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王正在场上打球”——这句话从解说员嘴里滑出来那一刻,直播流里弹幕瞬间暴涨,500万阅读量的火苗被一根火柴点燃。
“老王正在场上打球”——这句话从解说员嘴里滑出来那一刻,直播流里弹幕瞬间暴涨,500万阅读量的火苗被一根火柴点燃。
樊凯杰坐在球员包厢,镜头扫过,他咧嘴一笑,把“隔壁老樊”的身份证主动撕了,顺手把“老王”的锅背走,一句“我是隔壁老樊,老王在场上打球”把事故剪成彩蛋。
他比谁都清楚,只要先笑出声,别人就笑不到他头上。
解说员嘴瓢不是第一次,为什么这次能炸出圈?
因为名字里带“王”的真选手就在场上,王楚钦正抡拍扣杀,画面切给他,字幕条却写着“老王”,观众脑子自动把歌手和运动员叠在一起,错位感比失误本身更好玩。
樊凯杰要是当场黑脸,舆论就会转向“明星耍大牌”,他偏不,他把口误当成送上门的热搜,免费顺风车不坐白不坐。
抖音话题页里,他的现场自拍比比赛精彩回放点赞还高,一条回应换来七位数曝光,省下的宣传费够再开三场演唱会。
王楚钦那边也没闲着。
2023年10月他悄悄去老樊演唱会后台合影,照片里他抱着吉他装模作样,老樊拿着球拍摆出发球姿势,两人提前埋好“破次元”梗。
这回老樊坐进球员包厢,镜头一扫,导播心领神会,立刻给特写,解说员嘴一滑,正好把埋好的线拉直。
一个需要流量,一个需要破圈,双向奔赴早写好剧本,口误只是刚好踩中节点。
没有这次嘴瓢,两人也能上热搜,但要多花十倍预算。
赛事方装死不道歉,其实最精明。
道歉等于承认直播事故,不道歉就能把锅甩给“娱乐化误读”,观众笑完就散,没人真去投诉。
平台数据部门连夜开香槟,500万阅读里七成是18到30岁用户,正是广告商最爱的那批人。
解说员内部通报批评扣奖金,对外一声不吭,隔周继续排班,毕竟能带来话题的嘴也是生产力。
老樊的经纪人凌晨两点还在群里发消息:回应文案保持幽默,千万别提“口误”两个字,把焦点锁在“老王打球”。
这一招叫“偷换主语”,让网友玩梗时自动把王楚钦卷进来,运动员粉丝和歌迷混战,热度滚雪球。
王楚钦团队同样高兴,比赛赢球上体育版,输球也能上娱乐版,怎么都不亏。
两家人马隔着网线击掌,只剩解说员独自背锅。
别把这事看成简单嘴瓢,它是精准计算的流量捕鼠器。
观众以为自己在笑解说员,其实被当成数据写进招商PPT。
下一次直播,导播会更频繁地把镜头对准明星看台,解说员嘴皮子提前备好“意外”,只等下一个谐音梗。
体育与娱乐的墙被拆得只剩门槛,谁都能进,但别忘了,门槛下面埋着流量地雷,踩中炸响的是名字,飞出来的是真金白银。
下次听到“隔壁老李”“隔壁老张”突然从解说词里蹦出来,你先笑还是先皱眉?
来源:曼巴的篮球梦