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有人批他“乱书”,有人称他“让10万人练会书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9:42 1

摘要:看到中央美院博导邱振中的作品时,很多人会犯迷糊:这堆“签名堆砌”的作品是字、是画还是闹剧?,但转头就有人晒出对比图说:“跟着他的《167书法练习》练3个月,潦草字迹竞变得筋骨分明。

看到中央美院博导邱振中的作品时,很多人会犯迷糊:这堆“签名堆砌”的作品是字、是画还是闹剧?,但转头就有人晒出对比图说:“跟着他的《167书法练习》练3个月,潦草字迹竞变得筋骨分明。

这位拿遍兰亭奖、亮相威尼斯双年展的学者,始终站在书法界的风口浪尖。爱他的人称其“拆透了书法密码”,批评他的人斥其〞亵渎传统”。今天就扒拉扒拉:邱振中到底是书法解析大师,还是争议制造者?

一、争议炸场:“签名堆成的作品,也配叫书法”?

2024年邱振中展出的《日记》作品,直接把争议推上热搜。整幅作品由数百个“邱振中”签名组成,以“蚊阵型”散落纸上,有人怒批“耗时三个月闹剧,连个字都认不出“。

更让传统派炸毛的是他的言论:“不要迷信古人,他们读书没我多”。网友直接开怼:“这是狂妄还是真有㡳气”?甚至有人把他和“乱书大师”王冬龄并列,骂其作品是“天书”书法。

但邱振中自有解释:“每天签名的笔触里,藏着心态的微妙变化”。支持者则帮邱振中解释:看不懂的不是作品,是现代书法的空间逻辑”。这恰是他“轴线理论”的实践:签名的倾斜角度形成隐性轨迹,暗合传统章法的韵律感。

二、练字封神:他把书法拆成167个科学练习

骂声再大,也挡不住《167个练习》成为练字“圣经“。这本书直接戳破自学痛点:把王羲之失传笔法拆成可操作的步骤,让“玄学“变成“科学“。

新手最该学习的3个破局技巧

*笔法不再靠猜。把“绞转”比作拧毛巾,教你笔锋转动时的力度控制,练3天就能写出有筋骨的线条,告别盲目描字困境。

*结构秒懂逻辑。用单元空间理论分析字的布局,比如“采”字上部左倾,下部回正,新手也能写出平衡感。

*章法一步到位。讲清“行轴线”规律,哪怕写“采菊东篱下”,也知道字与字要形成“S”形轨迹,避免呆板堆砌。

有读者晒出反馈:“临帖3年没进步,跟着练提按节奏一周,线条终于有了立体感。难怪央美直接拿它做教材,连海外院校都抢着引进。

三、争议背后,书法该守传统还是破规矩?

骂他的人,批他”用西方理论解构书法。认为“轴线、动力形式”这些概念,消解了书法的意境美。但支持者反驳:他没丢传统,只是给古人技法装了说明书。

看看他的楷书作品就知道:扛肩变化有着柳公权的筋骨,浓墨重写里有颜真卿的浑厚,只是用大小错落打破了传统楷书的呆板。就像他说的:创新不是胡来,是在传统里找出没被说透的东西。

如今他带着作品走进威尼斯双年展,把“绞转笔法”做成不锈钢雕塑,让书法成为国际艺术圈能看懂的语言。这或许就是争议的本质:

有人守着传统写字的美,有人要做书法走向世界的现代转型。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邱振中的“签名作品”是创新还是闹剧?用过《中国书法:167个练习》的朋友,来说说它真的能打通书法”任督二脉”吗?

来源:晉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