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新修订的《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施行的第一年,贵阳贵安多部门联合发力,以 “六个一”为载体迅速掀起《条例》学习宣传热潮,打通《条例》落地 “最后一米”。从行业专业学习到广泛宣传普法,再到治理实效落地,有效推进物业服务管理法治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
2025年是新修订的《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施行的第一年,贵阳贵安多部门联合发力,以 “六个一”为载体迅速掀起《条例》学习宣传热潮,打通《条例》落地 “最后一米”。从行业专业学习到广泛宣传普法,再到治理实效落地,有效推进物业服务管理法治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线上+线下:让从业人员和基层干部沉浸式“充电”
为让《条例》从“纸面”落到“实践”,活动首抓行业能力提升,市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平安贵阳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依法治市办和市住建局策划举办一系列专题讲座、知识竞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内部培训”组合拳,让从业者吃透新规。
5月下旬,邀请贵州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条例》起草团队成员杜明强教授,就《条例》解读和防范化解矛盾风险能力素养提升作专题辅导,市、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基层一线干部,以及物业管理协会、物业企业负责人等240余人集中“充电”。5月至7月,联合拍摄制作《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公益普法课堂系列短视频,邀请物业领域资深律师分别从物业企业、物业从业人员、业主等3个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制作普法视频3期,在全市政法、住建、物业企业新媒体平台提送,以线上传播方式辐射更广范围。
同步推出“线上 + 线下知识竞赛”,在线上依托贵阳市物业管理协会新媒体平台,于4月底至5月底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知识竞答活动,全体网民参与网络答题8期,共80名幸运网民获得答题小礼品。在线下,来自贵安新区和10个区(市、县)分别组建的1支基层干部代表队和推荐的1支物业企业代表队,共22支队伍以现场集中比拼《条例》“基本功”、较量“手速+脑速”,以赛促学提升实践运用能力。
在示范带动下,全市各地住建部门、物业企业先后举办专题讲座12 场,覆盖物业企业负责人、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超2000人次。
文艺+互动:多维宣传辐射在“玩”中读懂《条例》
告别普法宣传“生硬文字”,职能部门和物业企业用举办一次“三微”作品比赛、开展一批线下互动活动的方式,文艺+互动多维宣传辐射让男女老少都能轻松读懂《条例》。
发起“三微”作品比赛,征集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用说唱、小剧场等形式解读《条例》,最终评选出9件获奖作品,中天物业《条例解读小剧场・装修管理篇》摘得一等奖,中铁建物业、碧桂园服务等作品获二、三等奖,获奖作品进行全网展播。18家物业企业开展 “线下互动 1+N 行动”,有中天物业的 “条例普法角”,世纪颐和物业的“露天电影节 + 公益宣传”,碧桂园服务的“物管开放日”,还有金碧物业的“我的小区我来拍”、“垃圾分类互动游戏”……边玩边普法,线下活动累计办58场次,覆盖70余个物业项目,吸引近30万人次业主参与,发放《条例》小册子、宣传扇、环保袋等超万份。金碧物业的摄影大赛收到3856张有效投票。
治理+化解:420件实事让业主“看得见获得感”
《条例》学习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业主住得更舒心。活动通过推动一批实事办理、选树一批服务标兵,以“实事办理+信用监管+矛盾化解”多维发力,把“纸上权益”变成“现实福利”。
出台《贵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将660个物业服务企业全部纳入评价体系,对物业领域整治中出现的物业服务企业违规问题,同步纳入信用评价,对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分类监管,46家物业获A级(优秀)、481家获B级(合格),93家C级、40家D级企业被重点监管,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诚信履职。市委政法委、市住建局联合建立 “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街道、社区、物业多方联动解矛盾,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25%。
印发《贵阳市住宅小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为群众办实事行动工作方案》,聚焦物业领域群众“急难愁盼”,以问题为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已办成群众可感可及实事420件,惠及50余万户家庭——小到维修小区路灯、清理楼道杂物,大到规范公共收益公示、解决电梯安全隐患。
市住建局、贵阳市物业管理协会以“美好家园”小区建设为牵引,统筹物业行业依托新媒体、宣传栏等平台,积极挖掘选树红色物业党建、服务业主暖心事、行业服务标兵等平凡人的暖心事,增强物业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增进业主对物业人员的理解支持。
“‘六个一’系列活动,成为贵阳贵安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推动物业治理的‘助推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成果,持续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聚焦物业管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促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各主体依法履职,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和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编辑:胡洁 责编:聂广平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