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密零碳自然驿站矩阵落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8:29 1

摘要:驿站落成恰逢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推出20周年——当年评选的中国最美冰川之一(米堆冰川)、最美森林之一(岗云杉林),让波密成为无数人向往的“极致风景胜地”。而今,“冰绿之地”“冰川之乡”“云杉秘境”“密林精灵”四座主题驿站,如同安放在雪山脚下、林海深处的

西藏东南部群山的褶皱深处,雪山冰川与原始森林的相拥之地,波密,这片被自然眷顾的土地上,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精心打造的零碳自然驿站矩阵正式落成。

驿站落成恰逢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推出20周年——当年评选的中国最美冰川之一(米堆冰川)、最美森林之一(岗云杉林),让波密成为无数人向往的“极致风景胜地”。而今,“冰绿之地”“冰川之乡”“云杉秘境”“密林精灵”四座主题驿站,如同安放在雪山脚下、林海深处的科学“取景框”,为这份向往提供了全新的注脚和体验,也承载着“选美中国”20年来的审美启蒙与地理发现精神的延续。

PART 01

镶嵌在冰绿大地上的四扇科学取景框

波密兼具雪山、冰川、森林、峡谷、河流、村庄“六重景观”。桃花与冰川相伴,圣湖与森林辉映。这里的冰川是冰雪更多、运动更快的海洋性冰川,覆盖率达县域面积的26.1%。冰川末端可以下探至森林和村庄,甚至越过它们来到更低处。剧烈起伏的地形,让这里同时拥有冰雪圈和生物圈。它们互相突破圈层,近距离接触、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组合,雪山和冰川下,苍莽葱郁的林海隐藏在云雾中。波密森林覆盖率高达35.5%左右,远远高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是中国单位面积蓄积量最高的森林。

波密的美,源于其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在青藏高原向横断山脉过渡的壮丽地带,波密县静卧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与伯舒拉岭的环抱之中。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北上遇到巨大高耸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形成丰沛的降水。这一路所覆盖的区域如同从孟加拉湾伸过来的舌头,也就是“雨舌”。“雨舌”之下,都是气候温暖、降水量大、森林茂盛的地区,而波密,就在“雨舌”的“舌尖”。加之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加持,这里集冰川的雄浑、森林的繁茂、桃花的柔美于一体,堪称“冰绿共舞”的生态典范。

四座主题自然驿站的落成,系统性地展示了波密的地理奇迹。它们是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团队对波密自然景观和地理人文深度挖掘、系统梳理后,用科学视角与可持续设计凝练而成。每一个驿站都是一扇科学取景框,引导人们去观看、触摸、聆听、体验这片冰绿交织的秘境。

“冰绿之地”与“冰川之乡”驿站坐落于波密县城,前者深入诠释了波密“六重景观”的有机交融;后者揭示2040条冰川在此栖息的奥秘。而深藏于岗云杉林内的“云杉秘境”与“密林精灵”驿站,则引领人们读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暗针叶林世界。

PART 02

时代坐标之上的多重价值

波密自然驿站矩阵的亮相,正逢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交汇: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出版20周年。这使驿站的落成,兼具生态科普、文化传播与致敬经典的多重价值。

刚刚迎来成立60周年庆的西藏自治区,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接待游客超312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旅游收入突破315亿元,同比增长10.81%。旅游+研学、旅游+生态等融合项目蓬勃发展。驿站的建立,正是推动文旅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从景观消费迈向生态认知的创新实践,它以中国国家地理的科学权威性与美学感染力,为西藏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科学力量。

与此同时,波密作为毗邻水能超级工程核心区的生态重镇,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更显关键。驿站通过低碳理念、科普展示,让公众理解冰川作为“地球水龙头”的生态功能,强化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共识。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波密米堆冰川、岗云杉林分别被评为中国最美冰川与森林之一。特辑发行20年来,被译成10余种语言推广至全球,启蒙了一代国人的自然审美。

如今,波密驿站的落成,是对这一经典作品的致敬和一种立体延续,让“选美中国”收录的美景变为可触摸、可聆听、可互动、可感知的体验,让科学融入山川,继续激发人们出发探索的热情。

PART 03

从冰绿奇缘到生命交响

四座主题驿站如珍珠般散落在冰川与森林之间,它们不仅是解读自然的窗口,更是践行生态保护的有力实践。从设计之初,这些驿站就秉持零碳建造理念:屋面配置高效率光伏组件,为展示系统提供绿色能源;主体结构采用可回收材料预制组装,大幅降低碳排放;外立面使用抗老化的氟碳涂层铝板,室内铺设环保再生塑胶地面,部分饰面采用回收玻璃,楼梯填充物都是就地取材的石头,确保全生命周期低碳运行。这种与自然共生的设计,以科学为语言,以体验为媒介,让驿站本身就成为生态理念的生动展示。

-冰绿之地-

作为综合主题驿站,“冰绿之地”从六重景观层次解读波密:雪山丛林、冰川王国、深林高树、大河奔流、宽窄谷地、村庄人家。驿站外观一面呈现雪山与森林交融的景象,以云纹或江水图案象征湿润气候;另一面以抽象河流与等高线展现地形特征。

驿站内部,3D打印立体地图呈现出环绕波密的众多雪峰,并以发光灯箱标注的四大5000米以上雪峰,诠释其作为水汽屏障如何孕育中国最密集的海洋性冰川群——共计2040条,覆盖全县26.1%面积。手绘翻板通过对比高原边缘与内部冰川的差异,解答“为什么波密拥有众多冰川”。立体地形图叠加半透明层,展现了冰川遗迹分布情况。

森林部分突出波密暗针叶林的雄伟,尤其是“中国最美森林”之一的岗云杉林。手绘翻板展示其针叶林为主、高树密集的特点;等比例缩放的“亚洲第一高树”西藏柏木I号(高102.3米)剪影,令人震撼。帕隆藏布作为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大支流,其流域滋养了波密。驿站以树形图清晰对比该水系各支流水量,抽拉板互动呈现宽窄河谷交替的地形,手绘地图形象展示出占地仅27%,却集中了绝大多数村镇的“村庄集中于峡谷”这一特点,如同活在画中。波堆桃花谷的世外桃源意象,以及松茸、灵芝和茶等风物翻板,为自然图景增添人文烟火气。

-冰川之乡-

冰川主题驿站,全面解析冰川形成、运动、类型及地貌。外观正面以冰川蜿蜒流入森林的意象为主视觉,背面雪峰云海凸显秘境感。

互动翻牌结合图解,揭示波密拥有2000余条冰川的原因:近水汽通道、地形落差大、海洋性冰川运动快。通过3D打印地形图嵌入灯带,来向游客直观展示山脉骨架、河谷带与垂直分布三大地理控制因素。

“大地雕刻师”板块以冰川分布地图为底,从单条冰川解析冰瀑布、冰塔林、冰湖等复杂的冰川地貌。对于“中国最美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通过照片、翻版、翻页光栅卡等不同互动方式,介绍五种代表地貌的成因,全景解析图辅助游客系统认知。

通过对冰川的系统、科学解析和有趣、直观的互动呈现,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冰川的生态价值:它是地球淡水资源的“水龙头”,冬季储雪、春夏供水,滋养下游生命。守护冰川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就是守护生命之源。

-云杉秘境-

驿站外观以云杉球果、枝叶及针叶林剪影为主视觉,内部以森林剪影为背景,顶灯为杉枝图案,地面铺装松果球纹,营造沉浸式森林体验。

以多种形式介绍岗云杉林的成因:印度洋暖湿气流经帕隆藏布峡谷深入,带来丰沛降水,滋养出这片原始巨林。这里水热优越,冷杉、云杉高达80米,胸径达2米,每公顷蓄积量超3600立方米,为世界暗针叶林之最。

信息可视化对比岗云杉林与国内外其他暗针叶林的蓄积量,抽拉互动展示其与落叶松林等颜色差异,双孔转盘区分冷杉与云杉的叶、果、树皮特征。手绘插图展示岗云杉林中的乔木层:建群种丽江云杉(及变种林芝云杉)、优势种高山松、华山松及川滇高山栎。互动设计包括触摸云杉树皮标本、对比松针与松果形态等。

“春日调色盘”模块以翻牌形式介绍林间开花植物:光核桃、多种杜鹃(柳条、蜿蜒、弯月、三花)点缀春色。另展示特有及保护植物如大花黄牡丹、卓巴百合、拟藿香叶绿绒蒿、球果假沙晶兰及波密杓兰,凸显生态珍稀性。

-密林精灵-

驿站外观一面以大紫胸鹦鹉飞翔在树木中的剪影为主视觉,另一面展示岗云杉林中常见兽类剪影及生境,顶灯为鸟浪图案,地面铺装兽类爪印,呼应林间生物多样性。

岗云杉林茂密巨树的遮蔽下,空气潮湿,丰富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等为动物们提供庇护和食物。

大紫胸鹦鹉是岗云杉林中的明星物种,除此之外,中国还生活着其他8种原生鹦鹉,均以翻板互动展现,并按比例安置在不同海拔高度,通过对比可发现,大紫胸鹦鹉在生活的海拔要明显高于其他8种鹦鹉,耐寒能力堪称鹦鹉之最。

立体模型直观呈现大紫胸鹦鹉的喙,并以翻板形式延伸介绍鹦鹉型、凿木型、食果型等五种常见的喙。“安能辨我是雌雄”滑块互动揭示大紫胸鹦鹉喙色受饮食影响的性别误判趣味知识。

除鹦鹉外,以剪影、照片、手绘介绍赤斑羚、林麝、藏雪鸡等常见动物,通过手绘转筒等互动展示其觅食行为,声音互动盘则可聆听大紫胸鹦鹉、蓝大翅鸲、藏马鸡等7种鸟类鸣叫。兽类部分以剪影和手绘图介绍喜马拉雅斑羚、黑熊、羚羊、云豹的习性特征。

PART 04

方寸屏幕浓缩波密山川风貌

在冰绿之地与冰川之乡自然驿站中,交互式数字屏成为一扇通往波密秘境的智能窗口。精密而立体的数字地图承载着波密的山川河流脉络,让游客在方寸之间多维度深层次领略波密的自然魅力。

立体数字交互地图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构建地形高度属性,结合高清卫星影像数据,生成真实的三维可视化地图,犹如一本立体的地理百科全书。

互动设计分为雪山、冰川和森林三个主题图层,轻触屏幕,可在这三个主题下灵活切换,每种主题下都蕴含丰富而详尽的扩展内容。

点击雪山图层,等高线蜿蜒伸展,诸多雪山的名称与海拔数据跃然屏上;选择波密县城点位,即可沉浸于360度全景VR体验,环视周边雪山风光。

冰川图层展现了波密重点冰川的分布,其中七大冰川可点击互动查看实地摄影照片和科学简介;米堆冰川这一重要点位则添加了双视角VR体验,让人仿佛亲临冰川之上,观察冰塔林、冰舌、角峰等独特地貌。

森林图层则聚焦岗云杉林和藏南柏木两个互动点位,前者可观看草湖航拍和野生动物红外影像,后者可进入藏南柏木360度全景VR体验,以高树的独特视角俯瞰帕隆藏布江。

数字互动区域还设有双主题科普问答模块,分为冰川与森林两个独立题库。游客选择主题后随机抽取题目进行互动测试,每答完一题即获即时反馈与解析,最终根据答题结果和计数,成为“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体验官”。这种互动设计既满足了旅游导览需求,又实现了科普教育功能,让游客在探索中深化对波密自然生态的认知。

这些数字内容并非替代真实的自然体验,而是为实地探索埋下知识的种子。当游客真正站在冰川前,或走进云杉林中时,他们在屏幕上触碰过的等高线、冰碛垄、树冠层和动物足迹……都会从记忆里苏醒,让眼前的风景变得更加深刻、更加动人,并且带着对自然更深的理解与敬意,继续走向更辽阔的山川。

总策划:郭颖谦

产品策略:格子

项目负责人:艺方

实施统筹:小冰

策划:雨林、曹喵

流程管理:山山

撰文:浅严

编辑:程飞

摄影:雨林

手绘:小铭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