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保卫战:别让猫癣悄悄“赖”上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20:29 1

摘要:皮肤真菌感染是常见皮肤病,“猫癣”(医学称体癣)便是其中一种,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

皮肤真菌感染是常见皮肤病,“猫癣”(医学称体癣)便是其中一种,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

它不仅感染猫咪,还能通过接触传给人,引发皮肤问题,需高度关注。


一、病原与传播途径

猫癣致病菌主要是毛癣菌科的犬小孢子菌,其能产生抵抗力极强的孢子,在干燥温暖环境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更久,为传播创造条件。

传播方式有三种:

• 直接接触:人与患病猫或带菌动物抚摸、怀抱时,真菌借皮肤微小破损侵入人体。

•间接接触:接触被污染的猫窝、梳子、毛毯、衣物、地板、门把手等物品而感染。

• 环境残留:真菌孢子在环境中长期留存,即便移除感染源,仍可能让人或动物再次感染。


二、临床表现

猫癣在人和猫身上表现不同,了解这些特征可及时发现病情。

1.人感染后的表现

• 常见部位:多发生于手臂、腿部、颈部、面部等暴露部位。

• 典型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缘微隆起,中央相对正常,看似“自愈”。

• 伴随症状:有明显瘙痒,皮肤脱屑,部分还会出现水疱或结痂。

• 特点:皮疹逐渐向外扩散,中央愈合,形成“环状癣”。

2.猫感染后的表现

• 脱毛斑: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秃毛区,常见于头部、耳朵、四肢和躯干。

• 皮肤改变:秃毛区皮肤发红,可能有结痂、鳞屑,部分猫因瘙痒频繁抓挠。

• 隐性感染:少数猫感染后无症状,但仍携带并排出真菌孢子,成为潜在感染源。


三、诊断方法

诊断猫癣需结合临床表现与专业实验室检查,确保准确。

1.皮肤检查

医生或兽医通过肉眼观察人或猫皮肤病变的形态、位置,进行初步判断。

2.真菌检查

• 伍德氏灯检查:犬小孢子菌等真菌在紫外灯下会发苹果绿色荧光,可辅助诊断。

• 真菌培养:取皮肤鳞屑或毛发样本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明确致病菌种类。

• 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样本中的真菌菌丝和孢子,可确诊。


四、治疗与预防

治疗猫癣需同时处理感染者(人、猫)与环境,防止反复传播。

1.人的治疗

• 轻度感染:外用特比萘芬乳膏、克霉唑软膏等抗真菌药膏。先温水清洁患处并轻擦皮屑,再涂药膏于患处及周围1-2厘米正常皮肤,每日1-2次,坚持2-4周,症状消失后需再用1周防复发。

• 严重感染:皮损广泛或外用药效果差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每次200mg,每日2次,服1周停3周为1疗程,需1-2疗程)、特比萘芬(成人每日250mg,服2-4周;儿童按体重算)。需根据体重、感染程度调整剂量,部分药物影响肝肾功能,需定期复查。

• 联合治疗:在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同时,通常还需要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

• 注意事项:禁用激素类药膏;避免抓挠,瘙痒可冷敷;衣物等用60℃以上热水清洗并暴晒;用药1周皮损无改善或加重、出现渗液,需及时就医。

2.猫的治疗

• 局部治疗:用含咪康唑、酮康唑的抗真菌药浴或药膏。

• 全身治疗:在兽医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疗程4-6周。

• 环境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或专用杀真菌喷雾清洁环境,定期消毒猫用品。

3.预防措施

• 及时隔离:确诊的病猫单独饲养,避免接触其他宠物和人。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定期清洗消毒猫的用品。

• 个人防护:接触宠物后洗手,避免与病猫亲密接触,尤其要保护免疫力低下人群。

• 提高免疫力:给猫戴伊丽莎白圈,避免舔舐药物或抓挠患处;保证其营养均衡并定期体检;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五、注意事项

• 猫癣传染性强、孢子抵抗力强,治疗需坚持足够疗程,不可擅自停药。

• 切勿自行用药,尤其是口服抗真菌药,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 家中有多人或多宠物时,发现感染后需同时检查,必要时一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陈敏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龙芳

来源:PSM药盾公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