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主办,来自内分泌、风湿免疫、肾脏病、心血管、外科、康复、中医及方法学等领域的四十余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对指南推荐意见进行最终讨论与审议,标志着我国首部针对难治性痛风的诊疗指南正式完成制订工作,即将面向全国发布。
前言:2025年9月28日,历时一年多、历经三次全国专家讨论与多轮修订,《中国难治性痛风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定稿会在厦门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主办,来自内分泌、风湿免疫、肾脏病、心血管、外科、康复、中医及方法学等领域的四十余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对指南推荐意见进行最终讨论与审议,标志着我国首部针对难治性痛风的诊疗指南正式完成制订工作,即将面向全国发布。
指南编写专家合影
立足临床痛点,规范诊疗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痛风患病率持续攀升,患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痛风患病率达3.2%,患病人数超过2500万,其中约16%~20%的患者发展为常规治疗反应不佳的难治性痛风。这类患者不仅关节损害严重、致残率高,还常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系统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长期以来,国内外均缺乏针对难治性痛风的统一诊断标准与系统化治疗指南,现有治疗手段存在明显局限,传统降尿酸药物应答率不尽如人意,对多系统并发症的综合管理难以有效实施,导致临床识别不足、治疗不规范等问题频现。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在会议中指出:“难治性痛风已成为痛风管理中最具挑战的一环。这类患者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疾病反复发作,关节功能受损严重,生活质量极大下降。本指南的制订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更通过多学科协作和严谨的循证流程,为临床提供了科学、实用、具备中国特色的诊疗规范。”
赵家军教授致开场辞
凝聚多学科智慧,构建中国方案
指南制订工作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GRADE证据分级系统,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及临床实践共识。在三次专家讨论会中,围绕难治性痛风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目标、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策略、手术适应症、手术模式、围手术期管理及中西医结合干预等9大核心临床问题,专家组进行了多轮深入研讨与迭代优化。
本次定稿会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吕朝晖教授主持。会议重点审议了内分泌组、风湿组、外科组及中医组拟定的推荐意见条款,并就诊断门槛设定、新型生物制剂应用、痛风石手术指征等关键内容达成最终共识。此外,指南纳入了中医药辨证治疗方案和适宜技术推荐,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国特色。
吕朝晖教授介绍会议流程
多学科协作,打造全方位诊疗方案
本次指南制订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特点。来自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心内科、外科、康复科、中医科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确保了指南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在内科治疗方面,专家们就难治性痛风的生活方式干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目标,以及降尿酸药物的选择等内容提出了详细建议。在外科治疗方面,专家们就痛风石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手术类型,围手术期治疗,手术疗效评估等形成了共识性推荐。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推荐意见纳入了难治性痛风的中医辩证分型、各型对应方剂和中成药以及针灸、针刀镜等中医适宜技术。
多学科专家讨论
国产创新药获重点推荐,痛风治疗进入精准时代
本次会议,专家们对多种创新靶向药物和新型化学药物在难治性痛风治疗进行了全面讨论及系统推荐,为不同临床特征的难治性痛风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治疗选择。
在抗炎治疗方面,指南草案基于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后,建议:“对足量足疗程单用/联用常规镇痛药物治疗仍未控制或存在禁忌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可考虑使用IL-1抑制剂进行抗炎镇痛治疗”。这一推荐标志着我国痛风治疗进入了靶向精准抗炎的新纪元。
在降尿酸治疗方面,指南草案对多种创新药物进行了系统推荐。对于常规降尿酸药物单用或联用,足量足疗程仍未控制或存在禁忌的难治性痛风患者,指南建议选用重组尿酸酶制剂,该类药物在降低血尿酸、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改善痛风石负荷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均显示出显著优势。
指南草案对创新药物的系统推荐,不仅展现了我国在痛风药物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精准的治疗武器,将推动我国难治性痛风诊疗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指南发布在即,推动临床实践变革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副组长、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李长贵教授总结道:“该指南是我们多年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结晶,它的推出将显著提升我国难治性痛风的诊断率、治疗达标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从‘治痛’到‘治病’、从‘单一用药’到‘全程管理’的诊疗模式转变,期待本指南能成为临床医生的实用工具,切实惠及广大难治性痛风患者。”
李长贵教授总结发言
结语
本次定稿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我国在痛风领域规范化管理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全球难治性痛风的诊疗贡献了中国智慧。随着指南的正式发布和实施,我国难治性痛风诊疗水平将迎来新的提升,数百万患者将从中受益。
本文由指南制订工作组 李鑫德医生整理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