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调查发现网上真能买,身份证照片180块,银行流水6800块,开价越高越隐私。电商平台到处都是这种店铺,不少挂着法律咨询幌子。
1.2万买到五年开房记录,女友疑心买隐私,记者暗访黑产链。
上个月底浙江陈先生爆出个大事,他女友花1万2网购了他的开房记录,还查了780块买了快递地址。
这事一出全网炸锅,有网友说这是赤裸裸的隐私泄露,也有网友建议赶紧分手。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真能买,身份证照片180块,银行流水6800块,开价越高越隐私。电商平台到处都是这种店铺,不少挂着法律咨询幌子。
陈先生说女友查了近五年报表,花了近1万7。自己经常出差觉得奇怪,结果一核对全是真。
后来他在网上问了好多商家,发现流程几乎一样。只需要身份证号或者手机号,就能查出所有记录。记者也试过,花180块半小时就收到身份证照片,准确率百分百。
有些商家吹嘘自己是律师事务所。但律师马林冰说这纯属扯淡,正规律所只能帮客户调查涉及诉讼的信息,而且不会卖隐私。
查工商登记发现涉事公司经营范围连法律咨询都不算专业领域。记者反映后电商平台说会处理,但具体下架时间没准。
更狠的是这种交易催生了“开盒挂人”。2023年底有个百万粉丝主播被曝隐私,在国外社交群组大范围传播。
杭州警方查实6人非法收集800多人信息,法院判了三年缓刑还要登报道歉。广东那边也有个叫柯某的,从2022年开始倒卖信息赚了40多万,被抓时还在网上招业务。
现在买个人信息分几种人,猜忌对象的、想赚钱的、图好玩的。黑产中间商从不同渠道获取数据,然后加价转卖。
有些技术手段能绕过人脸验证,整套操作连环套,普通人防不住。中央网信办最近发通知要求平台零容忍,微博抖音这些大平台得加强审核。
义乌卖防窥膜的说今年销量翻了几倍,年轻人买得最多。
虽然有法律管着,但信息泄露还是防不住,查的人越来越多反而让黑产更嚣张。这事的关键不在要不要查,在这世上还能不能有秘密。
来源:一米阳光一点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