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同上一堂科学课”!南理工实小成为活动分会场之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7:07 1

摘要: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今天,中国科技馆主办全国科普月“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活动特别邀请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利伟,为青少年带来一堂航天主题科普课。南理工实小作为“中国航天教育联盟校”成员,成为全国直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今天,中国科技馆主办全国科普月“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活动特别邀请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利伟,为青少年带来一堂航天主题科普课。南理工实小作为“中国航天教育联盟校”成员,成为全国直播活动分会场之一,开展了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带领学生同步追“星”。

“还记得我们的‘太空小精灵’吗?”随着学校李睿老师的提问,屏幕上出现了“田园一号”立方星研制历程的影像——作为全国首颗小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立方星,“田园一号”承载了全校学子的科学梦想。

从卫星研制历程、组装的关键环节,到它成功进入太空后传回的信号,每一段记忆都格外清晰。同学们目光紧追画面,心中顿时燃起了与“田园一号”紧密相连的航天梦想。“孩子们从卫星研制的历程到关键节点,到卫星最后的发射,孩子们都全程参与学习,当年这批孩子大部分已经上高中,这段经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攻坚克难。”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组长吴凡说。

现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的志愿者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桌面卫星的科普介绍。结合模型与示意图,大学生志愿者从桌面卫星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出发,耐心拆解各部分如何模拟真实卫星的功能,让原本抽象的航天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大一学生蔡诗怡说:“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乘组成员,王亚平带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当时就向我们展现了非常神奇的实验,这些都是我们在地球上没有办法看到的现场。那时候我7岁,我就觉得太空是非常奇妙的,就产生要探索太空的梦想。我考上了南航机械工程专业,我们的航天器是由无数部件组成,我们会去研究结构,还会设计部分材料、组装等。同时,也希望我们能给大家普及航天知识,在小朋友心中种下航天梦,以后能为我们的航天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9:30,大家期待的航天科普课开课。航天英雄杨利伟围绕航天领域核心认知,结合自己搭乘“神舟五号”飞天的亲身实践经历,分享太空见闻;从航天器运行原理、太空环境特点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关键突破等内容生动讲述,帮助同学们梳理建构航天工程背后的科学逻辑。

“航天员如何训练?”“在太空能看到祖国的天山吗?”“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是什么样?”“机器人也能上太空吗?”……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在线上线下提问杨利伟,也在大家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

六(8)班学生周冠霖说:“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卫星模型,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照片,这次我看到了里面电路板是如何运作的,收获很多。我很喜欢看科学杂志,也会翻翻初中物理。我的梦想是以后能为国家探月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6)班学生田远正说:“杨利伟是我心中的偶像,今天这节课我了解到很多航天知识,比如三步走的航天计划,首先是载人飞船发射、空间实验室建设及空间站运营,逐步构建自主空间站体系。”

在四(9)刘怡昕院士中队,一堂别开生面的“家长进课堂”正在精彩开讲: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吴盘龙研究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为同学们带来《中国梦,航天梦:新中国航天发展的辉煌历程》的科普讲堂。从早期探索到如今的航天成就,伴着生动的案例与画面,吴教授将航天人的坚守与荣光娓娓道来。在他的讲述中,同学们清晰感受到航天事业的波澜壮阔,更是与国家发展同频的追求。

从重温“田园一号”的研制初心,到与南航志愿者的科普互动,从观看杨利伟院士的直播课堂,再到聆听身边的科学家分享,串联起同学们对航天事业的认知与向往。南理工实小这场“同上一堂科学课”系列科普活动,让航天梦在互动中扎根,让家国情怀在科普中传递。一颗颗向往星辰的种子已然播下,等待着在未来生长为探索苍穹的力量!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沈杨 通讯员 李睿 吴凡 安颖莹

来源:小高的科学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