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人大赋能 “六联”促振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8:44 1

摘要:近年来,中方县人大常委会紧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重要载体,以联系乡镇桐木镇为先行试点,创新开展“六联”促振兴行动(即党建联盟为引领、产业联姻为支撑、实体联合为动力、文化联谊为发展、治理联动为民生、代表联智为抓手),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深度

近年来,中方县人大常委会紧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重要载体,以联系乡镇桐木镇为先行试点,创新开展“六联”促振兴行动(即党建联盟为引领、产业联姻为支撑、实体联合为动力、文化联谊为发展、治理联动为民生、代表联智为抓手),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人大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桐木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十四五”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其中大松坡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桐坪村获评“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摆在首要位置,以有力举措指导桐木镇党委筑牢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推动村级党组织攥指成拳、强强联合、协同发力。各村支部紧扣“五大振兴”重点任务,以组织联合推动资源整合,以常态化联席会议破解发展梗阻,推动形成“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联动格局。2023年来,通过实施“联席会议+责任清单+任务认领”机制,全镇组织建设更具凝聚力,产业发展更富活力,文化品牌更具影响力,基础设施共建步伐加快,基层治理共治格局逐步完善。例如,大松坡、桐坪、桐木等村支部联动修建跨村产业道路15公里;围绕村规民约等基层治理难题,9个村支部书记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组织下,经多轮深入探讨,形成由大松坡村先行试点向全镇各村推广的共识和模式。

“站厅”结合,强化服务功能。

积极推动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大松坡村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代表进站履职日”与“主题党日”深度融合,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党建议事厅”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群众点单、支部派单、代表接单”的高效服务闭环。该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余条,转交办理70余件。2024年7月,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接单,迅速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协调督促镇政府及水利部门,及时疏通了邻村一处300余米水渠涵管堵塞,解决了当地600余亩水稻灌溉问题。

依托大松坡村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人大代表联络站配合镇村精心设计乡村振兴精品课程,定期邀请省、市、县委党校专家及湖南农大、怀化职院等高校教授授课。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培训班6次,培训党员500余人次。大力开展“党员代表先锋行”活动,鼓励党员代表与脱贫户结对,助力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半界村党员代表向往,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的产业发展建议,带领全村发展桃产业1600亩,帮助脱贫户年均增收1.6万元。2025年,向往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

02

围绕桐木镇刺葡萄特色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动员群众从零星种植、零散销售转向统一供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通过专题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监督推进合作社规范运营,推动中方县湘珍珠葡萄专业合作社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带动1800名群众入社。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资源优势,引进省级龙头企业建立南方葡萄沟酒庄,推动酒庄与各村共建千亩高架棚刺葡萄基地。目前全镇刺葡萄面积达2万亩,培育加工企业3家,形成全链条产业体系,各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万元,葡萄农户年人均增收2万元。

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驻站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桐木镇发展茶叶、刺葡萄、黄桃、蓝莓、柑橘、山胡椒、百合、黄精、艾叶等特色水果和中药材及生猪、跑山鸡等生态规模养殖,形成“茶叶+水果+中药材+生态养殖”多元产业格局。利用“华汉茶庄”“南方葡萄沟”等特色资源,打造“桐木村—桐坪村—大松坡村—楠木铺村”研学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024年,全镇旅游业收入突破3200万元,带动1500余人就地就业。

依托“湘珍珠”刺葡萄和华汉“雪笋茶”品牌,在南方葡萄沟农文旅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代表对接知名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推动农产品进商超。鼓励代表率先打造电商直播带货平台,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2024年,展销中心接待客商7万人次,销售农产品1100万元,线上销售同比增长20%,价格提升15%。

03

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成果转化,引导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联合发展,推动新成立2家合作社联合社。中方粮仓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广良田机械化作业,开展“耕播管收售”全程服务,人大代表联络站加强联合社服务质量监督,推动成员单位农产品销售额平均增长20%。为协调解决企业间合作问题,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引导3家葡萄酒庄联合开展技术交流、品牌宣传等活动,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并协助华汉茶庄与南方葡萄沟酒庄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共同发展。

协调金融机构创新“葡萄贷”“乡村振兴贷”等产品,促成中国邮储中方支行、中方农商行与桐木镇达成小额贴息贷款合作。2023年以来,金融机构为桐木镇投放乡村振兴信贷资金850余万元,政府贴息6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200多名创业人员及群众的发展资金难题。人大代表联络站主动协助当地政府,加强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对接,建立中方“湘珍珠”刺葡萄科技小院,2024年专家团队成功破解刺葡萄黑轴病等难题。

村企联建,助力群众增收。

人大代表联络站大力发动企业界人大代表参与“家门口就业工程”,鼓励企业设立“扶贫车间”、建种养基地,帮助留守妇女、低收入群体实现“指尖增收”。中方县华汉茶叶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吸纳50余名留守妇女,人均月收入3000元;怀化金大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与半界村、宝寨村合作建立艾叶种植基地200亩,种植户年收入增长1.8万元;大松坡村山胡椒产业园、红军林教育基地等村企联建项目在人大代表监督下规范推进,实现企业发展、村集体增收、群众受益的多赢局面。

04

文化联谊,铸熔振兴之魂

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开展乡村文化资源调研,协助桐木镇挖掘以“红军林”、“红军洞”为主的红色文化,以“斗笠”、“手工制茶”为主的非遗文化,以“百年老藤”、“百年老井”为主的其他历史文化,推动建立“文化保护名录”。支持人大代表筹建“刺葡萄与葡萄酒文化馆”“桐木茶厂知青文化馆”,打造“千年华汉”茶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每年接待参观和培训人员达6万人次。鼓励人大代表带头保护传播各类历史文化,讲好文化故事,延续地方文化脉络。

人大代表联络站定期组织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鼓励人大代表牵头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在人大代表的策划与组织下,每年开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10余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抓活动促宣传创品牌为契机,组织代表主动参与在桐木镇举办的2024年湖南省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秋季“村晚”示范展示、全县“刺葡萄”文化旅游节、“全县首届村厨争霸大赛”等大型活动的协调服务工作。节会活动期间,游客量新增1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明创建,培育良好风尚。

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协调县文广旅体部门开展文化下乡20余场次,对接县文联组织协会爱好者采风9场次,动员代表全程参与活动服务。组织代表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参与“文明家庭”评选,监督文明村镇、道德模范创建,推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个,成立文化组织3个,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05多元共治,构建治理格局。

立足实际,推动桐木镇实行“党员+网格化”“人大代表+网格化”双轨治理模式,全镇划分10个大网格、80个微网格,党员、人大代表担任网格长和微网格员。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建立“人大+两院三所”联动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参与环境整治15场次,调解纠纷40余起,成功化解一起长达十年之久的信访积案。

智慧治理,提升治理效能。

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开展治安防控情况视察,加强综治中心平台运行情况监督,推动镇村整合1730个视频监控,组建5支治安巡逻和应急处突队,建成“1+9”“实体化”“智能化”综治中心平台,实现了关键区域治安防控无盲点,各类案件破案率和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办结率明显提升。利用“智慧人大”平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随手拍”“码上办”等监督活动,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烦心事”。动员人大代表参与基层议事平台建设,率先在全县建立10个村级“红旗议事厅”和24个“红旗议事点”,2025年5月,桐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驻站代表在葡萄沟“百年老藤”议事点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22条,解决治理问题12个。

全程参与,办好民生实事。

人大代表联络站立足职能,全面推动乡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群众所盼”与“政府所为”精准对接。代表全程跟踪监督票决项目,开展满意度测评,打造“群众提、代表议、政府办、人大督、社会评”的闭环流程,推动民生事项由民主决策到落地见效。丰坡村级道路提质升级和桐坪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群众积极参与,参与率均达到95%以上。2023年来,人大代表联络站监督推进桐木镇实施代表票决道路、水利等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6个,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06

2025年5月,桐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围绕基层治理,在葡萄沟“百年老滕”议事点召开恳谈会。

搭建平台,促进代表履职。

2024年,率先在桐木镇建立全市首个农文旅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选出22名优秀县、乡人大代表组成农文旅产业发展“智囊团”,截至目前共提出35条产业发展建议,有力推进了全县农文旅产业发展。例如,2025年4月,在代表建议的推动下,人大代表联络站成功筹办茶旅文化活动,促成6家茶企茶商签订产销合约,带动年销售额增长500万元。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庭院恳谈点”模式,创建人大代表“百年老藤”庭院恳谈会示范点。2025年上半年,召开“恳谈会”4场次,商议村规民约10条、商定民生实事项目5个、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件,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2024年,桐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现场调研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监督联动,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将乡村振兴作为人大监督重点,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促进联动发力。2024年,县、镇两级人大同步开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30余名人大代表参与检查,发现问题8个,提出建议6条,其中代表们联合提出的“加强产业政策宣传,提高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在2025年3月县政府修订出台《中方县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时被采纳,大幅度提高了刺葡萄、艾草等产业的奖补标准。

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引导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形成“代表带富、群众致富” 良好局面。汤艺鹏、唐克勇等人大代表带头发展产业项目15个,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副产品销售,惠及群众5000余人;向君成、陈刚等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维护乡村和谐稳定。激励人大代表增强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建设。2023年来,动员全镇人大代表捐资捐物累计金额达2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修缮民生基础设施,营造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编辑:刘杏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来源:人民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