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前一周,江苏昆山某电子厂员工把公司发的月饼挂闲鱼,标价9块9包邮,不到两小时被拍走,评论区齐刷刷一句:今年连月饼都缩水了。
中秋前一周,江苏昆山某电子厂员工把公司发的月饼挂闲鱼,标价9块9包邮,不到两小时被拍走,评论区齐刷刷一句:今年连月饼都缩水了。
这份月饼不是孤例。
智联招聘刚发布的2023双节福利报告显示,60%企业仍发实物,可现金福利从去年的35%跌到28%。
一句话,礼盒还在,钱少了。
实物也缩水。
去年还是六块装广式加两颗流心,今年四块装苏式,连刀叉都省掉。
人力群里一句“成本控制”,员工把图片转微博,话题阅读量两小时破三千万。
最扎心的是地域差。
报告里,京沪白领人均福利预算500元以上,海鲜卡、购物卡、旅游津贴花样多。
同一张表里,中西部不少公司预算100到200元,只能团购月饼券。
江苏这次被点名,其实冤枉。
苏州园区几家大厂依旧发大闸蟹券,可昆山、常熟的电子厂订单下滑,福利跟着砍。
有人拿到手的是电子月饼,一张手机壁纸,连盒子都省了。
新花样也有。
深圳一家游戏公司把假期折成积分,攒够可换三天远程办公。
杭州某厂直接发“不加班券”,中秋当晚凭券可早走两小时。
年轻人点赞,老员工皱眉:假期能当饭吃?
奇葩清单继续刷新。
有人收到加班大礼包,里面两桶泡面、一瓶功能饮料、一张值班表。
有人领到公司自家产品——三袋辣条,生产日期还是三个月前。
最离谱的是一张电子贺卡,点开自动播放老板祝福视频,流量自己掏。
发什么,怎么发,背后只有一条逻辑:能省就省。
经济下行,利润变薄,人力成本最先被开刀。
员工不爽,却也明白,订单少了,厂子活着已属不易。
可省也有底线。
福利不是慈善,是契约。
平时加班文化、末位淘汰都忍了,一年就盼这点仪式感。
如果连仪式感都打折,士气跟着打折,来年谁还愿意拼命。
有人算过账:一盒过得去的月饼成本35元,200人的工厂也就7000块。
7000块买不来忠诚,却能买来一周的好心情。
这笔账,老板们真该好好算一算。
发福利不是施舍,是投资。
发得好,员工朋友圈自发宣传,比招HR管用。
发得差,微博热搜挂一天,招聘页面被吐槽到明年。
得失之间,其实只差几十块钱。
下一次节日,别再让月饼孤零零躺在闲鱼。
哪怕加一张手写卡片,写一句辛苦了,也比冷冰冰的成本控制强。
毕竟,员工要的不是多贵,而是被看见。
来源:智慧饼干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