有没有他的影子。越写,心里反而越慌。
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仅仅凭借一个站位,一丝气息,就能让你彻底缴械投降。这种感觉太陌生,也太强大,强大到让我不知所措。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内心被两种情绪拉扯。一面是按捺不住的冲动,另一面是深深的恐惧。我害怕主动,害怕被拒绝,害怕打破这份连面都没见过的平静。
就在我快被自己折磨崩溃的时候,第七周,手机上刷到一条新闻。社科院发布的新报告说:68%的人都遇到过这种心动。
更刺眼的是后面那句话:83%的人,什么也没有做。
后背一下子凉透了。如果再拖下去,我可能也会成为那83%中的一员。大脑会把我判死刑,判给“永远的遗憾”。
那一晚,我抱着“死就死吧”的心态,颤抖着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的心脏跳得前所未有的快,甚至有点疼。
“你的卡在我这里。有空请你喝奶茶,还你。”短信简短得不能再简短,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屏幕亮着,我死死盯着。几秒钟过去,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回得飞快:“好,明天七点,地铁站A口。”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我手抖得打翻了水杯。水洒了一地,我却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赌一把是这种感觉。
第二天,我提前了半小时就到了地铁站A口。远远地,我看到他插着口袋站在那里。他的肩膀依然微微向外倾斜,仿佛在人群中给我留出一块安全区。他似乎天生就带着这种温柔。
我心跳加速,一步步走过去。把门禁卡递给他。他没有接。只是伸手,轻轻地揉了揉我的头顶。
他说:“下次别跑那么快。”
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所有对“生理性心动”的科学解释,所有理性分析,在那一刻全部失效。我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原来,我逃跑了六周,不是为了躲开他,而是为了用这段时间,亲手把这条路铺到他的脚下。
现在,我们在一起了。生活充满了日常的烟火气。
我们会一起赶超市的末班车,抢打折商品。一起把外卖的辣度调成微辣,因为我们都受不了太刺激的食物。
偶尔我们也会吵架。但每次我气得心跳加速时,他都会先伸出手,轻轻摸我的脉搏。他说,跳太快就暂停,等平静了再说。
我偶尔还会写日记。上面多了两行字。
“第97天,今天没梦到他,但醒来时,他正捏着我的耳垂。”
那种最初的生理性心动,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从最初的狂热,变成了日常的心跳。比当初慢了一点,却稳了很多,更踏实了。
人生一辈子可能才有三次这样的机会。我浪费了一次犹豫,一次逃跑。而最后一次,我用来把门禁卡还给了他。
剩下的路,不再需要天雷地火的轰轰烈烈。它靠的是我每天,选择继续爱他。
来源:奋发有为星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