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比23,第一局打到加分才分胜负,冯彦哲在后场一记劈杀直线钉在边线内,裁判举手示意比赛继续,蒋振邦把球拍往地上一杵,那个动作把整晚的紧张全泄出来。
25比23,第一局打到加分才分胜负,冯彦哲在后场一记劈杀直线钉在边线内,裁判举手示意比赛继续,蒋振邦把球拍往地上一杵,那个动作把整晚的紧张全泄出来。
比分牌跳动的不是数字,是两对组合谁能在巴黎门票争夺战里先写名字。
国羽教练席没人鼓掌,都在低头记笔记,他们心里清楚,这场球不是对外,是对内排位,谁赢谁就能在下一轮集训拿到更多陪练资源,也能在奥运积分表里多站一个前排。
冯彦哲黄东萍第二局21比16收工,比分看着松,其实每一球都在算。
黄东萍蹲在网前,拍面像堵墙,蒋振邦想勾对角,球刚离拍就被她弹回去,魏雅欣只能后退半步,这半步就是差距。
冯彦哲等的就是这半步,他起跳点选在底线内三十厘米,杀球落点压在前发球线后二十厘米,两个厘米叠加,球飞得平又急,魏雅欣挡拍只能弹高,黄东萍跟进扑死。
这套连招他们练了八周,每天两百次,录像里看落点,误差超过十厘米就重来。
蒋振邦魏雅欣不是不会,是练得没他们多,关键分心里没底,手上就犹豫,犹豫0.2秒,球就砸在地上。
世界羽联官网赛后数据写得很白:冯黄组合全场防守反击得14分,蒋魏只有7分,网前球黄东萍赢19拍,魏雅欣赢11拍。
数字背后是把训练量折成比赛分,谁加班谁得分。
教练组赛后把两对组合叫到一起,没夸冠军,先放录像,镜头停在23平那一分,黄东萍网前推对角,蒋振邦提前移动半步没够到。
教练问:你凭什么提前?
蒋振邦没说话,他知道凭的是感觉,感觉在训练馆没练成肌肉记忆,到赛场就失灵。
冯彦哲在旁边喘大气,他赢的不是天赋,是把肌肉记忆焊死在骨头里。
有人算过账,韩国公开赛冠军积分11000,亚军9350,差1650分,这1650分放在奥运积分榜,可能就是前四和前八的距离。
冯黄组合目前排第三,蒋魏排第九,这一下差距拉到五千分以上,后面三站高级别赛事如果蒋魏不夺冠,就要看别人脸色。
国羽内部规定,积分前四的组合优先拿到洲际锦标赛和团体赛一号位,一号位意味着对手弱半区,意味着体能消耗小,意味着赞助商合同里那条“世界前三奖金翻倍”的条款。
一条边线球,可能价值百万,这就是他们拼到25比23的动力。
蒋振邦走出场馆把冰袋甩进桶里,跟魏雅欣说:回去加练网前。
魏雅欣点头,她明白教练不会给安慰,只会给计划。
冯彦哲黄东萍被记者围住,问题绕来绕去就是“奥运有没有信心”,黄东萍回了一句:我们只想把每天的量练满。
这句话听着像打官腔,却是真话,谁把量练满,谁就能把比分写在自己手里。
国羽混双现在三对主力,郑思维黄雅琼老而弥坚,冯黄组合冲劲足,蒋魏组合年轻快,教练组最愿意看到这种“内卷”,卷到极致,外战就稳。
观众只看到冠军举杯,没看到亚军回酒店加练,没看到第三名在跑步机上干呕,这些才是金牌真正的材料。
比赛结束两个小时,场馆灯关了,保洁大叔推着拖把经过冠军海报,海报上冯彦哲黄东萍笑得正好。
拖把划过地面,留下一道水痕,像给海报加了一道泪,也给下一届比赛留了一条起跑线。
谁想把自己的照片贴上去,就得把今天的失分写进训练日志,明天六点球场见。
羽毛球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早到的人。
冠军真靠实力,还是靠多练那几百拍,你觉得呢?
来源:欢快光束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