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2月18日,年关刚过,90后广州夫妻陈阳曾和赵小姣重新开起了他们经营的小酒馆。两人下午三点左右便开始忙碌,清洗食材、腌制卤味、调配酒水,准备晚上的客人。傍晚六点准时开门营业,一直到午夜三点多才打烊,常常收拾完已经接近凌晨五点。第二天早上还要去市场进货
2023年2月18日,年关刚过,90后广州夫妻陈阳曾和赵小姣重新开起了他们经营的小酒馆。两人下午三点左右便开始忙碌,清洗食材、腌制卤味、调配酒水,准备晚上的客人。傍晚六点准时开门营业,一直到午夜三点多才打烊,常常收拾完已经接近凌晨五点。第二天早上还要去市场进货,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为了维持生计,小店全年几乎无休,就算春节也只关门三天。长期的劳累和经济压力,让这对年轻夫妻始终绷紧神经,不敢有片刻懈怠。
2023年7月15日那天傍晚,酒馆刚开门不久,赵小姣正在吧台后调配酒水。她俯身倒入果汁与威士忌的瞬间,忽然感到下体涌出一股温热的液体,像是有人突然泼了点温水般突兀。她的手一颤,险些把酒杯碰翻。心头一慌,她赶紧把摇壶放下,借口去洗手间。脱下裤子一看,内裤上并无血迹,而是一大片透明偏水样的分泌物,湿透了布料,透出微微的光泽。赵小姣皱起眉,自我安慰说可能是天气闷热,加上最近连日熬夜劳累,才让身体分泌物增多。她匆忙换上护垫,用力呼出口气,强迫自己镇定,然后又回到吧台前继续调酒,脸上的笑容却难掩心底的疑惑与不安。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这种反常情况一再出现。赵小姣每天在吧台忙到深夜,摇壶、倒酒、擦拭杯子时,总能感觉到下体隐隐有湿润感。等到回到宿舍换衣物,护垫上常常是一大片湿痕,有时清亮如水,有时却带着轻微的黏稠,气味里夹杂着若有若无的腥气。夏夜闷热,长时间站立调酒的她,常感觉下身发胀,时不时伴随轻微的瘙痒与灼热。她心里明白,这不像单纯的天气原因,更像是某种妇科问题。但想到酒馆每天都要营业,客人不断,她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医院,只能咬牙撑着,告诉自己再忍一忍,等生意缓下来再说。
2023年7月23日,夫妻俩难得关了一晚门,去附近旅馆休息。夜里缠绵过后,陈阳曾起身收拾床单,眼神骤然凝住——正中间有一片刺眼的血迹。他忍不住皱眉问:“不是月经刚结束吗?”赵小姣心头一震,她的经期一向规律,从未出现过延迟,这次却拖到第九天仍有血迹。她低头察看,发现血色暗红,间或伴有丝状分泌物,带着一股腥臭味。那一刻,她竭力安慰自己是劳累导致的周期紊乱,可心底的不安像潮水一样涌来。回到床上,她翻来覆去,再也无法入睡,怎么也无法驱散内心的惶恐。
接下来的几晚,她照着同事的建议,每次打烊后洗澡时都用洗液冲洗,瘙痒确实有所缓解。但第二天一换下内裤,仍能闻到那股若有若无的异味,像阴影一样萦绕心头。她清楚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只是被暂时掩盖了。就在她还在犹豫要不要抽空去医院时,陈阳曾的身体也出现了异常。2023年7月27日清晨,陈阳曾结束一夜忙碌,在浴室冲洗时,指尖无意间摸到阴茎前端皮肤多了一处不平整的小突起。那是一颗淡红色的小结节,约有黄豆大小,质地发硬,摸上去粗糙,与周围的皮肤形成鲜明反差。他心头微微一颤,但转念一想,这些天进出库房、搬酒箱,难免有摩擦或汗液刺激。他随手抹了些碘伏“消毒”,安慰自己休息几天就会好转。
然而仅仅两天后,也就是2023年7月29日,两天后清晨,陈阳曾洗澡时再次低头查看,整个人愣在了原地。原本只有黄豆大小的结节,此时已鼓胀成蚕豆般大,表面凹凸不平,像被撕裂过般参差不齐。周围的皮肤布满米粒大小的疣状突起,颜色泛着灰白,排列杂乱,像一圈刺团围绕在核心病灶四周。指尖轻轻一碰,便有细微刺痛传来,仿佛被细针扎中。局部皮肤明显潮红,部分区域已经糜烂,渗出少量淡黄色液体,黏附在皮肤表面,散发出轻微异味。他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呼吸变得急促,心口骤然一紧,像是有块沉石压在胸口,连胸腔都发闷。
当天晚上开工时,他在酒馆里忙着搬酒箱、擦杯子,但整个人魂不守舍。顾客点单的声音像隔着一层雾,他的注意力全被那处病灶牵制。趁着后厨空档,他拿出手机在搜索栏里输入“阴茎结节”“疣状物”“外阴糜烂”等关键词。屏幕上跳出的内容让他心头发凉:“尖锐湿疣”“HPV感染”“阴茎癌早期表现”。一张张病灶照片与自己情况惊人相似,他越看越心慌,手指微微发抖,甚至一度不敢继续滑动。冰冷的现实与模糊的恐惧交织,让他整晚都失去了平日里招呼客人的心气。
第二天一早,陈阳曾戴着口罩独自走进医院泌尿外科。候诊区里人声嘈杂,他却只觉得四周空气沉闷,手心被汗水浸透,连指尖都微微发抖。他低着头,不敢与任何人对视,更不敢告诉赵小姣。心里反复闪过病灶的画面,每一次想起,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拽住喉咙,让他透不过气。叫号声传来时,他几乎是硬着头皮站起来,脚步发沉,仿佛每一步都迈向未知的深渊。
进入诊室后,医生让他躺下检查。冷白的灯光打在下体病灶处,医生眉头逐渐拧紧。阴茎冠状沟附近赫然可见一处约2.2cm×1.6cm的菜花状肿物,质地偏硬,边缘参差不齐,局部破溃渗出,表面附着黄色分泌物,散发出异样的气味。右侧阴囊皮肤也出现轻度潮红,触诊时传来明显不适感。医生沉声说道:“需要尽快做活检,排查恶性可能。”这句话像重锤落下,陈阳曾心头猛地一颤。
当天,陈阳曾接受了病理活检。冰冷的针头刺入皮肤的那一瞬间,他只觉得一股锐利的痛感穿透下体,冷汗顺着额头滑落。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手却死死抓住床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安抚说只是小创口,几日后会有结果。可即便如此,陈阳曾心里却越发忐忑,像是被悬在半空中的人,随时可能坠落。他在医院走廊里坐了很久,眼神空洞,最终还是拨通了赵小姣的电话。
傍晚时分,赵小姣匆匆赶到诊室,气喘吁吁地推门而入。眼前的陈阳曾脸色惨白,手里紧攥着检查单,掌心湿透,整个人仿佛失了魂。她心头一沉,走上前轻轻拉住丈夫的手,却只感受到彻骨的冰凉。几日后,病理报告终于出来:切片提示为鳞状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伴局灶性角化。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异型细胞侵入真皮层,核大深染,核分裂相活跃,Ki-67指数达48%。血清学检查显示SCC抗原为3.3ng/mL,轻度升高。腹股沟彩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医生提醒仍需进一步行盆腔MRI及PET-CT以评估转移风险。
赵小姣接过报告,手心冰凉,心头一阵眩晕。陈阳曾声音沙哑:“才三十多岁,怎么会得癌?”面对这对年轻夫妻的疑问,医生耐心解释:阴茎癌虽属少见,但在HPV感染、慢性炎症和不良卫生条件长期刺激下,风险会显著增加。尤其是男性若忽视包皮清洁,包皮垢积聚,加之免疫力下降,就可能发展为恶性病变。医生还特别提醒:类似问题在女性中也不少见,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高度相关,因此夫妻双方都需要尽快做全面筛查与规范治疗。
赵小姣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双唇失血般苍白,整个人仿佛被一瞬间抽干了力气。她用力攥着陈阳曾的手,却只觉得那只手冰冷僵硬,仿佛没有温度。陈阳曾眉头深锁,神情近乎崩溃,猛地转向医生,声音颤抖,却再也压不住心底的质问:“我们才三十出头,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更没做过什么荒唐事,每天只是守着酒馆熬到深夜,怎么会突然查出癌?是不是检查出了差错?是不是设备有问题?”赵小姣泪眼模糊,声音里带着哭腔:“我们的日子虽然辛苦,但绝没有什么过分的事,这到底是为什么?”
医生沉默片刻,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倒了两杯温水,示意他们先冷静。等到情绪稍稍平稳,他才缓声开口:“我理解你们的震惊。病理结果我们已经反复核对,诊断没有问题。阴茎癌虽然并不常见,但并非老年人独有。它的发生涉及病毒、炎症、免疫状态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陈阳曾的病变目前还在早期,有治疗机会,不必过度绝望。”
安慰的话语并未带来真正的轻松。陈阳曾心里翻滚着无数疑问:到底是从哪一步走到了今天?平日再普通不过的身体,为何突然走向癌变?赵小姣也在心里默默追问:自己的宫颈病变会不会与丈夫的疾病存在某种联系?是不是哪里被他们忽略了?
于是医院为两人启动了更全面的排查。陈阳曾接受了第二轮HPV分型检测、免疫功能评估及再次活检,并补做腹部CT和淋巴区B超,以确认病灶范围。赵小姣则安排了盆腔超声、宫颈细胞学检查及活检,同时进行了HPV基因分型和载量测定。
结果接连返回,却让人更加困惑。陈阳曾的HPV DNA多次检测均为阴性,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SCC、CEA、CA19-9等均在正常范围,唯独阴茎根部病灶提示典型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切片显示癌细胞浸润至真皮深层,伴明显角化,但缺乏典型病毒致癌证据,P16染色仅呈弱阳性。这与临床上常见的HPV相关致癌路径明显不符。
而赵小姣的结果则相对明确:宫颈活检提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4.1mm,病理分期为IB1期。免疫组化P16、Ki-67高度阳性,结合基因分型,确诊为高危型HPV16型感染,病毒载量较高,与宫颈癌的常见病因链条高度吻合。可奇怪的是,两人婚前体检均为HPV阴性,陈阳曾在确诊后依然持续阴性,而赵小姣却呈现典型病毒致癌模式。夫妻俩在几乎同一时间被确诊不同部位的癌症,医学统计上极为少见,前后矛盾的结果更让整个病例显得扑朔迷离。医生们反复推敲,却依旧难以解释其中逻辑断裂之处。为了避免延误病情,也为查清其中的隐秘因素,医院决定将病例上报,并邀请更高层次专家会诊。
三天后,国内妇科肿瘤领域的老教授亲自参与远程会诊。会诊当天,郎教授仔细翻阅两人的病理切片、影像学资料和病毒学报告。他一页一页比对,时而沉思,时而在记录纸上写下要点。两个多小时过去,他才缓缓放下手中的资料,神情凝重:“从病理形态上看,陈阳曾的阴茎癌与赵小姣的宫颈癌诊断都成立。但问题在于,陈阳曾的病例缺少关键的病毒学依据,病因链条不完整。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极为少见。”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癌症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环境、饮食、长期刺激、生活细节,甚至某些被忽视的小习惯,都可能成为潜在诱因。我们不能仅盯着病毒,还需要从他们最日常的生活去追溯线索。”于是,医生团队再次与陈阳曾和赵小姣进行了长时间的访谈。老教授亲自提问:酒馆的卫生环境如何?是否常年在油烟下暴露?是否频繁使用劣质塑料包装或高温油炸食材?是否接触过某些市面上的保健品?是否长期使用清洁液或药膏处理私密部位?
随着问题的深入,夫妻二人的神情渐渐凝重,开始回忆起一年多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赵小姣的声音逐渐低了下去:“要说特别的事,好像也有一点,但我们一直觉得那只是小事,从没想过会有影响。以前也一直没什么事,怎么会突然……”
老教授轻轻叹息:“真是百密一疏啊!其实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偏偏因为平常生活里一个习惯性的举动,最终让癌症盯上了你们……”
很多人以为每天清洁就是健康保障,但陈阳曾和赵小姣忽略了一个常见细节,那就是过度使用私处清洗液。他们在听取朋友建议后,每晚打烊回家都用强力洗液冲洗,觉得这样能保持干净。实际上,长期反复使用这类清洗液,会破坏正常菌群,导致局部分泌物环境改变,正常的抵御能力下降。研究显示,这种微环境失衡时,局部组织更容易受到慢性炎症刺激,久而久之,细胞会在不断修复过程中出现异常增生的风险,这就是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的潜在隐患。
赵小姣的体检中发现,她感染了高危型HPV,这类病毒本身通过接触就可能传播。按理说,夫妻生活中另一方也会呈阳性,但陈阳曾多次检测均为阴性,这让医生非常困惑。深入追问后才了解到,他曾长期在私处皮肤反复使用含抗生素的外用药膏。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可能抑制了病毒的检测信号,但同时造成皮肤屏障损伤,炎症刺激反而增加了细胞异常的机会。这类细节往往被忽略,却可能在无形中增加了身体负担。
还有一个问题来自他们经营酒馆的日常。陈阳曾长期需要搬动沉重的酒箱和啤酒桶,常常大汗淋漓,回去没有及时更换干净衣物。汗液在包皮下长期积聚,形成局部潮湿和刺激,这本身就容易引起慢性炎症。包皮垢在这种环境下更易堆积,成为细菌滋生温床。如果清洁不彻底,这种反复的慢性刺激会让局部皮肤细胞在修复过程中逐渐走向异常。虽然这是一个常见却细小的生活细节,却恰恰是最容易被男性忽视的。
赵小姣的问题同样与生活有关。她在酒馆里几乎每天要面对油烟和烈酒,晚上还经常喝点酒解乏。长时间接触酒精和油烟中的有害成分,会让身体整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力减弱时,本该被清除的异常病毒就能在体内持续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她的检查结果显示病毒载量偏高。很多女性觉得自己年轻就不用太在意免疫状态,其实这种微小的下降就可能成为关键,尤其在存在高危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身体的防御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两人的生活习惯里,还有一个被反复忽视的细节——使用廉价塑料保鲜膜反复包裹食材和酒水调料。医生在会诊时特别提到,部分劣质塑料在高温油炸或长期接触酒精时,会释放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会对组织细胞的基因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同时伴随炎症刺激和病毒感染,风险会进一步叠加。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小环节,但却可能长期在身体里积累出严重问题。
最终的分析中,医生们发现夫妻二人最关键的疏忽是,他们总以为“清洁越多越好”。这种看似细小的生活方式,反而破坏了自然防御体系。长期使用清洗液、药膏以及忽视更换衣物,使得局部长期处于异常环境,加上工作强度带来的免疫力下降,这一系列因素叠加,让本该自我修复的组织逐渐走向异常变化。陈阳曾和赵小姣都未曾料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习惯,竟可能成为日后病变的诱因。这种案例提醒所有人,健康不仅仅是大事,还藏在微小的生活选择里。
资料来源:
杜婷婷,肖静,朱静妍,等.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5,41(16):2528-2532.吴方婷,何春松,詹志敏.15 148例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结果[J].热带医学杂志,2025,25(08):1089-1092+1097.尼格尔阿依·努尔买买提,杨静,古扎努尔·阿不都西库尔,等.不同基因甲基化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女性中的诊断效能及其对持续感染的预测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5,48(08):1017-1024.(《90后广州夫妻洁身自好,却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他们的经历值得反思》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