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陪伴留守儿童提前度过一个别样的中秋佳节,2025年9月30日,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关工委携手德育处、团委,在崇德楼四楼党团会议室开展了“中秋传暖意,关爱入校园”暨“仁德·圆梦”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活动。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关工委德育处团委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陪伴留守儿童提前度过一个别样的中秋佳节,2025年9月30日,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关工委携手德育处、团委,在崇德楼四楼党团会议室开展了“中秋传暖意,关爱入校园”暨“仁德·圆梦”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活动。
该校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陈伏军,副校长黎成阳,工会主席李仕海,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坝初中校友资助中心副主任蔚玉乾,校关工委副主任、装备室主任、马坝镇校外辅导中心站副站长蔡登发,关工委副主任臧明明,校党办主任何永珠,德育处主任戚加松、副主任俞霞,团委书记钟开成,淮安华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华、总经理赵鸿翔,爱心教师志愿者何永珠、李启航、李先军、张帮杰、蔡登发等与该校32名留守儿童代表欢聚一堂,沟通交流,分享月饼,制作玉兔灯笼,共迎中秋活动。活动由工会主席李仕海主持,共六个环节。
此项活动在该校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陈伏军部署下,由该校关工委仁德关爱工作室牵头政教处、团委、爱心人士共同组织发起,旨在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感恩社会的品德,发扬新时代中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圆自己的成长、成人、成才之梦。
活动一:仁德关爱送温暖,助学帮扶促成长
臧明明主任代表校关工委、仁德关爱工作室,作题为“仁德关爱送温暖,助学帮扶促成长”的发言,她从工作室的建设、工作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打算等五个方面,将该校荣获淮安市首批品牌项目“仁德关爱工作室”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据悉,该校关工委仁德关爱工作室成立近五年来,已累计为留守儿童捐赠款物近6万元。
活动二:爱心人士献爱心捐款
首先,淮安华拓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鸿翔先生爱心捐款2000元;
其次,马坝初中校友资助中心蔚玉乾主任代表校友资助中心捐款3500元;
最后,爱心教师何永珠、李启航、李先军、张帮杰、蔡登发共捐款5000元。
活动三:留守学生代表发言
初二年级小丽(化名)代表留守学生发言。她说,当我们从爱心人士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包裹——里面装着过节的月饼、崭新的学习用品,还有那份饱含心意的慰问金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关怀。我代表学校所有的留守儿童,感谢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爱心人士给予我们的无私关爱。这份“中秋礼包”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心里的小角落。月饼的甜,甜在舌尖;崭新的学习用品,是对我们学习的期待;而那份慰问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如同家人般的细致与体贴。未来,我们不仅要努力考上理想的学校,更要成为一个懂得感恩、乐于分享的人,把今天收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四:爱心人士代表致辞
淮安华拓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鸿翔先生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所有捐款的爱心人士,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活泼可爱同学们致以节日的祝福。他说,中秋是“千里共婵娟”的浪漫,是“天涯共此时”的温馨。但我们也深知,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个节日可能少了一份父母在侧的陪伴,多了一份对远方的思念。正因如此,我们这些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这笔捐款或许不多,它买不来长久的陪伴,却能为孩子们添置几本心仪的书籍、一套崭新的文具,或是在寒冷冬日里送上一件温暖的棉衣。我们希望这些小小的善意,能像今晚的月光一样,照亮你们的书桌,也温暖你们的心房。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咱们这些孩子,是你们让我们明白,微小的善意汇聚起来,就能成为改变生活的力量;是你们让我们懂得,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能为他人点亮一盏灯,这份满足感无可替代。最后,赵鸿翔总经理再次祝愿孩子们学业进步、健康成长,眼中总有光芒,心中常怀希望。也祝愿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中秋安康,阖家幸福!
活动五:党委书记陈伏军“畅谈话中秋,师生情谊长”
该校党委书记陈伏军作主旨讲话,他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对赵建华董事长、赵鸿翔总经理、马坝初中校友资助中心、爱心教师志愿者等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同学们介绍中秋节由来,肯定活动效果,激发同学们的认同感、幸福感,并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和美好祝福。他说,金秋送爽,月桂飘香,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满载团圆与思念的节日里,我们欢聚一堂。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爱心使者,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的慷慨解囊,为孩子们的成长增添了温暖底色;是你们的善举义行,让这份爱心在校园里传递蔓延。在这个充满思念与团圆的日子里,首先想和同学们聊聊中秋节的由来。相传,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2008年1月1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追月、扎灯笼、玩花灯、猜灯谜、舞火龙、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演化流转,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为中秋节注入丰富内涵。最终,“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现今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让这个节日承载了中国人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团圆的向往。
今天,我们以“中秋传暖意,关爱入校园” 暨“仁德·圆梦”为主题举办这场活动,就是希望把这份“团圆”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同学的心间。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接过月饼和学习用品时脸上的笑容,听到大家分享感受时真诚的话语,深感欣慰。这次活动,有效填补了留守儿童节日里的情感空缺,极大激发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让“留守不孤单”的温暖理念落地生根。也让我们看到了全校师生、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深切关怀。这一份份心意,汇聚成了校园里最温暖的力量,也让这个中秋变得格外有意义。
最后,陈书记对同学们提几点殷切的期盼:
一是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希望大家记住今天这份温暖,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感恩老师的悉心教导,感恩社会的无私帮助。把这份感恩之心,化作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二是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中学阶段是成长的黄金时期,希望大家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的少年。
三是做一个懂得传递温暖的人:今天你们是被关怀的对象,未来希望你们能成为温暖的传递者。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在有能力时回馈社会,让爱与善意在校园、在社会中不断延续。
活动七: “月满灯笼亮,玉兔寄相思”实践活动
活动六: “月满灯笼亮,玉兔寄相思”实践活动
爱心教师志愿者将提前准备好包玉兔灯笼的材料分发给同学们,师生齐动手,在做灯笼的过程中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视频通话让他们与远方的父母“云团聚”。
本次开展“中秋传暖意,关爱入校园”暨“仁德·圆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不仅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更是填补情感空白、传递社会温暖的重要举措,帮助留守儿童在节日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社会的关怀。整场活动在充满感恩、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供稿:臧明明 蔡登发)
来源:长三角微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